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32 当文化遇见佛学 >> 弟子规开示-演讲-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学校 🎬 🎬 返回
字体: A- A A+

《弟子规》开示——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学校演讲

『2014年3月17日』

主持人:

大家好!我是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经典947《流淌的歌声》的主持人,很高兴见到校长、老师还有家长们,也很高兴来到这所美丽的学校,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索达吉堪布为我们开示《弟子规》。下面,就让我们热烈地欢迎堪布!

尊敬的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弟子规》。谢谢大家刚才唱的《感恩歌》,非常动听!希望大家都能在这首歌当中收获心灵的启发——每个人都要有感恩心。没有感恩的心,不论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恐怕都不会很快乐。因此,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学习《弟子规》的心得,因为这里面所包含的古德先贤的智慧,能培养我们宝贵的感恩心。

就像主持人刚刚说的那样,这所学校非常美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同学对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恭敬,这一点与其他学校比起来特别突出,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希望《感恩歌》也能启发大家心中的爱,让同学们在爱、慈悲以及智慧的滋润下成长,以后利益更多的有情。

教育不能忽视内心成长

现在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同学们自己,都特别重视学习知识和技能,但这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负担,很多同学都不得不从小就开始学钢琴、跳舞等等。当然,在现代社会里,同学们的确有必要学一些特长,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如果这些没有学好,即使智商再高,懂得再多,长大后也不一定能为社会、家人带来真实的利益。著名的教育家卡耐基就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源自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我听说这所学校在教同学们传统文化,这一点非常好。传统文化能提高内心的素养,对同学们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利益。我还听说学校用桥牌来开发同学们的智力,很多同学都打得很好。我特别随喜这种开放的教育理念。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跟几个同学在教室里面打牌,老师发现后,就让我们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室外罚站。但其实早在八十年代,欧美国家就开始在学校里推广用桥牌开发智力了,但当时我就读的小学还是采用观摩式的教育,不像同学们这样自由。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重视《弟子规》、学习《弟子规》。我就曾经把《弟子规》翻译成藏语,介绍给藏族的孩子们学习。《弟子规》的内容并不多,全篇只有九十个偈颂,三百六十句,总计一千零八十个字。我觉得同学们应该先背下来,然后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道理。《弟子规》中的次第非常分明,很有逻辑,而且它所讲述的一些问题都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

报父母恩

《弟子规》中的第一个问题讲“入则孝”,也就是孝顺父母。如果没有父母在世间的努力工作和细心照料,我们不会一出生就享受舒适的生活。所以,古德先贤最重视的一个德行就是孝顺,这也是《弟子规》一上来就讲“入则孝”的原因。

如果同学们不懂得孝顺父母,恐怕你们以后的孩子也不会有孝敬之心。因此,大家从小就应该对父母有欢喜心、感恩心。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不只孝顺父母,还要孝顺天下所有的众生。大乘佛教特别强调菩提心,而修菩提心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把今生的父母当作报恩的对象,进而再把一切众生都观作父母,并发心报答他们的恩德。如果对今生的父母没有丝毫的感恩心,菩提心很难修得起来。

尊重兄弟姐妹

《弟子规》中所讲的第二问题是尊重、爱护兄弟姐妹,也就是“出则悌”。虽然现在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同学们也应该尊重亲朋好友,乃至以后的同事。如果不懂“出则悌”的道理,那以后进入到社会,很可能会与别人格格不入,没办法建立起友善的关系。

行为自律

第三个问题是“谨”,也就是谨慎,小心翼翼。佛教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自律。如果没有从小培养出自律的习惯,那长大之后,很可能会无视法律,不畏因果,进而犯下种种错误,生活在痛苦之中。

说话算话

第四个问题是“信”,也就是做人要有诚信。俗话说得好,“人无信则不立”,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那终将失去所有人的信任。现在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原因之一就是诚信缺失,导致人与人之间没有信赖,甚至连家人之间也是如此。这真的特别可悲。所以,同学们应该从小就讲诚信,尽量做到言出必行。

关爱生命

《弟子规》中讲“凡是人,皆须爱”。儒教思想并不像大乘佛教那样教导我们关爱天下无边的众生。《弟子规》所讲的“泛爱众”主要是教我们爱所有的人。从字形上看,“众”是由三个“人”组成的,指的就是很多人的意思。刚才讲的“信”字,是单人旁加一个言,意味着人要为自己的语言负责,不能说话不算话。

大家可能会爱自己的同学和亲戚朋友,一般不爱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人。但如果陌生人之间缺少关爱,那“小悦悦事件”可能就会越来越多。大家看到别人倒在路上都不去关心,更不用说搀扶。听说现在有很多老人没有子女关心,不得不住到养老院去。长此以往,社会可能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情味。因此,我们要从小就培养自己的爱心,从尊敬父母开始,然后扩展到亲戚朋友,最后关爱天下所有的人类。

我们甚至可以再扩大儒家“泛爱众”的思想,不仅关爱人类,也关爱动物。动物也有生命,也能感受痛苦和快乐,这跟人类是一样的。可能有些同学还不懂,其实吃动物的肉不一定会让你很健康,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此外,杀害动物还会给它们带来极大的恐惧和痛苦。相反地,如果我们救护动物,它们就会无比快乐。虽然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还不关注这些,但我们有必要关爱动物。

先做人再求知

《弟子规》里的第六个问题是“亲仁”,也就是亲近、依止圣贤仁德。在座的老师们都非常优秀,兢兢业业地为学生、为教育事业付出,但放眼社会上的现状,有些学校里的老师却丝毫不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同学们应该多亲近具有德行、智慧的老师,因为他们能帮助大家提升内心的素养,从而引导、改变人生。

在亲近圣贤仁德后,同学们就可以“有余力,则学文”,也就是在有了一定素养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各种知识。但很可惜的是,现在的教育基本只强调知识,不强调内心素养,这也是当前教育的一种缺陷。因此,同学们更要重视培养自己心中的爱和慈悲。

老师、家长也要学《弟子规》

我建议老师们也学一学《弟子规》,因为很多年轻的老师也没有接受过太多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没有宗教信仰,因此很难给学生们带来慈悲和爱的教育。佛教有一部《戒律花鬘论》,其中提到:“不知理,六十岁也孩童。”没有智慧的人,哪怕活到了六十岁也依然是个孩童。换句话说,如果对传统文化、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道理一无所知,即便表面上是老师、是家长,看似成熟,但实际上心理还比较幼稚,就像儿童一样。

听说现在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传统文化,回家看到父母行为后,要反过来给父母“上课”。所以,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坚持学习传统文化,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给孩子们做好榜样。

经历锻炼,人生的路更好走

我听说有一个孩子,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妈妈学做饭、洗衣服、做家务等等。但不幸的是,五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成为了孤儿。上学后,老师们都特别喜欢他,因为他比同龄的孩子更坚强,生活完全自理。如果孩子们从小就习惯做一些家务,长大之后会比较坚强,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试想一下,如果从小什么家务都不做,父母扫地的时候,孩子就像根木头戳在一边,更不认真学习,整天看电视、玩游戏,那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很难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因为他从小就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一点苦都不能受,更不用做家务,所有人都应该随顺自己。但这样的人生,走得会比较辛苦,前途也岌岌可危。

有些教育统计显示,真正成功的人不一定毕业于名牌学校,更有可能毕业于一般的学校。懂得待人接物的孩子,长大之后更有可能成功,人生也过得更快乐。听说美国有很多学校专门开设生活课,老师教学生们怎样做饭,怎样和别人沟通,怎样接人待物等等。这些看似非常基本的生活常识,却对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

学生们现在学的一些知识,可能到了社会上很难派上用场,所以老师们平时不能只看重考试分数,更要重视训练同学们的生活技能。最近有一条新闻,网上议论纷纷,大家可能也有所耳闻。据说有些大学生不会洗衣服,于是把脏衣服打包,寄回家里,父母帮他洗好之后,再寄回学校。后来,有些学校就不准再用快递寄衣服了。

为什么我反复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生活技能?因为有些人小时候就没受过这样的教育,再加上家境条件不错,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呵护中,但长大后遇到生活中的困难和障碍时,内心往往特别脆弱。反观那些从小就受过生活训练的人,长大后内心往往非常坚强、乐观。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就训练学生们的生活技能,虽然过程可能会比较辛苦,但为了他们以后能更好地面对生活,这值得我们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

用更完善的教育陶冶内心

现在有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每天只想上网。网络上虽然有各种各样吸引眼球的内容,但却不一定对健康有利。网络上的那些暴力、恐怖的影片,会在学生们的心里种下暴力的种子,造成不健康的心态。因此,老师们最好能引导学生去追求一些更加健康的知识,比如儒家思想。但儒家思想也有一些限制,因为它只强调关爱人类,更完善的教育应该是佛教教育。

什么是佛教教育呢?就是从小懂得人有前世后世。同学们可能还不知道,人的的确确有前世后世。我们的前世可能是一只动物,今生投生成人,而我们今生的所有行为又会影响到后世。今生结束以后,并不像人们常说的“人死如灯灭”,其实人还有灵魂,它随着业力在六道当中不断地流转。有些人通过修行,可以投生到天趣、人间,如果能够证悟空性,就可以断除六道轮回的种子,获得解脱。但如果今生做了很多杀生、偷盗、妄语、嗔恨等十不善行,后世很有可能会堕入地狱、饿鬼、旁生等三恶趣。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

有些人认为,六道轮回仅仅是佛教的一种说法,但其实它更是真理,只不过在一些世间教育的影响下,很多人都没有接触到这样的真理,甚至被误导,不相信前世后世的存在。他们也因此在行为上不知取舍,为自他带来很多痛苦。因此,大家从小就要懂得前世后世的道理,懂得善恶取舍,懂得利他,有一颗真正愿意帮助众生的心。

我以前结合佛教思想讲过《弟子规》,也利用现代的教育手段进行过推广,还建议过藏地的一些老师和学生背诵《弟子规》,为的就是让大家种下利他的善根。即使今生当中善根没有发展,但如果能在心里种下这颗种子,也还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学习《弟子规》,种下这样的善根。

父母更要以身作则

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作所为更是最重要的一本“教科书”,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果父母的行为、观念不正确,那孩子的一生都会被影响。所以,父母也应该学习《弟子规》。

父母信仰什么,孩子也会信仰什么,父母爱说什么,孩子也会爱说什么,因此,家长们要想培养孩子内心的素养,就尽量不要总想着考试分数、名牌大学、名牌服装,这些都没太大的用处。古代人一般不会给子女留财物,他们更重视德行,也就是智慧、慈悲心、宽容心、忍耐心以及积极勇敢的心,这才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财富。

现在的父母和古代父母非常不同,他们更关心要不要给孩子买名牌衣服、笔记本电脑、iPad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电脑、名牌服装,不代表学习成绩就一定好,更无法代表内心的素养。有些同学每天都穿高档的衣服来学校,但上学又不是服装比赛,这样只会增加虚荣心。

好像很多亚洲人都对奢侈品情有独钟,而很多欧美人却不太在乎名牌不名牌,更重视个人品德。父母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在物质上的攀比,没有必要在看到其他小朋友用几千块钱的电脑时,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用上更贵的。我们应该更重视孩子们的慈悲心、节省的意识、孝心以及知识的积累。有了这些宝贵的品质,相信孩子们的未来会更美好。我相信知识的花朵在人格贤善的花园里更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