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38 快乐疯长的稻田 >> 藏传佛教的思想-问答-日本东京大学 🎬 返回
字体: A- A A+

日本东京大学问答

『2015年11月11日』

(一)问:慈悲的理念,可以用于世间政治吗?

答:是可以的,这种理念可以使得国家之间减少冲突,和睦相处。

近些年,我去世界不同地方时,越发感觉:人不论做任何事,都要有慈悲心。尤其前段时间在非洲,这种感受更加强烈——非洲有着丰富的钻石资源,于是其他洲的有些国家竞相前来抢夺,由此而发动了很多战争。没有慈悲心的人或民族就是这样,往往会侵占其他人或民族的利益,进行文化掠夺、经济掠夺。

就藏民族而言,佛教是其主流思想,慈悲和空性的理念渗透于它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给这个民族带来了祥和,也给全人类带来利益。

总之,在如今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涌现的世界局势下,慈悲心越发显示出不一般的价值。

(二)问:学习佛教理论是可以引生信心和智慧的,不过很多学者虽然非常乐于研究佛教理论,在日本尤其如此,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生起信心和慈悲,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对于佛教,有些人当作信仰,有些人看作研究对象。后面这类人仅仅喜欢研究佛教,但并不信仰佛教,所以不会去修慈悲心,也不会守持佛教的戒律。这类人,不仅在日本存在,在美国、中国汉地等地也并不少见。不过这样做也是他们的个人自由,就像有些人喜欢研究鸟类,三十多年一直在非洲大陆上跟踪拍摄它们一样。

(三)问:您刚才提到很多不是藏传佛教徒的情形,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藏传佛教徒,能再讲解一下吗?

答:现在有不少人自认是藏传佛教徒,但实际上离藏传佛教徒还有一段距离。

比如,有些人特别热衷于做火供,“哇,火供仪式特别好啊!”这种情形在中国汉地比较普遍;有些人非常喜欢做朵玛,道友们聚在一起时就是做朵玛;还有些人热衷于吹螺、打手鼓。他们也许都觉得自己是名副其实的藏传佛教徒,但如果问他们:“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出离心?什么是空性慧?”可能就无言以对了,老师不明白,学生也不清楚。

本来藏传佛教具有甚深的见解、严格的戒律和慈悲的行为,如果对这些一窍不通,即使形式上再轰轰烈烈,也不是佛法,不仅对自己无益,对他人还会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他们产生误解:“藏传佛教天天就是敲敲打打呀。”事实上,敲打唱念只是藏传佛教的部分形式,在拥有藏传佛教灵魂的情况下,才具备意义,否则就成了一副皮囊。

举个简单的例子,东京大学的核心是学科教育,在这所学校里成立舞蹈队无可厚非,但如果东京大学只有一支舞蹈队,而不存在任何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习,那就不能称为东京大学了。

同样,藏传佛教的灵魂就是它的思想,只有掌握了这个思想,才会成为真正的藏传佛教徒。

(四)问: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分别是怎样的历史由来?

答:佛教起源于印度,它传播到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家,形成南传佛教,这一派系主要强调出离心,希求自我解脱;佛教传入汉地,形成北传佛教,这一派系属于大乘佛教,主要修持禅宗和净土宗;佛教传到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在藏地兴盛而成为藏传佛教。也就是说,佛教进入三种文化体系后,形成了三个流派。

(五)问:藏传佛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藏传佛教包含显宗和密宗两部分:显宗主要讲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密宗则主要讲述外密和内密的甚深法理,修法上分为加行、正行和后行。

(六)问:经商容易沾染恶业,在家学佛者还能经商吗?

答:佛教的《阿含经》里说:作为一个世间人,从事正常的经商、务农等都是开许的。佛教《善生经》中教诫在家人远离恶法、行持善法,以此经营生活和事业。因此,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在家佛教徒也可以经商。

总之,在对他人尽量饶益,或者至少不损害的前提下,世间的工作可以去做。

(七)问:藏传佛教重视传承,如果藏族上师用汉语为弟子传讲藏文经典,传承会打折扣吗?我很想更好地学习藏传佛教,有必要学学藏语吗?

答:如果这位上师传讲的经论内容直接传入弟子耳中,弟子应该可以得到传承。

佛法最初是以梵语宣说的,传播到世界各地后被译成各种语言,但是传承和加持并没有减损。同样,对于藏文佛经,即使上师以汉语传授,传承和加持也不会打折扣。

当然,如果你能掌握藏语也很好。我到不同的国家时,都会冒出想学这个国家语言的念头。不过人生很短暂,不一定来得及。

(八)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磨炼智慧?

答:要在日常生活中磨炼智慧,有一个重要方法:不论面对什么对境——好人抑或坏人,青山秀水抑或荒山野岭,美味佳肴抑或黄齑白饭,都当作磨炼智慧的机会,对境炼心。

(九)问:我刚刚接触佛法,感觉看佛教经论时,对有些内容的理解不一定准确,这也许会导致后面的学佛路出现偏差,该怎么办?

答:对于初学者,我认为首先需要寻找一位有经验、有智慧的老师,或者说上师,这很重要。找到上师后,就在他跟前认真听闻佛法,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听受他传讲的经论,然后仔细思维,并且付诸实践。

另外,学习佛法要持之以恒,至少八年、十年不断串习,因为佛法非常深奥,短时间的学习是不足够的,像看小说一样走马观花也不可取。

以《中观庄严论》为例,我第一次在上师面前听时,并没有听懂,后来我自己学了两遍,又给别人讲一遍,再后来又把这部论译成汉文,又用汉语传讲,现在我基本明白里面的道理了。

对于佛法,反复学习很有必要,尤其是殊胜的经论,可以一生中每年看一遍,最后自心的习气就会转化为书中的智慧。

(十)问:一般人遇到曾经损害自己的人,会禁不住心生厌烦,修行人如何对待怨敌呢?

答:确实大多数人不喜欢接触怨敌。不过作为修行人,尤其修行很好的人,不仅能接触怨敌,还能依靠对方的损恼而取得进步,比如藏传佛教的阿底峡尊者经常带着一个脾气暴躁的侍者,通过这种方式修安忍。

对于毒药,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是高明的医生不仅不畏惧,还可以通过调配将之转为妙药。同样,尚不具备修行境界的人,看到怨敌会心生畏惧,进行排斥,而具有修行境界的人,会把怨敌看作修行的助缘。

人的根基和境界不同,心态和行为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