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开启修心门扉讲解 >> 开启修心门扉讲解54 🎬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第五十四课

下面我们开始讲《开启修心门扉》,不知道今天讲得好不好,本来觉得从头彻尾都解释得不错,没有想到昨天解释得不好,但也没有办法补,算了吧,下一世再补。

如果刨根问底,想弄清哪些属于善业,哪些属于不善业的话,可以这样回答:凡是被诸佛菩萨所呵斥,并从未赞叹过的业,及其所引发的烦恼就属于不善业;

如果真正要弄清哪些是善业,哪些是不善业,虽然表面上大家都能分清楚十种善业和十种不善业等等,但是真正要严加分析,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都可能分析不出来。那么如果有些人真正想弄清哪些是善业,哪些是不善业可以这样回答:总而言之,凡是诸佛菩萨、高僧大德和传承上师们在有关经论当中,从来没有赞叹过而且极其呵斥的,都是不善业,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凡是贪嗔痴所引发的业也是不善业。

以前听说有一个法师自我标榜是密宗的大德,密宗的禁行行为是如法的等等,另一个堪布反问他说:密宗的比如双运、抽烟、喝酒,如果真正如法,当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的相续中有没有自相的烦恼,有没有贪嗔之心?比如说你贪执烟的味道有没有?如果有,你的行为不叫什么密法,这是世间的凡夫贪心。后来那个人说:反正说也是这样,不说也是这样,密宗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那个堪布说:我们不谈密宗的功德,就在谈论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贪嗔痴自相的烦恼。后来听说那个人没有正面回答。

确实是这样,不管你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或者你说得怎么样动听美妙,但实际上自己知道自己的相续,你有没有凡夫贪嗔痴的心理,如果有,那么所作所为均是不善业。这样分析得很清楚,也很容易。

与这些相对立的业及其所引发的一切就属于善业;此二者均未包含的身口意三业,就被称为无记之业。

那么与之相对立的,也就是说高僧大德一直所赞叹的,从来没有呵斥过的,还有无贪、无嗔、无痴所引发出来的业属于是善业。

《俱舍论》当中讲的无记业,大家都非常明白,就是所谓的无记法,也不叫善业,也不叫恶业,在平庸的心态中所做的业就叫做无记业。

因此,虽然以烦恼所引发而并非罪业的情况很多,但为了此生的名闻利养、快乐幸福而做的灌顶、传法、诵经、念咒等等,都属于恶业与罪障的范围。

当然虽然是以烦恼引发的而不是罪业的情况也不胜枚举、屡见不鲜。

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认为为了名闻利养,为了快乐幸福而灌顶、传法、诵经、念咒等等都是善业,但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它不是善业,为什么不是善业呢?因为第一个目的就是以自私自利的心自己获得快乐、自己获得名闻利养,因此,有些人被人请到别的地方去灌顶的目的是什么呢?他私人得到一点利益,你自己也获得了一些钱财,在这样的发心驱使下,所作所为都属于不善业。很多人不承认,为了修寺院去灌顶,别人如果说这是不善业,他可能大发雷霆,但实际上就是这样,你的心一点也不清净,根本不是想利益众生,所以这些情况我们务必要认清。

因为在这些行为中,出卖甚深妙法、贪图之心、损害之心、狡诈谄诳、诈现威仪、谄媚奉承、旁敲侧击、巧取讹索、赠微博厚、废言绮语等恶业与罪障大行其道,如同滂沱大雨般接连不断地倾盆而下的缘故。

在这样的发心驱使下,出卖佛法的现象也层出不穷,有些金刚道友出去有各种各样的目的,譬如出卖佛法,佛陀也在佛经中讲了出卖佛法的过失:比如说你把宝剑交到屠夫的手上,让他杀生的过失和让别人出卖佛法这二者相比,后者的过失大。

因此,我们以法作为买卖品,自己想发财、想获得利养,是弥天大罪。在此过程中当然有贪心、有嗔恨心,还有诈现威仪、谄媚奉承、旁敲侧击……所谓的五种邪命,五种邪命在《札嘎山法》里讲得非常清楚。

诈现威仪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威仪装得特别好,在别人面前如理如法地端坐,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供养。

谄媚奉承,同样为了获得利益,比如赞叹别人供养。“我要修寺院,不过我不喜欢财,财是有漏的,《俱舍论》里面也说这是一切过患的根源,只不过我们寺院和我的上师特别穷,你们要帮助的话我是肯定随喜的,只不过你供养的钱最好不要打在别人的账号上面,我这里有个卡,卡号要不要我给你提供一下,反正随便你吧!”

还有旁敲侧击是从侧面的方式来说。

赠微薄厚,比如给他一个念珠,“念珠给你,方便的时候可不可以给我寄过来三万块钱,这个是加持品,从加持的角度来讲应该是超过三万块钱的。”

这样在他的相续中自然而然获得了很大的罪业。

考虑到这些问题,前辈上师们曾用千言万语发人深省地指出:“如果没有远离对今生的贪执,则一切所作都是恶业。”

高僧大德们为什么这样讲呢?他们也是考虑到这些问题,凡是没有远离今生的贪念,所作所为都是恶业,只要是我们心里有我执的魔,也就是说存在贪执今世的魔,所作所为都不一定如法。

又进一步说道:“以贪执此生而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恶业!只要贪执此生,就逃不出恶业的园囿。”大家应对此妥为斟酌啊!

只要贪执今生,所作所为均逃不出恶业的篱笆,大家对此类问题应该权衡,值得小心翼翼。如果一个修行人对即生不贪执,没有自私自利的心,那么他的所作所为肯定是为利益众生,应该是为解脱而想的,所以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噶当派上师们对这个问题如此重视的最主要原因也在这里。

若将舍弃今生而修行的要点,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则可得出结论:轮回所摄的现世快乐及快乐之因,痛苦及痛苦之因,也就是除了属于毫不利己地饶益他众,即修持菩提胜果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以外的,那些取舍之念极其炽烈的烦恼,包括伏首帖耳地归顺服从于贪欲、爱染、世间八法以及贪执今世所涉及的一切,都应以对治心彻底斩断。

所有的教言归根结底,轮回所摄的所有痛苦和痛苦之因,快乐和快乐之因均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说轮回当中没有一个可靠的。

除了舍弃今世、饶益众生以外其他一切所作所为全部是为贪欲而服务,以世间八法所摄的所有发心和行为全部应该彻底断除。因此,在修行过程中要时常观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以今生的贪欲所转移。如果没有舍弃今生的贪执,行为不一定如法,这一点我们从别人的言谈举止中可以洞察出来。

对于日常生活不可缺乏的衣食等等,佛陀也强调:不可为贪爱心所主宰,为了使福报进一步圆满殊胜,长盛不衰,就应当多多修持。其他方面也应该依此理推知,一切行为则不会为爱欲所转。

佛陀在佛经中说:对于衣食等等也不能被强烈的贪爱之心所主宰。修行是最好的,我们为令自己的善根、福报增上,应该经常看一些高僧大德们的教言,经常串习和修持自己获得过的教言,这样一来,一切的作为不会为贪欲所转。

总之,一切行事都以出离心及菩提心所摄持,就是不为贪嗔所转,凌驾于一切的方便之王。我们应当时刻忆念此理。

这是作者最后给我们归纳出来的最殊胜的教言总集,他是怎么说的呢?总而言之,我们的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均应该以出离心和菩提心来摄持,这样就不会被贪心和嗔心所转,因为具足出离心,在整个世间中就没有什么可贪的对境,如果有菩提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境,相续不会被嗔恨心所染恼,这样一来,出离心和菩提心一定能约束我们的行为,不会为贪嗔所束缚,可以凌驾一切之上。

所以,一切修行和行为中,首先自己要观察,别人说你如何,你没有必要去相信别人,自己的相续自己清楚,自己有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如果有了出离心和菩提心,行为都是有功德和利益的;如果都没有,行为就不一定如法,这是显宗中所有的基础。

显宗中的无二慧、密宗中的觉性妙用等等,这些妙高的境界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最根本的是我们修行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有这些心,大家以后在弘法利生的过程当中一定会发心的。

有些个别道友心的相续中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他随时都愿意发心,在发心的过程中都是很成功的,为什么成功呢?有了菩提心的缘故,自私自利的相在发心的过程中掺杂得不严重,有了出离心,就没有很多对个人的希求,因此简单的一个发心中他的行为会如法起来。

再加上以后我们弘法利生的过程当中尽量地饶益众生,我昨天也讲饶益众生的最佳途径就是用佛法来饶益。有些人想饶益亲朋好友的时候会买一点吃穿用具给亲戚朋友的小孩子们,这是世间的一种饶益方法,可以哄他开心,但实际上意义不大,用佛法来饶益才是很重要的。以后这里的道友有能力的时候应该建立一些弘法利生的道场,不管是居士林、暂时的中心还是培训班,给别人传授一些真正的佛教精神,比如说前世后世、业因果、所谓的人身难得这方面的概念,如果人们真正从道理上了解,以后就不容易退转,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的责任!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心里面要发心,发一定要利益众生的心,不管在寂静寺院还是遑遑闹市,应该用我们佛教的精神来对待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这样会令他们心的相续种下善根。你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用出离心和菩提心来摄持。

所以,不管是学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都了无差别。大家不要认为自己是学藏传佛教宁玛巴的,宁玛巴当中喇荣的佛法才是正确的,实际上在哪一个地方真正有教法和证法存在,我们都值得赞叹、崇拜、恭敬和接受,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得不承认,教派之争没有任何必要。你学你上师的教法,我学我上师的教法,不能混为一谈,人与人之间将佛教作为一种私有财产来争执,那么佛教就已经失去了本有的意义。

我希望大家应该用各种方式来调伏自己的心,这就是修行,不要认为所谓的修行每天都是闭着眼睛,一直观想人身难得,这虽然也是可以的,但是你出定要与社会和世人交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跟他们交流,你应该有把握——你的见解和宗旨不舍弃任何佛教的教义,且尽可能地弘扬。我们是佛教徒,我们不能和无神论、邪门外道同流合污,毫无见解,因此,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堪布根华在《定解宝灯论浅释》当中就一再地强调不被他夺的智慧,所以,我想这是传承上师给我们留下来的最好的智慧结晶,不被别人所抢夺的智慧对每一个人来讲都重要。

我们这里的有些堪布和在这里时间较长的道友,自己拥有的智慧就不容易被别人抢夺,别人说前世后世不存在,不可能信奉他,别人说宁玛巴的教法不太合理,你也不可能人云亦云地跟着,这就是一种定解。因此,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利他的菩提心,这始终是我们围绕的中心,同时弘法利生的责任每一个人都有,将来在佛教徒中,有些人一定会很了不起,他们不管从戒律、智慧和定解方面在我们的佛教徒群体中是佼佼者,他们的能力、道德等方面我们也是一目了然,通过网络和各种方法都可以了解。

在学院闻思修行的人的智慧、品德等也很不错,世间人们也一定会崇拜。如果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暂时有人崇拜你,对你恭敬得五体投地,对上师也宣传得家喻户晓,是真正的善知识、真正的观世音菩萨和弥勒菩萨的转世,但是天长日久以后,就像我们藏族人说的吃甘蔗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很甜,慢慢就不好吃了。很多恶相就暴露无余,是导致生邪见之因。如果没有自私自利的心,很多事情也没有什么可暴露的。

今天是《开启修心门扉》的最后一堂课,藏、汉两地有些地方的佛法非常衰败,出家人或是在家人根本不懂得所谓的佛教,有些人认为所谓的佛教是敲锣打鼓,有些人认为是打盘脚或是观明点,有些寺院修得很好,出家人在里面过着天人般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佛教。

我们的佛教特别兴盛,你看每一个出家人都有电视,衣食丰足,佛教真的很兴盛!有些这样认为。有些人认为出家人现在每个月都有两三千块钱,你看佛教是如何兴盛!

什么叫做佛教?很多人根本不懂是人心里的正法才叫佛教。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说外面的形象就是教法和证法,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所作所为最好以菩提心和出离心来摄持,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给别人讲经说法等事宜,都可能是一种无记的状态,不一定有利,应该在没有自私自利之心的情况下,好心好意给别人传法,有成千上万个人反对你不要传,此法深奥无比等等各说不一,不要管他们的各种说法,应该持有自己的主见,诸佛菩萨也会理解你的心情。

尤其现处末法时代,很多人不懂佛法,有些法仅仅是听闻就是断除轮回根源的因,所以不管怎样一定要听,一定要传。

如果觉得传法的发心是得供养,或是以其他世间八法为目的的话,那就放弃为佳,这在《大圆满前行》当中也说过的:“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善事,首先务必要详详细细观察自己的动机,如果确实是善的动机,就去做那件善事;如果处在与别人竞争的心理或者装模作样、贪图名誉等心态中,那就必须要认真加以纠正,做到以菩提心来摄持;如果不论怎样也无法扭转自己的动机,还是延缓做那件善事为好。”所以,如果和奔公甲一样发心不清净了,就应该放弃好一点。

我们要时刻忆念这个问题。

若能对任何苦乐都无有取舍地行持,对必需品所持的态度都能以出离心及菩提心摄持,则能迅速圆证远离一切三界取舍贪念之阿罗汉果位或者圆满正等觉之胜妙果位。

修行比较好的时候,就像敦珠仁波切的《教言精髓》里面所讲的那样:“犹如梦寐恍惚之人生,感觉幸福痛苦皆相宜,快乐忧患心中皆勿执,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犹如百年朽宅之身躯,存在抑或倾圮皆相宜,莫为寻求饮食药所转,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犹如梦中获珠之财物,无论是否具足皆相宜,切勿随顺面谀受人役,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大成就者的心量广大,不会斤斤计较。别人毁谤或是赞叹都像空谷声一样无所谓。所以,苦乐的境界全部像《大圆满虚幻休息》中讲得一样,在名言当中如幻如梦,在胜义当中全部与妙用智慧无二无别。

此处的“必需品”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持的态度全部是由出离心和菩提心来摄持。如果境界高一点,比如说我们出家人的生活水平跟以前比较起来可能普遍性地有所提高,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前提下,世间上高水准的生活方式对他来讲也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小事而已。所以,对必需品所持的态度都应以出离心和菩提心摄持,如果以出离心摄持,获得小乘当中所讲的阿罗汉果位,如果以菩提心来摄持,获得大乘当中所讲的圆满二利的圆满正等觉如来的果位。

〖第十九 承前继后,于师生信品释终〗

上文已全部讲完,下面以颂词来结尾。

以此善说所获致,一切善根愿众生,

远离三界之贪欲,迅速获得遍知果。

以这个善说所获得的功德全部回向于所有众生,愿所有的众生远离三界的贪欲,迅速获得遍知的果位。

首先是获得离三界的小乘的殊胜果位,之后很快获得遍知佛果。

谁以供养承侍诸佛愿,清净供养菩萨摩诃萨,

令诸佛陀悉皆生欢喜,十方众生解脱于囹圄,

获得轮王果位之福德。

谁以供养和承侍佛陀的愿望,以清净的发心供养诸佛、大菩萨,令佛陀欢喜的功德广大无边。十方众生从囹圄之中得以解脱,最后全部会获得转轮王之果位。

若见菩萨生信且赞叹,佛说后者福德与前者,

相比超胜无量之倍数。

我们供养佛陀,让所有的众生都获得转轮王的果位,功德之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如果有些人对菩萨的超凡行为生起极大的、强烈的、不退转的信心,并且用各种妙语来赞叹,佛陀在佛经当中说此功德与前者相较,已经超胜了无数倍。

所以,应该了知,我们通过闻思修行在心的相续当中,如果对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的事迹真正生起不可摧毁的信心,那么它的功德完全已经超越供养的功德。

吾以广闻如海之善说,于此宣扬诸大胜士行,

阐演智慧结晶胜深法,令诸暇满具备广大义。

作者没有像寂天菩萨和麦彭仁波切那样谦虚。他说我金厄瓦罗珠加参广大如海的智慧当中发出的善说,已经在《开启修心门扉》当中宣扬了诸位高僧大德们的各种行境,像仲敦巴、博朵瓦、柳吾色巴等等,实际上已经阐演了诸菩萨和诸大德们最寂静的智慧结晶——甚深妙法,有缘的人听到以后若能如理如法地修持,一定会令他暇满难得的人身具有广大意义。

我想我们在座的人已经听受了这个传承,作者金厄瓦确实广闻博学,他知道那么多看破今生的教证、无常的教证,全部为我们一一提供和讲解,其他什么法都修不成,光是听闻此法也具有大义。

《开启修心门扉》我们大概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讲解,每天讲得不多,但无论从传承的加持方面还是教言的殊胜方面,只要以后精进修持,一定有很大的利益。以后再也不看书的话,通过这个圆满的传承,获得一个人身还算是没有白费,即使明天就死去,无论从我传讲者还是你们听者的角度都死而无憾。

《开启修心门扉》中所讲的如此多的噶当派大德们,就像大鹏鸟翱翔于空际一样一一趋入成就持明的果位,所以,我们有缘听受这些金刚语,如果前世没有积累资粮恐怕难以实现。无垢光尊者说“我之广闻博学之善说”等等,在这里作者也像无垢光尊者一样说“我以广闻如海之善说”,他无有谦词,也应该值得。

愿于生生世世诸胜士,永不厌离欢喜而摄受,

依教奉行修持精华义,迅速获得无上菩提果。

以此因缘愿我生生世世中,所有的高僧大德和诸位善士不要对我的行境生起厌离心,以欢喜心摄受我,不离善知识。依教奉行修持显宗的精华义——《开启修心门扉》,密宗的精华义——《大圆满心性休息》,这就是密宗、尤其是我们宁玛巴无上密宗的道次第。迅速获得无上菩提果!

此《开启修心门扉——趋入菩提道次第论之修心篇》由至尊仁波切宗喀巴大师师徒之高足——法师罗珠加参吉祥贤于嘉麻仁钦岗寺圆满撰著完毕。祈愿以此而令正法长盛不衰,众生普获广大利益。愿吉祥!

〖开启修心门扉全论释终〗

结文

《开启修心门扉》已经讲完了,在汉地有一个《趋入菩提道次第论之实修法》,作者是慧幢,这实际上是《开启修心门扉》,慧幢就是金厄瓦罗珠加参。但是不知道译者是谁,他译得不全,十九个问题中前五个问题,他是分为十二个小标题来宣说的。所以,《开启修心门扉》可能是目前为止比较完整的译本,这次已经给大家圆满地宣讲完毕。

最后一个希望——我希望你们以后不管到哪里都要将《开启修心门扉》和《窍诀宝藏论》带在身上,因为《窍诀宝藏论》是我们宁玛巴不共的教言,作为一个修行人,以后随时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讲得比较细致;《开启修心门扉》中引用噶当派的各种教证详细地分析了我们的所作所为,因此用这两本书经常来约束自己应该有很大的帮助。我没有其他的冀望,这是我今天最后的一个希望!

以前大概是法王如意宝从五台山回来的时候,可能是1987年我看过一遍,当时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去年在厦门的时候我就一直思量,这些道理如果能让很多懂汉文的道友通达该多好,我每天翻译一个教证写在自己的日记里,后来回到学院,听说慈诚罗珠堪布也给大概一千左右僧众传讲了此法要,大家都觉得受益良多,以此因缘,我想如果我给你们宣讲也一定会为你们的修行带来帮助。之后我就着手翻译并给大家传讲圆满了,以后很多人可能对看破今世等道理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持之以恒,不要中断,如果能够重视并经常串习此修心法门,我想很多人的修行会如法。

后来我的日记,因为翻译完《开启修心门扉》以后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全部舍弃又于心不忍,我还是穿插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开启修心门扉》中大概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教证都被写进日记里,现在看来有种多此一举之感,有些改了,有些没有改,后来想了很长时间,还是准备给大家发下来,这里面主要是《开启修心门扉》中的有些教言,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很重要的。

因此,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把法本当作自己的根本上师,以前噶当派老修行人对法本特别恭敬,每一次抄写法本都很费劲,要花很多钱,可是我们现在得到法本太简单了,太简单的原因很多人也许说:“哎,《开启修心门扉》终于讲完了,我在这上面耽误了多长时间!”把它放在什么样的地方也不知道,我有点怀疑。确实它为你们带来了无量的功德和加持,上面也放置了有关无垢光尊者的照片,他的圣地,封底是温唐他朗,无垢光尊者曾在那里住了十几年,有一个堪布叫达杂,他也在那里呆了十二年。法王如意宝去不丹的时候我们到了那里,一方面是对无垢光尊者的信心,还有另一方面当时我们的生活是很快乐的!和法王如意宝一起到那里的时候心情还是很快乐的!!但现在也变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