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15 唤醒深藏的善 >> 探索内心科学的精髓-问答-中国社会科学院 🎬 🎬 返回
字体: A- A A+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学问答

现场问答

(一)问:法师您好。我是社科院宗教所的研究生。我的专业是汉传佛教,但我对藏传佛教也有兴趣。现在的年轻人基本知道,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义理上是一致的,只是在文化及传播方式上有些区别。所以我想请教,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二者的共同性?

答:和你一样,我学藏传佛教,但对汉传佛教也有信心;可能和我们俩一样,现在有很多不信佛的人也想了解佛教。所以,在这个开放时代里,广泛了解是一种自然的需要。

要了解藏汉佛教的共同性,我建议可以举办一些研讨会。在举办研讨会时,如果是以藏传理论为主的,可以邀请汉传佛教的学者、法师或大德;如果以汉传理论为主的,则可邀请藏传佛教的学者、专家或大德,这样在同一平台上就教义、文化或传播进行对话与探讨,应该会有收获。

早些时候文化之间总有隔阂,西方的东西没进来,东方人就没法了解它。但现在不同了。现在什么文化都可以交流,如果是佛教界坐到一起,我想只要围绕“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原则,谁都有话说,谁都可以得到利益。

禅宗、净土、华严,格鲁、噶举、宁玛,虽然每支传承都各有特点,但其慈悲与智慧是一致的。人类正需要这些。

(二)问:我是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研究藏传佛教的学生。现在藏密在内地非常火,许多藏地的活佛高僧也都在广行灌顶和传法,您怎么看待这种态势?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大德来引导福慧二资的修行?

答:现在内地学藏传佛教的人,有两种层次。

一种人近似迷信。他们几乎不知道何谓上师、活佛,一听到有灌顶、传法就蜂拥而上,也不观察这位上师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支什么样的传承……如此凭一时冲动来依止是非常不妥当的。在我们的传统里,一个弟子与某位上师结上师徒因缘之前,必须作一番谨慎观察。

还有一种人比较理性。他们在需要精神依托、在其他地方又找不到依托时,遇上了藏传佛教。他们发现,藏传佛教不仅有完美的理论体系,更有殊胜的修行方法,于是,就如饥饿者找到了美味营养的食品一样,纷纷加入并学修起来。这种人知识分子居多。据我了解,现在有成千上万的人经由系统学习后,已步入了正规的修行之路。

这是学习者的两种情况。至于活佛上师们的做法,我相信,只要有真正的菩提心,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利益大家。

问:据说藏传佛教中有一种认识:无显宗不得佛教正道,无密宗不得佛教正果。请问您怎么看?

答:是有这种说法。不过,显宗和密宗在究竟意义上是融会贯通的,二者相辅相成。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得到显宗的最高果位,就得到了密宗的无上境界;如果你没有圆满密宗的修行,也不可能得到显宗的至高圣果。

(三)问:请问什么是前行?

答:前行分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内前行,共同外前行有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不共内前行有皈依、发心、忏悔、供曼茶和上师瑜伽。这就是前行。

在藏传佛教的各大教派里,前行的教授大同小异。但有一点我要提醒:它不是藏传佛教所独有,而是一切修行的基础,离开它,高攀任何大法都是修不成的。不过前行也不难,不论是出家人在家人、东方人西方人,谁都可以修。

问:现在内地有很多居士拿出很多钱供养某位高僧,但我们觉得他走偏了,不是正信,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答:这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他供养的是汉传佛教或藏传佛教中的真正上师,也是凭信心供养的,功德确实很大。当然居士们也得会观察。供养了不具资格的上师,发现问题了再来后悔、诽谤,就不愉快了。

不过再怎么说,我们都不应该因为个别人的行为,判断藏传佛教或汉传佛教整体的师徒关系。

问:那该怎样判断一位上师是不是具德上师?

答:我对《大圆满前行》作了一个讲解,144堂课,里面有很详细的阐释。例如,真正的上师在智慧上要过关,通达显密经论或至少通达自己所传授的法;要具足大悲心;要不贪财物;要琐事鲜少,等等。

(四)问:请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您对幸福怎么理解?

答:人生的意义或幸福有很多层次,但我认为,最高的人生意义就是帮助他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从内心里感觉满足,并认识到让你感觉满足的事物的价值。

(五)问:我是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博士生,学习藏传佛教,研究方向是宁玛派。有人说汉地禅宗对宁玛派大圆满法产生过一定影响,对此您怎么看?

答:在莲花戒论师时代,禅宗玛哈雅那和尚来藏地弘扬顿悟法门,但他所提倡的“不行善,不造恶,一味安住”,让寺院里供灯、烧香的传统消失了。于是莲花戒论师与他进行辩论。之后,玛哈雅那就离开了。

有人说,他的观点是邪说,所以被藏地大德赶走了;也有人说,他的禅宗思想太深奥,当时藏人的智慧还普遍处在较浅的层次上,接受不了,所以他自己走了。

龙钦巴尊者是宁玛派中最权威的大成就者,他在《七宝藏》之一的《实相宝藏论》中说:“阿阇黎大和尚的密意,寻伺者接受不了,但从实际意义来说,完全符合正法。”

学过《六祖坛经》的都知道,禅宗有顿渐之分,神秀大师弘扬的是渐悟法门,易于理解和修持,为当时帝王所认可。而惠能大师接受并弘扬的是顿悟法门,这一法门可以一刹那安住,所以要求也高,不适合渐次根机。渐次根机是要次第修行的,不可能一下子安住。

因此可以说,是因为顿渐差别,才有了玛哈雅那来藏时的冲突。我也对照研究过禅宗和大圆满的道理,非常相合。

(六)问:我也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学藏传佛教。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的独特现象,请问在佛教义理方面,怎样看待这一现象?是不是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转世而来的?

答:所谓“活佛”,是后人改变后的用词,藏传佛教中的本意是“转世者”,不是活生生的佛。现在很多人喜欢活佛,认为是活的佛来了,但不是这个意思。

转世者也分层次。有些修行好的人,因为想在轮回中度化众生,临死前会跟随发愿作不同观想:如果他想在来世成为一个能力大的人,就把自己的神识观想成藏文的“吽”字入胎;如果他想变成有智慧的人,就观想“德”字入胎;而他想成为具广大悲心的人,就观想“舍”字。这样有目的地圆寂之后,来世就成了活佛。

有人想:“为什么藏地有活佛,而汉地没有呢?”其实汉地也有。不仅是汉地,美国乃至很多地方都有。

如果从广义或不讲究修证的角度讲,每一个人都是“转世活佛”。比如,假如我前世做牛,今生变成人,那我就是牛的“活佛”。同样,马的“活佛”、羊的“活佛”、人的“活佛”,都可以有。这是从单纯转世的角度讲的。

真正的活佛——藏传佛教中的高僧大德,他们的确是由前世透过自己的修行力量,有意识地作了适当观想以后,把神识迁移到今世而成为人的。这种人的奇妙之处在于,他的身上真实延续了上一世的慈悲和智慧,甚至习气,你可以轻易发现这些超越或相似的征象。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虽然也有个别“活佛”是因为家人的“认证”或其他什么原因,有了“活佛”称号,但我一向不否认转世活佛现象,也亲自拜见过很多真正的活佛。他们确实不一样,不是普通人。

有一次,我去青海参加了一个藏传佛教的研讨会。会上提到一个人,他可以把《格萨尔王传》全部背下来。《格萨尔王传》的每个传记大概都是一本书,总共有四十多个,他全部背下来了。但奇怪的是,他一字不识。对于这部《格萨尔王传》,你们社科院的降边嘉措也有专门研究。

用科学解释这种奇特记性,可能谁都说不清楚,但以转世理念来认识它,前世的串习与积累或许是有说服力的。

问:要靠愿力才能转世成功吗?

答:成就者才转得成,一般人光靠发愿不行。

问:请问哪里有这种修法?

答:你想转世,是吧?

问:对,我想继续再来。

答:莲花生大士的《中阴法门》,以及全知无垢光尊者的《上师心滴》里都有这种观修方法。

由这种修法所成就的转世化身,不仅是人,也可以成为各类众生。宁玛巴的麦彭仁波切7岁时即能造论,是藏传佛教中最伟大的上师,他的著作如今在英美等国家备受关注和推崇。临圆寂前,他说:“我下一世将转成动物,不会马上生在人中……”成就者有转世成功的把握。

(七)问:我是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副教授,也是一名佛教徒。看过您与济群法师的对话《藏密问答录》,解除了我和朋友们对藏传佛教的许多误解,所以对您非常景仰。我很推崇吃素,但有朋友说,佛陀时代不纯粹吃素,结缘到什么就吃什么,也吃肉,而汉地吃素传统源于梁武帝。不知道他的说法对不对?

答:根据小乘经典的描述,佛陀时代的佛教徒在化缘过程中,的确是得到什么就食用什么,而今天南传佛教的有些僧团也还是这么做。但在《大般涅槃经》等经典里,佛陀也亲自说过:“我以前允许比丘吃三净肉,是不了义的,是随顺当时情况制定的……从今天起,不能再吃任何众生的肉了。”这些大乘教义,才是佛的真正密意。

佛在大乘里遮止吃肉,就是为了不给众生带来痛苦,而这种否定过去的做法,也符合世间的某种教育规则。比如,小学课程中提到的动物故事,虽然对学生们有教育作用,但不一定真实,大学里讲的才是真的。

所以,依据大乘精神,是不允许吃肉的。

问:有人听我说吃素是因为怕动物有痛苦,就说:“植物也有痛苦啊。”我说植物没有,因为它不是有情。他们就说:“你怎么知道它没有呢?你又不是植物……”甚至有人说植物也参与六道轮回,请问该怎么反驳?

答:植物学认为植物有生命,但这种生命,是指在阳光水土等因缘聚合下的一种生长,一种简单反应而已,没有苦和乐的感受。苦乐要依着五蕴才有,但植物没有五蕴,所以没有苦乐,这在《大般涅槃经》和《楞严经》里都有说明。

虽然我们不是植物,但理论上知道植物属于无情法。而动物有五蕴的缘故,和人一样会感受苦乐,所以杀动物和伤害植物不同。当然,从环保角度讲,也要保护植物。

(八)问:我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做基础研究。我曾经想过,我这么研究一辈子,也不一定给人类带来多大好处,解决什么问题。我正在学《入行论》,所以想问您,怎么能在工作中也修行菩提心?

答:你能学《入菩萨行论》,我非常赞叹,这部论对于爱心的传播,确实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作用和力量。

修习菩提心,不一定非要与你的研究和工作有密切关系。一个人生存于世,即使交游不广,但只要怀着一颗助人之心,对你的亲人、同事以及你所接触的动物之类,时时刻刻奉献无私的爱,生命就是有意义了。你的奉献不一定会载入史册,但它在你意识的“蓝本书”里,一定会被记载的。

(九)问:我是宗教所硕士一年级的学生,研究藏传佛教。刚才说到幸福时,您说您家乡的人虽然没见过飞机,却很幸福,但有更多人不是生活在您的家乡,请问生活在这个现代社会的人,该如何找到幸福?宗教与现代社会又该如何融合,使大家在心灵上有一种寄托?

答:这里有很多人研究藏传佛教,很好啊。

我不是因为你们研究佛教、弘扬佛教就说好,其实我一向认为,只要是对人类有利的,不论是什么宗教或者哪种科学,我们都应该广泛弘扬它。而对人类身心不利、对社会不利的宗教或科学,不必过于吹嘘它。

关于幸福问题,刚才我也解释了,我们藏地人觉得幸福,不是因为那里的条件不好,而是因为大家都有信仰,是信仰让每一个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过现在也不是所有人都信佛了。前段时间华西医院接诊了一个藏族年轻人,得的是抑郁症。医生觉得奇怪:“你是藏族人,按理说不该得这种病的,你是不是已经被同化,丢失了信仰?”他们从来没遇到藏族人得抑郁症的。

我也没听说过。所谓抑郁症或因感情自杀之类的,我们那里几乎没有。因为大家从信仰中知道,两个人的感情是无常的,感情破裂就是因缘到了,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有了这种了解,无常一来也都能接受。

不丹成为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也是因为信仰。上世纪90年代我去那里时,当时的国王是桑给旺修,我还跟他聊过天。他们全国上下都信仰藏传佛教,特别虔诚,对物质的要求也不多。因为担心外来事物影响本国信仰,他们特意对国外旅游者设了一个最低消费:每人每天两百美元。

说到这些,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出家。“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出家是挺难的,但出家以后,随缘度日比什么都幸福。这是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认为信仰的确能带来幸福。比如你信佛教,懂得因缘和无常的道理后,遇上痛苦就不至于特别难受了。那时候你会明白,和外在物质相比,我们更需要内在的精神粮食,这才是保持心态快乐放松,使人生走向幸福的真正力量。

问:信佛的人心存疑惑,怎么办?

答:不管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任何一个追寻真理的人,起先有些疑惑是好的。禅宗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当我们在疑惑的引领下,经过长时间的了解、摸索和磨炼,一个明显的结论将会在心里呈现。

这就是定解,一种意识层面的决定见解。

因为获得这种见解的路很曲折,你要经历挫折,要在疑惑与遣除疑惑中辗转前行,所以当你最终得到它时必定深信不疑,而且不会退转。那时候,你念佛会念得踏实,参禅也参得有力,修什么法都容易。否则,盲修瞎练只会带来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