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13 拯救“压力山大” >> 减轻压力的智慧-问答-广西师范大学 🎬 🎬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广西师范大学问答

『2012年11月2日』

(一)问:我是政治与行政学院的研究生。每种文化都要不断变化,以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面对21世纪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佛教应该采取哪些变革措施?

答:佛法流传至今已有2500年,它的内容没有任何改变,将来不管到什么时代,佛法的内容也不需要改变。为什么呢?因为佛法是最究竟的智慧,我们只需学习、掌握它就足够了。

不过,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佛法的形式可以有所改变。佛教传入汉地后与汉文化融合形成了汉传佛教,传入藏地后与藏文化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这些完全是允许的。

(二)问: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我有一个疑问,佛法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答:佛教分为小乘和大乘,小乘的核心价值是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大乘对自己的解脱并不是特别重视,大乘的核心价值是利他。虽然大乘行人希求成佛,但成佛的目的还是利益众生。

今天,我们的社会最缺的就是利他精神,如果人人减少自私心,增上利他心,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所以,大乘的核心价值与现代社会非但不矛盾,而且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

(三)问:去年我去了云南松赞林寺,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在寺院大门前,正对主殿是一个卖香的佛堂,紧挨佛堂却是一个卖烤香肠的小商店。佛家本应倡导吃素,可僧侣们却没有制止这种行为,这是不是对佛祖的亵渎?

答:现在的社会比较复杂,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现象。造成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人们忽略了寺院的宗教功能,将寺院当成了牟利的场所。

当然,有些事情并非出于寺院本意。以寺院卖门票来说,广大佛教徒非常反对这种行为,国外也没有卖门票的寺院。这种现象有其历史原因:文革期间许多寺院被毁了,后来寺院重建遇到资金缺口,于是政府同意寺院卖门票。

好在这类现象已引起人们重视,许多人也在呼吁宗教场所停止经商牟利行为。

(四)问:我发现藏传佛教的仪轨比汉传佛教更多、更规范。佛在《金刚经》上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请问,仪轨是不是一种相?仪轨太多是否违背不著相的精神?

答:佛说法不局限于一点,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有些人对佛法一知半解,看到《金刚经》、《心经》中的一句话,就开始断章取义,否定佛法的其他内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所谓“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就实相而言的,站在世俗显现角度,仪轨还是必不可缺的。事实上,不仅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也有仪轨。汉传佛教的寺院每天有早晚课诵,出家人要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从来没有人说这是著相。

虽然仪轨本身是一种相,但凡夫人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所以不能舍弃这些相。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吃饭虽然是一种相,但如果没达到不需要吃饭的境界,饭肯定还是要吃。

(五)问:我在寺院常看到有人在佛前许愿,您怎么看这种行为?

答:在佛前许愿功德非常大。许愿最好是为了利益众生,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如果实在发不起利他的心,也可以为自己许愿。只要心清净,依靠佛的加持,一切善愿都能实现。

(六)问:我是外国语学院的老师。虽然看佛书多年了,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愚钝,而且运气也不太好。请问怎样才能转运?

答:佛教不是宿命论。佛教认为,只要具足了因缘,命完全可以转变。

如果你想转运,最好多看《了凡四训》,只要常怀善念、常行善事,命运就会逐渐好转。

当然,如果往昔造的恶业太重,要想马上转运也有困难。就像一个人犯了法,已经被关到监狱里,想让他马上恢复自由,也是有困难的。

(七)问:我母亲是您的弟子,她现在遇到一个困惑:每当看到亲友做不如法的事,她就会劝诫,如果对方不接受,她就会批评他们,结果不仅别人起嗔心,自己也很痛苦。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帮帮她?

答:身为大乘佛子,理应尽力饶益众生。如果自己付出了,效果却不理想,也要有随缘的心态。我很喜欢“得失从缘,心无增减”这句话。什么事情都要看开一点,没必要因为一点小事,自己的心起起伏伏,苦恼半天。你可以用这个道理开导母亲。

(八)问:佛说众生平等,然而世间有许多不平,这使得我们的心很难平静。佛教怎样看待现实中的不平?面对这些不平,我们怎样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答:佛教所谓的平等,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所有人个子一样高、皮肤一种颜色……佛教的平等有甚深内涵:第一,每个众生都具足如来藏,都具足成佛的因;第二,任何众生,包括动物在内,都愿意感受安乐、远离痛苦。

这种平等观是今天的人类迫切需要的。由于缺乏平等心,许多人只管自己,不顾他人死活,最终给自他带来了不幸。

当我们在现实中遇到不平时,要想到这是前世的业力所感,是自己福报、智慧、能力不够所致,不要将过失推在他人身上,要以感恩心看待这个世界。

(九)问:您刚才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可见您是一个信命的人。那么您怎样看待算命?

答:每个人都要有“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就不会产生无谓的烦恼。比如今天现场提问,如果大家能想“轮到我发言是幸运,轮不到是我的命”,就不容易生起烦恼。

算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理论来自《周易》,在现实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现在的社会比较复杂,算命先生当中,有些真有本事,也有骗人敛财者。因此对于算命,我们既不能轻信,也不能一概否认,要用智慧去抉择。

在此我也建议,对包括算命在内的传统文化,大家应该有所了解,要给自己定个计划,每年阅读几本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这样持之以恒,就会明白一些深奥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