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32 当文化遇见佛学 >> 药师佛与中医-演讲-中国中医科学院 🎬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药师佛与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演讲

『2015年6月5日』

主持人:

尊敬的索达吉堪布,尊敬的各位专家、同志们,下午好!今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也是我们传承中医,推动中药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在这个有意义的年份里,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索达吉堪布来演讲“药师佛与中医”。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堪布!

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来到中医科学院,利用这个下午的时间和大家交流。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医科学院,感觉这里非常殊胜,因为这里有这么多医学工作者在学习、研究中医的传承和理论,同时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经验传递给有缘的人,这极其难得,值得赞叹!

在座的很多人都从事医生这一纯洁、高尚的职业,其实我自己也曾梦想过成为一名医生。三十多年前,我在初中毕业时去了一位藏医亲戚那里看病,于是有机会现场看他为别人治疗。这让我对从医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意乐,中考的时候甚至想辍学从医。虽然“辍学计划”最终没成功,但那次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因为我曾经非常想当医生,所以对学习中医、藏医、西医以及印度医学的人倍感亲切。虽然我最终没能从医,但我仍然安慰自己:表面上我是一名出家人,但实际上我也算是一名“医生”,因为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努力地给别人讲佛法,治疗人们的心理疾病。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和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治病救人。

当人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向往和梦想时,哪怕职业、文化背景不一样,也仍能在交流中找到共鸣。所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中医的想法。

藏医、中医,惺惺相惜

首先想和大家分享藏医与中医的相似之处。我在佛学院学过一些藏医课程,因此对藏医有一定的了解。其实,“望闻问切”并非只是中医的诊断手段,藏医的理论和实践也离不开它。例如,藏医和中医都可以通过把脉来诊断五脏六腑的病情,也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眼睛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此外,藏医和中医还都擅长用草药治病。藏医们常说:“对高明的医生来讲,山上所有的草都是药,各种各样的疾病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治疗方法。”此外,藏药的采集、处理方式也跟中药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比如,都可以采用阳光直晒或者阴干的方式处理等等。

大家都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但其实很难说有多少人真的对中医有信心。事实上,如果我们想学好一门学问,首先就要对它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用功,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对于世间的人、事、物,我们可以从局部的角度去观察,也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藏医和中医就是从整体的角度来了解人的身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像这种“人天合一”的道理,很难被西医理解。这句话看上去简单,却指出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我们的身体是一个世界,内心是一个世界,天地万物更是一个庞大的世界,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能会导致身上产生各种疾病。由于西医仅从局部角度去观察人的身体,因此很难了解其背后复杂的因缘。

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因缘和结果,但除了极个别的人以外,世间很少有人真正掌握这样的因缘法则,就像很多学者说的那样:“真理往往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这在当今时代尤其突出,因为人们的身边时刻充斥着各种信息,但像藏医和中医这样宝贵的理论却不一定受到大众认可。

为什么你的病总也治不好?

我们该如何认识众生的种种身心疾病?按藏医的观点来讲,众生有四百零四种病。有些人可能看过《佛说佛医经》,这部佛经中宣讲了许多病因,如四季变化等等。我认为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其中的观点。藏医的《四部医典》中又将这四百零四种疾病分为四类,其中有一百零一种是前世的业力病,无论如何医治也无法痊愈;有一百零一种是源于即生中一些非人或鬼神的迫害,可以通过祈祷、佛事来遣除;又有一百零一种可以治愈,但如果放任不管,则会致命;还有一百零一种病,即使没有治疗,也不会有大碍,比如简单的感冒等身体上一些小小的不适。

不容小觑的神奇“安慰剂”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现代人有很多病都和心有关。佛教中讲,众生的病分为身病和心病。身体上的种种疾病可以依靠手术、服药等手段治疗,而心病,如贪、嗔、痴、骄傲、嫉妒等负面情绪以及抑郁症、自闭症等等,不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束手无策。

其实,医生既要医身,也要懂得医心;而对心的治疗,有时不需要太多的医学知识,一些简单的疏导都会对病人产生积极的作用。

大家都听说过“安慰剂效应”。虽然医学界和大众都对它抱有一定的质疑,有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非常少见,但不管怎么样,它在某些情况下的确管用。积极的信息能在人的心里产生正面力量,消极的信息能产生负面力量。所以,医生在诊断过程中的语言、表情也非常重要。有经验的医生在和病人沟通时,一般都会有些善巧方便,但有些年轻的医生就比较直接,有时会把严重的病情直接告诉病人。这样可能会让病人难以接受,心里倍加痛苦。

前段时间,我去看望了一位宗教界人士。当时他的心脏病非常严重,身体也很虚弱,医生说只剩一个月的生命,如果不及时手术,情况会更加危险。一般来讲,宗教界人士都有一些所谓的修行境界,对病痛的态度和其他人有点不同。他说:“我不怕死,因为生命总有一天要结束。既然医生说我只剩一个月的时间了,那我就抓紧时间准备身后事吧。”我向医生了解了一下他的情况,回来后和他讲了一些乐观的方面。在那之后,我感觉他的身体状况好了很多。可见,“安慰剂效应”的确很重要。在帮助病患时,医生的语言会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必要善巧地与病人沟通。

心病还需心药医

前面也提到过,现代人的疾病多多少少都和心有关系,因此,养心也能医病。藏医和中医都认为:上等人养心,中等人养气,下等人养身。心可以引发出非常强大的力量。《正法念处经》中说:“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颜色净故,端正无比,一切众生,爱乐瞻仰。”如果我们的心很清净,周遭的一切都将是过眼云烟,我们不会特别执著。其实,万事万物都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事是恒常不变的。如果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心就会处于清净的状态,身体的气脉明点也会顺畅,这类似于中医所讲的“阴阳和合”,进而身体健康,相貌庄严。

我们有时也能从人们的状态中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内心脆弱的人在面临失业或失恋的痛苦时,内心烦躁、混乱,而且面目丑陋,一事无成。所以,在生活中保持清净心非常重要,这也是佛教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中医都是潜在的禅宗大师

我觉得西医和中医给人的感觉很不相同。好像很多西医说话、写字、做事情都特别快,给人一种急急忙忙的感觉,而很多中医往往带有一点禅宗的味道,不管是说话、走路还是写字、喝茶,都处在一种宁静的状态中,这自然也能让病人轻松一些。所以,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首先应该使自己的心清净,这样不但令自己身心自在,事半功倍,也会给病人带来一些利益。如果你的心没有得到调伏,没有得到自在、平衡,不但自己会苦恼,工作也不一定会非常顺利。

我听说“中医”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中国的医学或者汉地的医学,另外一层意思指中庸,也就是要保持身体、心灵乃至天地万物之间的平衡。这在佛教里也被称作中道,即不堕于左边,也不堕于右边。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保持平衡,比如,我们不得不吃饭、喝水,这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但我们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就会引发疾病。从更广的范围来讲,世间有很多犯法的人,大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行为偏激,比如因极度强烈的嗔恨而杀人等等。

以佛教的观点来讲,痛苦源于不认识内心的本来面目,行为放逸。放眼望去,我们生活中的感情纠葛、家庭纷争,乃至种种社会问题,的的确确都源于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换个角度来看,世间的种种快乐,恰恰是依靠调伏自心,行持中道而得。

dx32-中国中医科学院演讲-2

既要全球化,更要坚持本土特色

我认为藏医和中医的目的,都是将身体调理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并逐渐让内心得以平和清净。从这个角度来看,藏医和中医对内心焦躁的现代人非常有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研究这些流传千年的宝贵文化。

有人认为藏医和中医都是陈旧、古老、过时的东西,但实际上,它们蕴含着非常宝贵的价值。可能是受到西方文化,尤其是所谓的成功学、经济市场等潮流的影响,许多人都将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抛之脑后,可能几十年后,这些就彻底被人们遗弃了。我们藏地就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包括藏医文化,但现在的年轻人却不了解它们的价值。汉地也一样。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都有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导致传统文化被逐渐遗忘。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大家关注、思考。

药师佛在藏医学中的作用

在藏地,每位藏医都信仰药师佛,甚至通过供养、祈祷药师佛或者念诵药师佛的咒语等方式来帮助病患。中医科学院的老师们可能认为这是一种神秘主义,或者干脆认为这是迷信。大家可能会心存疑虑:“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怎么会借助崇拜偶像来治病呢?”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的大脑所能消化和理解的,我们需要从正面、多维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祈祷药师佛的确会产生一种能量,这在佛教中叫加持。很多人不承认佛菩萨的加持、咒语的力量,理由是看不见、摸不着。但世间万物之间的吸引力也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世间有许许多多的力量,虽然无法被直接感知,但的的确确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无形的力量助你一臂之力

当在生活中遭遇巨变时,很多人就会选择相信以前不信的事物。比如,从来不信佛的人在遭遇强烈的痛苦时,很可能就会想到佛陀,甚至在佛前猛烈祈祷,寻求帮助;又或者当孩子面临高考时,原本不信佛的家长也会跑到寺院里求保佑;哪怕是平日里极其反感佛教的人,在危急时刻,即便嘴巴上不承认,私下也可能会做一些佛事。

绝大多数人在生活安逸、快乐的时候,只坚信“眼见为实”,而当自己遭遇极大变故,身心无比恐惧、无助时才意识到,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无形的力量可以为自己提供依靠,这就像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后,拼命抓住救命浮木一样。

国外有一部影片叫《吸引力法则》,源于一本同名的书。这里面的很多理念跟佛教所提倡的以虔诚心、恭敬心来祈祷诸佛菩萨,进而获得加持的道理很像。比如,通过专注的祈祷,病人可能会康复,心情沉重的人也可能获得快乐。影片中所谓的“吸引力”,其实就是当你的心专注于某个人或某件事物时所产生的力量。比如说,你特别想念某个人,脑子里一直想着对方,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好像自然而然地就见到了这个人;或者你很想买一辆车、一栋房子,如果心一直专注在这件事情上,那你逐渐就会拥有一辆车或一栋房子。虽然我们表面上看不出心的力量,但它的确存在。

藏医和中医都信仰药师佛

我在一些藏医和中医的诊所中都见过药师佛的像,甚至有些海外的中医诊所中也有。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如果你有信仰的话,可以把药师佛当作救死扶伤的怙主,祈祷他加持自己对众生发起大慈大悲心,如果你没有信仰,也可以将药师佛像当作一幅艺术品挂起来。

大家可能都见过药师佛像。在汉传佛教的寺庙中,有些大雄宝殿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右两边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阿弥陀佛的两侧是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药师佛的两侧是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世界当前的佛,阿弥陀佛是西方的佛,而药师佛是东方的佛。虽然佛在大悲上没有差别,但因为药师佛在因地时曾发过十二大愿,所以他在治疗疾病、遣除痛苦方面格外有力量,这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都有记载。这部经在汉传佛教当中有很多种版本,常见的有义净和玄奘的译本,都非常有加持力。

信仰不同于迷信

我觉得,医生为患者看病时,除了依靠医学知识,还可以依靠信仰的力量。这种信仰绝对不是迷信。爱因斯坦的传记里提到,他曾说:“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话,我愿成为一名佛教徒。”爱因斯坦认为,佛教是跟科学不相违的宗教,它并不是迷信,而是一门值得人们信赖的理性科学。

标榜自己没有信仰也许并不值得赞叹,因为东西方的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过人类漫长的历史后发现,世间当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信仰的东西,这其中就包括佛教的科学性,乃至佛教中的医学观点。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医学工作者,不但要有过硬的医术,同时也可以借助神秘的力量、古老的传统来帮助病患。

很多人在年轻时思维比较简单,什么都不相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就会相信一些事情,但大家千万不能迷信。什么是迷信呢?就是盲目相信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存在,或者相信本来存在的东西不存在。大家在选择信仰的时候,应该用智慧去仔细辨别,否则只听别人的一面之词,多少都有一些危险。

很多人的语言并不可靠。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哪怕对方人品低劣,他们依然会用华丽的词藻赞叹,而对那些与自己合不来的人,哪怕对方人格贤善,他们还是会用非常不堪的词语去诽谤。这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常见现象,但这些做法都是不客观、不诚实的,我们应该用客观的态度对待事物的现相和实相。

当然,每个人都想做个好人,但在生活、工作的重重逼迫下,人们有时不得不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有些人不愿意说妄语,但有时迫于形势,也不得不说一些。佛教有时候把这种情况称为方便妄语,但不管是否为了“方便”,我们的确会说妄语,这是我们在面对现相与实相,或者说在面对现实与理想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中医值得大家坚守

我对中医也有些期待和希望。首先,希望大家能坚持从事中医工作。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不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选择转行,从事挣钱更多或者对自己事业、家庭更有利的行业。当然,这样的选择合情合理,但一般来讲,医生的梦想是治病救人,这个追求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医生,只要不是每天追求奢侈的享受,生活上不会有太大困难。

当前来讲,中医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要延续中医的传承。我有时候觉得中医都要断传承了,不知道再过五十年,还能不能延续下去?现在有些中医院,不要说发展,连生存都有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不得不借助西医等其他的医疗方式,甚至借助一些中医并不赞同的方式来维持运转。我甚至看到有些中医院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可能大家对中医传承越来越丧失信心,甚至难以传给下一代。

藏传佛教也面临相似的情况。如果没有人教授、弘扬藏传佛教,那它有可能会断传承。因此,我们要领会前辈医师、大德们所讲授的珍贵道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医传承给后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不舍传统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坚持改革和创新,否则,在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医等古老的传统的确可能会消失。

坚持从医的初心

我经常和一些从事藏医工作的朋友讲:“作为医生,心里不能只关心赚多少钱,否则你的医术不一定很纯洁。这样不但对病人不负责、对自己的文化不负责,也是对后人不负责。这也说明你作为医生的心,已经被金钱所吞没了,医生这一职业的纯洁性会大打折扣。”所以,我还希望大家都能保持一颗纯正、坚定的心。既然大家的命运与中医这样一个伟大的使命有缘,那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请大家都坚持下去。

我前段时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有一天身体不太舒服,就去了当地的一家中医诊所。诊所的主人好像就是从中医科学院毕业的一对夫妻。丈夫做一些按摩、推拿的治疗,妻子为病人开药。我在他们的诊所里开了点药,吃了以后感觉非常好,当天就见效了。

我当时问了一些加拿大人对中医的看法,他们都对中医交口称赞,觉得中医特别好而且非常方便。一般来讲,在很多西方国家里,生病一般要先由家庭医生诊断,如果病情严重的话,才会由家庭医生推荐到医院里做进一步检查。但是在中医诊所里,大家看完病就可以现场抓药。

开诊所的这对夫妻告诉我,他们来蒙特利尔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尽可能地将中医文化传承下去,并将它推广到西方社会。此外,他们也希望能在西方的文化环境下多学一些知识。我觉得像他们这样不以金钱为目的的行医,就像莲花一样纯洁,出淤泥而不染。

从事其他类型的工作,比如做生意等等,做不好也不要紧,因为那毕竟只是个人的得失,但医生的工作做不好,就关系到他人的生命。医生和老师这两种职业,如果做得好,会对无数人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但如果做得不好,不仅对他人有害,对自己来讲,后果也不堪设想。佛教认为,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业力,而恶业非常可怕。如果医生不对病人的生命负责任,就像有些医生为了金钱、地位、名声等等,不顾及病人的安危,就会造下非常可怕的恶业,后果极其严重。所以,医德非常重要。

行的不仅是医术,更是慈悲的情怀

希望大家心中始终有一种医生的情怀——慈悲,也就是佛教中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医生需要有慈悲心,否则很多工作不一定对病人有利。世间当中有一种说法:律师的心是最硬的,医生的心是最软的。因为律师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哪怕明明知道雇主有罪,但为了打赢官司,他也一定要想办法为其辩护。所以,律师的心可能是最硬的。但作为医生,无论在任何时候,心都是柔软的,看到特别可怜的病人,哪怕是自己的怨敌,也会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和治疗。这和诸佛菩萨的精神很相似,而有些经论当中也讲到,末法时代,诸佛菩萨的确会以医生的身份来救度众生。

我以前翻译过《释迦牟尼佛广传》,其中就讲到,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发愿成为医生。因为哪怕是世间的国王、大臣,也还是会造很多恶业,而当一名医生,就会给众生带来很大利益。医生的能力非常大,因此,不论是学中医还是西医,都非常有意义。

我以前身体不好,经常要去看病,每次都会小心观察医生的态度。如果医生的态度很好,我的心里就很轻松,如果医生的态度不是很好,甚至无缘无故生气,我就有点“紧张害怕”。虽然当面不敢说什么,表现得毕恭毕敬,但事后我会把它写出来。(众笑)当然,我也写过一些医生对病人的慈悲和关爱,有些医生的确是展现出了大爱无疆的精神。

我们生病的时候都会切身体会到医生的重要性,但可能是大城市里的病人太多的缘故,从医久了,有些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会逐渐变得麻木。我昨天去看病时,看到来来往往那么多病人,心想:如果我在这里做医生,可能也很难一直保持耐心和慈悲。所以我特别理解很多医生的心态和行为。

总的来讲,医生这一职业非常伟大,是病人们继续活着的一种因缘。因此,我们应该特别珍惜中医传统,将它传承下去。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做,因为从事这项事业并不是为了钱或名声,而是追求它本身的意义——治病救人。

昨天我遇到一位身居高位的藏族领导,他说:“我现在不想当官,想辞职做一名医生或老师。人的一生当中,能从事一项对众生有意义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我是学大乘佛法的,价值观可能跟世间人不太一样。也许世间人觉得家庭、生活、名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我觉得帮助身边的人更重要。这是药师佛的加持和力量,也是医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了这种责任感,大家就会令这个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