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20141114 普林斯顿大学 【当代菩萨道 现今社会菩萨的修与行 问答】 访问量: 623 切换至听传承页面 返回: 过渡课程内容
字体: A- A A+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问答

『2014年11月14日』

(一)问:在台湾的阿里山,砍伐树木的现象很严重,而被砍伐的树会流出浅红色的汁液,像流血一样,所以人们认为那些树木也有生命,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答:我在演讲中提到了耆那教,他们的教义不允许砍伐树木,甚至不允许挖地里种的土豆、萝卜等,因为他们认为植物也有生命。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虽然比丘的戒律中也禁止砍伐树木,但这并不会破根本戒,因为树木没有真实的五蕴,后果并不会特别严重。

从环保的角度而言,如果我们肆意地挖掘岩石、砍伐树木、开采矿物,那子孙后代可能就没有自然资源可用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保护环境。在美国,私自砍伐树木是违法行为,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保护措施。如果法律手段和宗教教育能够双管齐下,杜绝乱砍乱伐的发生,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更美好。

(二)问:我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比如对衣服、食物的需求,会间接地对世界造成危害,但我们可能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这让我联想到佛教中“五浊恶世”的概念,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答:所谓的“五浊”,指时劫浊、寿命浊、见解浊、众生浊、烦恼浊。比如,“时劫浊”指疾病、天灾、战争等各种灾难频频发生。“寿命浊”指人的寿命短促,以前佛陀在世时,人应该能活一百岁,但现在大多只活到六七十岁。“见解浊”指人们对真理不感兴趣,反而喜欢有损身心的邪知邪见。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不可能对众生一点伤害都没有,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尽力避免造大的恶业。比如在耕地的时候,农民难免会误杀一些虫子,但由于并非故意,这个恶业并不是特别大,但如果是故意杀虫,甚至故意杀人的话,罪业就比较严重了,这类行为不符合佛教教义。

我们应该努力过上清净、有意义且能利益他人的生活。虽然我们很难改变五浊恶世,但如果从点点滴滴做起,行善断恶,世界还是会有所改善的。

(三)问: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需要帮助,因此,救度所有的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那我们应该如何在对他人慈悲的同时,也对自己慈悲,平衡自利与他利呢?

答:以教师为例,有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很少考虑自身的利益,一心替学生着想,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会得到应得的、甚至更高的工资,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菩萨也一样,他们具足勇气,一心利益众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断证功德也会自然圆满、任运自成,就好比只要生火了,必定会有灰烬,同样,只要一心利他,自己的事情也会自然成办。

关于如何平衡自利与他利,其实菩萨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牧童般的发心,让众生先得到解脱,自己随后解脱;第二种是舟子般的发心,像同舟共济一样,自己和众生一起到达彼岸;第三种是国王般的发心,自己先获得佛果,再来度化众生。这三种发心中,最殊胜的就是牧童般的发心,也就是先将众生度尽,自己最后成佛。文殊菩萨、地藏菩萨都是这样的发心,正如《地藏经》中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在众生没有度尽之前,地藏菩萨誓不成佛,这是非常殊胜的发心。

当然,在度众生的过程中,地藏菩萨的“工资”是不需要担心的。

(四)问:您在演讲中提到,佛教的修持能够和不同的传统、信仰融合,您也希望大家可以慈悲、包容地对待不同传统,那我们怎样才能以温和的方式,让不同的传统、信仰群体接受佛教理念?比如,既不让其他团体感到受指责,同时又将素食理念介绍给他们?

答:我们处于一个自由、开放、包容的时代,世间上有各种各样的见解,甚至即便是一家人,父母、兄弟也会有不同观点,所以大家不要因此互相甩脸色。

藏族人比较喜欢探索真理,如果彼此之间意见不同,可以通过研讨、辩论等多种方式交流,善巧地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即使不接受也不会勉强。所以,不同宗教在交流时,也应秉持求同存异的理念,互相尊重、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观察对方是否有道理,假如别人认为佛教的观点没有道理,那他们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个世界的鲜花,因为五彩缤纷才好看,如果色彩单一,就没那么美丽了。同样,在自由、开放、包容的时代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观点,但我相信其他宗教也很包容,即使大家不能在某些观点上达成一致,只要不伤害自他,我们就可以共存,各自寻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