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课
今天继续讲《心性休息》,昨天讲了六波罗蜜多中的布施和持戒,今天讲安忍波罗蜜多,从七个方面来宣说,首先是安忍的种类。
丁三(安忍度)分七:一、总说分类;二、宣说修法;三、宣说多种对境归于一心;四、宣说以害缘修安忍之方法;五、思维嗔恨之缘由自生;六、思维是否可改;七、宣说嗔恨之自性为空性。
戊一、总说分类:
忍耐内外种种害,坚持堪忍诸痛苦,
以大悲心思正法,无缘安忍皆当修。
安忍有三种,即不畏惧的安忍、堪能受苦的安忍和不畏空性的安忍。
其中第一种是“忍耐内外种种害”。我们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内在的痛苦,包括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痛苦;外在有地水火风的各种灾难和怨恨敌人的进攻等。
其实,很多人生活在不安全、令人恐怖的环境当中,有时候可能无缘无故地被人杀害,有时候无缘无故地翻了车,总之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一种恐惧心。其实,这些事情的发生也是依靠因缘,所以也没有必要天天害怕,担心自己会不会死……
“坚持堪忍诸痛苦,”第二种安忍主要是关于希求解脱方面的,因为寻求正法也需要苦行和安忍。
我们要经常看看前辈大德们是如何苦行的,他们越过千山万水去求法,什么样的灾难和危险都无法阻碍他们的前进。比如唐玄奘西行求法,藏地的很多大德到印度求法,汉地也有很多人到藏地来求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受了种种磨难,这也是修行上的安忍。
包括我们现在的有些道友,有时候吃不到饭,有时候感到天气特别冷,刚才我看到视频里面,学院的很多道友在啃馒头,他们肯定没有吃到晚饭,不过这倒不算苦行。我刚才在想,你们现在这种求法还是很快乐的,好像不叫什么苦行吧,只是稍微冷一点,主要是有些人没有住处,这方面有点困难。现在想想,以前我们刚来的时候,算是求法当中的苦行吧。
“以大悲心思正法,无缘安忍皆当修。”第三种安忍是,用大悲心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而不生起厌烦心,不会想:“众生这么多啊,众生那么难化,众生的性格那么刚强……”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情况,在这个时候不生厌烦,这也是一种安忍心。
有些人遇到大乘佛教的空性法门时接受不了:“啊,一切都是空的话,那怎么能行呢?‘千百万劫’的说法怎么能行呢?”我们有时候对甚深的法不能理解,反而怀疑、排斥甚至生邪见,这也是需要安忍的。
你刚开始可以想:“我太孤陋寡闻了,虽然现在接受不了,但以后会慢慢接受的。”或者想:“我接受不了的话,可以跟有思想、有智慧的佛教徒辩论,看看辩论之后怎么样。”这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要以这些方式来修三种安忍,这是非常重要的。
安忍需要长期地修行,不管怎么样,在修行过程当中不要退。有些人忍不了就退下来了,非常可惜。过了一段时间,没有退的人成功了,而中间退失的人就不能成功。
《涅槃经》中有一个比喻,有两个人听说某处有座七宝山,喝了那里的泉水会长寿,他们都觉得很不错,就一同前往那里。路上,他们听说途中会遇到猛兽、盗贼等种种违缘,其中一个人就不敢去,退下来了。而另一个人想:“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勇往直前。”最后,他果真得到了想要的珍宝,并获得了健康、财富等。这个时候,另外那个人就很后悔。
佛陀在《涅槃经》中讲,我们的修行也是同样,获得菩提就像得到宝藏一样,而泉水比喻如来藏,它是一直存在的;在这两个人当中,一个是坚强的勇士菩萨,一个是怯懦的退法者。
在我们这里也是这样,刚开始谁都有热情,走了一段路以后,有些人就退下去了,后来偶尔还看得到他,有些人连看都看不到了,退下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对我们来讲可能是无利无害的,但对个人来讲,这的确是一种不安忍的表现,不安忍的话,对自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修行过程中肯定有很多艰难,所以修法也需要安忍。如果没有坚强的安忍,即使是听课也会很累的,一个小时一直这样待着也不是那么容易;在修行过程当中,对外在的违缘也需要安忍;修大乘法门,尤其是修密法也需要一种安忍,如果没有一颗坚强的心,恐怕听两三堂课就会觉得“这个不合理,不合我的心意,那我就不听了”。很多人说:“我听了,但没啥感觉。”“没有感觉”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所讲的道理确实不好,另一种是自己的业力太深重了,没办法的。
这是讲安忍的分类,下面讲安忍的修法,这三种安忍怎么修呢?
戊二、宣说修法:
无有如嗔之罪业,别无等忍苦行福,
故当精勤修安忍,勤熄嗔恨之烈火。
“无有如嗔之罪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像嗔恨那么大的罪业。
生嗔恨心的罪业是特别大的,《前行》中说:“当今时代有人说:‘某某是一位好上师或好比丘,只是嗔恨心很大。’其实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比嗔恨更严重的过失了,怎么会在嗔恨心大的同时又是一位好上师或者好比丘呢?”也有人经常说:“本来这个人是很好的,只是他的脾气不好。”脾气不好的话,人肯定不好,是坏人,应该可以这么讲。
“别无等忍苦行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修安忍更大的福德。
《入行论》中讲:“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在罪恶当中没有超过生嗔恨心的,在苦行当中没有超过修安忍的。因为修安忍还是很苦的,比如有人故意说你的过失,你要安忍的话,有时候实在是没办法的。
那天有一个领导跟我说:“你们出家人也要好好地修安忍啊!我们俗人有时候都在纸上写一个大大的‘忍’字,提醒自己今天要忍。但是你们出家人当中,有的法师跟我们说话的时候,他的手都在抖啊!他离开的时候,我们跟他说‘慢慢地走’,他话都不说。我们俗人能忍的话,你们怎么不能忍,你们不是长期地修行吗?”并不是因为我在他面前发过脾气他才这样讲,他是说某个地方的修行人对他不忍——一个修行人不忍的话,他就认为我们都是一群狼,所以就说我。
但不管怎么样,我也承认,在出家的修行人当中也有个别脾气不好的。虽然他的身体用红色的布包着,头发用利刃全部剃完了,但是如果没有修行的境界,光是红布也包不住嗔恨的火,外面还是会时时地燃烧起来。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出家人当中也有一些脾气不好的,居士当中也有这样的。所以,我们以后真的要好好修安忍。
“今天不吵,明天再吵”
有时候,我们面对一些人实在是有点难忍。我看到有些人,好像对怨恨的敌人还比较能安忍,但是对自己最亲的家里人始终都忍不住,对一些世间的事情难以接受,就开始发脾气。
如果想发脾气的话,能不能延期再发?如果想吵架的话,能不能明天或一个小时以后再吵?稍微缓一缓、拖一下的话,也许会有一点思维的空间。
希望大家以后,如果实在想吵架就“明天再吵”。比如说,你今天实在是有点生气,那就暂时不说了,不管是在电话里还是当面,虽然你对他很有意见,很看不惯他,但是你明天再跟他吵。
而有些人根本就不耽搁,一开口就“叭叭叭”地说,像机关枪一样开始扫射。有些人就一直骂骂骂,根本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很不好的,应该先研究,研究清楚了再说。就像一个病人去看急诊,急诊医生也要慢慢地看,看完了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在一件事情根本没有露出真相的时候就跟别人吵,其实是非常不好的。
所以我们作为修行者,遇事能不能缓一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一点安忍的心都没有,是非常困难的。有些人修了很长时间,心还是特别脆弱、敏感,他们身边的人就很痛苦。其他人可能没有关系,但是他的家人或同一个团队里面的人,因为经常要跟这个脾气不好的人在一起,就很痛苦。只要一句话说不对,他的脸色就变了;只要一件小事做不对,他就开始摔东西。
有一个居士跟我说过,他的家人就像三岁的孩子一样,天天都要别人看着、护着,不然一会儿就“哇”地哭起来了,周围的人就感到很痛苦。
我们修了心以后,每一个人应该自己放松下来,不要因为一点点事情就开始哭闹,对别人不满意。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心特别敏感、脆弱,就会经常给自己带来痛苦,也给他人带来痛苦。
“故当精勤修安忍,勤熄嗔恨之烈火。”因此,我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熄灭嗔恨的熊熊烈火,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这个熊熊烈火没有熄灭的话,对自他的今生来世都有非常大的危害。《正法念处经》中说:“一切不能护,瞋恚乱心人,于此世他世,能作黑暗果。”一切都不能保护以嗔恚而扰乱自心的人,这种人在今世和来世都会造成黑暗的果。嗔恨心特别大的人,不管其他方面再怎么好,他的家庭也是乱乱的,他所在的组织也是乱乱的。
如果跟一个嗔恨心比较重的人一起出门,路上也会很痛苦。现在很多人特别害怕嗔恨心重的人,他们连朋友都找不到,别人会说:“那个人很可怕,你不要跟他一起去,不然你们路上肯定……他就像炸药一样,随时都会爆炸。”他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确实会给大家带来痛苦,他的家里也是每天乱乱的,吵得不可开交,这样不好。
其实,这些人应该通过修行来改变,嗔恨心特别严重的人,修行以后慢慢会改的。有一个人特别感谢我,他说:“您讲了《入菩萨行论》以后,我的家人就变了,以前他有很严重的嗔恨心,比恐怖分子还可怕,现在比和平奖得主还要慈悲。”所以,我们的确需要通过修行来调整自心。
前年,我在新西兰讲过《入行论·安忍品》,当时我也发愿,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在五大洲都讲一下。在亚洲已经讲过了,就不考虑了,如果以后因缘成熟的话,到非洲给黑人也讲一下安忍品,不然有些黑人的嗔恨心非常严重。安忍品很简单的,基本上六节课就讲完了。
所以,以后如果有人请我,让我灌顶的话,简单的顶好像可以灌,但我觉得还是讲安忍品好一点。我自己有时候忍得好一点,痛的时候能忍住,但有时候……我的安忍怎么样?反正很多人知道。
下面讲,安忍的对境特别多,但是只要调好一颗心,所有的怨敌就都没有了。
戊三、宣说多种对境归于一心:
野蛮害境无数故,一一息灭伏不尽,
调伏一心一切调,当勤调心护禁行。
“野蛮害境无数故,一一息灭伏不尽,”野蛮的敌人和有害的外境无量无边,想要将所有的敌人统统消灭还是比较困难的。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到处都可能有敌人;甚至夏天被蚊子咬的时候,蚊子也变成了敌人;隔壁邻居在装修的时候,他们也被看作敌人;路上堵车的时候,左右都是敌人……不管什么样的人,凡是你看不惯的,在你面前全是敌人。这样的话,即使你有千万支军队,想要一一地降伏、灭掉这些敌人,恐怕也是没有办法的。
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从叙利亚撤出了反恐军队,世界上的很多人就开始揣测:“他为什么要退啊?”因为很多人感觉打恐怖主义比较爽,但是他们自己不敢打,看普京的眼神……俄罗斯也是一个特别好斗的国家,很多人就认为由他们来打是最好的。但是普京突然将所有的军队都撤出来,有些人就猜测:“他可能是学藏传佛教的,他开始修安忍了。”有些人说:“不是啊,现在石油降价了,所以他们的国力不是很好了。”对于这些我都不知道,我也不是学经济学的,但是我作为藏传佛教的人,我敢保证普京不是学藏传佛教的。虽然他以前去过一个蒙古的寺院,但是他看起来不太像修行人,而且他信仰的是其他宗教。
不管怎么样,世界上的恐怖主义是比较多的,今天打这个,明天那里又出来一个;我们身边打架的人也很多,像我的家乡炉霍那边,光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听说都经常有打架的,这样那样的事情也比较多。因此,真正要将所有的野蛮人都降伏,是没有办法的。《入行论》中也讲:“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世界上顽劣的众生无边无际,像虚空般遍于一切处,无法将其全部降伏。
“调伏一心一切调,当勤调心护禁行。”但是,只要我们能调伏自己的一颗心,所有外在的敌人就都能安忍,也可以说这些敌人就都消失了。因此,我们要长时间地修持安忍。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说,释尊曾是忍力仙人,在很多年中修安忍,他的对手在八万四千年中加害他,而他连一句话都不跟他们吵。
我们作为佛陀的追随者,完全做到像他那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至少也要知道:“我应该学会安忍。”以前不太会的话,现在慢慢学会,脾气要稍微有点好转。有的人以前一生气的时候就像发疯了一样,前面有什么东西都阻挡不了他的怒火,就像真正的恐怖分子一样,旁边的人都会想:“本·拉登的哥哥妹妹是不是这样的?”但是现在,他就慢慢变得特别慈悲、温和,这也是修行的力量。
所以我们要去修行,精勤调伏自己的心,这就是我们的戒律,这就是我们的行为。尤其是学习大乘佛法者,唯有调心是最重要的。
戊四、宣说以害缘修安忍之方法:
依害成就安忍行,生起慈悲等功德,
成菩提伴敌如师,恭敬欢喜依安忍。
“依害成就安忍行,生起慈悲等功德,”依靠危害的因缘,自己能有很多修安忍的机会,还会依此生起慈悲心等功德。
一方面,遇到敌人和违缘的时候,我们可能很难忍受,很多人都希望顺顺利利、健健康康、佛菩萨保佑自己。但另一方面,生病、家庭不和睦等因缘确实也会变成顺缘。因为,依靠危害你才有修安忍的机会;而且,由于别人对你侮辱、诽谤和加害,你的内心才会真切地感受到痛苦,进而知道这个轮回真的是很苦的,然后就开始学佛,有了出离心。
其实,大家最好在健康、富裕的时候就好好学佛,这是很重要的,而不要一直等着,等到自己已经不行了才去求保佑。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包括在日本、中国的汉地和藏地,都有这种现象。
以前我们藏地的很多人,在健康快乐的时候就信佛,也经常念佛。而现在不是这样,很多人在快乐的时候一直浑浑噩噩地过着,每天都花天酒地;一旦家里人死了,或者自己遭车祸了、生病了,就拿出一点钱,求佛保佑,请僧众念经,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三宝,而快乐的时候不想。其实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这样也不是很好的。
真正的修行是,当你年轻、快乐、富裕的时候,就经常想起三宝、经常修行。因为,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最后都是一场空,一定会消失的;在世间上演的所有的戏,最后都会落幕的。
“成菩提伴敌如师,恭敬欢喜依安忍。”因此,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了一些违缘和加害,就可以将其变成菩提的助缘,并由此进入正道。
有些人因为在感情上特别痛苦,最后就知道了,轮回的本性真的是很痛苦的。对于“苦才是人生”,很多人一开始根本不承认,心想:“为什么说‘苦才是人生’啊?”后来,他遇到了人生当中最大的痛苦,才由衷地感叹:“啊,真是‘苦才是人生’啊!”进了监狱的有些人就觉得人生是特别苦的,这个时候会有这种感受的。
因此,当我们遇到困难和加害的时候,要把怨敌当作自己的上师、父母和亲戚,对他们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因为是他们让我们生起了这颗善心。
有些人如果没有遇到违缘的话,也许人生会很顺利,但是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轮回的真相;正因为你遇到了一些不顺,最后才真正入于正道。所以,遇到违缘并不是坏事。
在《大宝积经》中,有一品专门讲佛陀和提婆达多的故事。释迦牟尼佛说过,提婆达多对我来讲是非常有恩德的,因为我的六波罗蜜多都是依靠他而提前成就的。当时,提婆达多想害释尊,就变成婆罗门等形象来要他的妻子、儿女等,而释尊真的布施了,这样他的布施度就很快成就了;释尊守持戒律的时候,提婆达多也很想破坏他的戒律,结果释尊持戒更加清净;释尊修安忍的时候,提婆达多准备依靠怨敌的力量加害他,结果他一修安忍,安忍波罗蜜多又成就了……所以佛陀说,我的修行都是依靠提婆达多而成就的。
我也在想,在一些部门或家庭当中,有些人的脾气不好,虽然让人感觉很难受,但是,周围有一个坏人也许是很好的。有些人经常讲:“某某上师身边有很坏的人,上师肯定是有密意的,不然的话,这么坏的人不可能在他身边。上师都是很好的,但是他身边的某个人,哇,真的跟魔王波旬派来的没有什么差别,上师怎么会对这些人这么好啊?”有些人也许是对上师不满,但是他们经常说上师身边的人不好,藏族人和汉族人都有这种情况。
其实,有些人留下来可能真的有必要。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的时候,带的那个侍者脾气很不好,很多人建议:“尊者,您的侍者脾气太不好了,对我们也不好,对您也不好,您看能不能把他换掉?”阿底峡尊者说:“不行啊,全西藏都对我特别恭敬,只有他对我不恭敬,如果我把他换了的话,我怎么修安忍,你们怎么修安忍?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了,所以还是不换,把他留着吧。”
就像传戒律没有阿阇黎是不行的,我们修安忍的话,没有坏人也是不行的。凡夫人的周围都是坏人,而菩萨却找不到坏人,因为菩萨生生世世都不害别人,所以修安忍的对境就很难找。因此,偶尔遇到一些坏人的时候,菩萨就像得了珍宝一样欢喜。
所以,我们以后遇到一些脾气不好的人也要修安忍。在一个场所当中,如果有一些脾气不好的人,别人其实是很难受的,因为他来了以后,其他人一直要看他的脸色,他一摔门大家都吓一跳。
有一个人跟我说过:“堪布,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人换一下?他有时候莫名其妙就不高兴了,不高兴的时候就抱着电脑不干活。他出去的时候把门‘唰’地一拉就走了,我们所有的人都吓坏了,又特别害怕他会突然进来。果然,他又抱着电脑,莫名其妙地,‘啪’地把门打开就进来了,我们也都不敢说话,就这样坐着……可不可以把他换掉?有些人建议,我们还是修安忍,不换。”后来我说:“不换好一点,你们继续修。”
下面讲不应该生嗔恨心的理由。
戊五、思维嗔恨之缘由自生:
若我无有嗔不生,如同谷声互依存,
自成罪业众害处,偶缘宿业因生故,
理应尽力修忍耐,唯以调心法灭嗔。
“若我无有嗔不生,”其实对于嗔恨心,敌人和我都有一份“功劳”——“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七八十年代的歌中是这样唱的。如果没有我的话,嗔恨心不会产生;没有敌人的话,嗔恨心也不可能产生。所以,嗔恨心是由我和敌人共同创造的。
“如同谷声互依存,”就像空谷声一样,如果你面对空谷“哇”地喊一声,山谷中也会传出“哇”的一声,这个声音是依靠我的声音和山谷这两种因缘而产生的。
“自成罪业众害处,”因此,我们自己也是罪业的一部分了。
“偶缘宿业因生故,”嗔恨的因缘中有偶然性的,比如即生当中跟别人不合,外在的环境不好、天气不好,工作太累了,等等;还有宿业的因缘,有些人是因为前世的业力而生嗔恨心。
在这些因缘中,有我的一部分因缘,也有你的一部分因缘,所以吵架的时候,我们不能认为全是别人的错——“就是你,就是你!”这样不合理的。实际上应该是:“就是你,也是我,我们两个都错了!”你要吵架的话应该这么讲,自己也承认自己的一部分错误,对吧?
“理应尽力修忍耐,唯以调心法灭嗔。”所以,我们应该尽力地修安忍,唯以调心来摧毁自己的嗔恨心。
实际上,嗔恨心确实是由各种因缘同时具足而产生的。有些人可能由于前世的因缘而一直看不惯某个人,有些人是由于暂时的因缘而嗔恨别人,但是,只要我们想得通,这些因缘都是可以化解的。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有一个老翁,他的邻居养了一头猪,这头猪看到老翁就特别生气,老翁看到这头猪也很生气,很想把它买来吃掉。后来老翁想:“这样可能是不对的,也许我们前世有一种业缘。”他就出高价把那头猪买来,送到寺院放生。过一段时间他到寺院里面去,那头猪看到他特别欢喜,他看到那头猪也很欢喜。可见,前世的因缘可以通过善行来改变。
所以,我们要发悲心。你经常对某个人、某件事看不惯的话,就尽量调自己的心。调心以后,原来看不惯的事情,其实也可以看得惯,没有那么严重。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中说:“能行忍辱者,见者皆欢喜,怨家舍毒心,皆生亲友想。”就是说,原来你经常生嗔恨心的时候,别人都看不惯你,后来你修了安忍心,别人看见你就很欢喜:“哇,这个人还是很可爱的。”如果你经常这样修安忍,舍弃毒害怨敌的心,并把他们当作亲人想,他们也会这样对你的。
我们佛教里唯一的办法,就是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有些人越修性格越不好,而有些人修行以后,虽然偶尔还会生一点嗔恨心,但是很快就息灭了,还是有进步的。
我们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一定要息灭相续中的嗔恨心。那天也讲了,在菩萨乘当中,嗔恨确实是非常严重的罪业,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对治。尤其是嗔恨比较严重的人,能不能把《入行论·安忍品》再学一下、再修一下?
现在很多大德,如果没有时间讲《入菩萨行论》的全文,就把安忍品单独讲一遍。如果我们再三地学习和修行安忍品的话,应该在修行上有很大的进步。否则,可能会因为别人对你亲朋好友等的不满而生嗔恨心。
我们不能安忍的所有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我”——要么是为了“我”,要么是为了“我的亲朋好友”,生嗔恨心的原因都跟“我”有关。作为凡夫众生,我们很少为了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众生而生嗔恨心。有时候,我们所执著的“我”是很可笑的,也是很可怕的。如果没有学过这些道理,就没办法改变;但是学了大乘佛法的话,自己的相续就要有所改变,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每天讲得比较略,其实这些道理很想讲得广一点,那样可能会更好。
下面是“思维是否可改”,我们为什么要生气呢?不应该生气,而要思维所嗔恨的事情能不能改。
戊六、思维是否可改:
遇不乐境舍不喜,若有可改何不喜,
无改无利有何用,故当努力忍诸缘。
遇到不悦意的情景和不快乐的事情时,要用智慧去观察,这件事情可不可以扭转、可不可以改变。
如果为时已晚、已经不能改了,那就不要不高兴了。比如说,你的孩子把一个碗打烂了,那肯定就没办法了——你打他也没办法,你哭了、闹了也没办法的,那就不要不高兴了。
如果还可以改的话,那你改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不欢喜,不高兴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修安忍,其实这种方法是非常好的。《入菩萨行论》当中也说:“如果事情可以改的话,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如果做什么都已经无济于事,没办法改的话,那你烦恼又有什么用呢?”
这种观察方法其实是很好的。如果一个人做了错事,就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观察一下:这个错误严重不严重,如果非常非常严重,谁也没办法改的话,那你再怎么生气也没用,已经无法挽救了;如果这件事情还可以改,那你就用心平气和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就很好。而没有必要生气、发抖、撂电话、伤心、哭、闹,引得过路人都看着你,心想:“哇,这个人是怎么了?”隔壁邻居也听到了你的哭声,这样多不好啊?尤其是一个修行人,这样是很不好的。
其他人我们也改变不了、救不了,但是我特别希望,听闻大乘佛法的这些人,在相续上有一些改变,这是很重要的。
总之,本颂的思维方式在佛教当中很重要。
戊七、宣说嗔恨之自性为空性:
观察空性如虚空,喜忧得失善恶无,
于彼执二亦无义,当处一切等性中。
“观察空性如虚空,”我们不应该生嗔恨心,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你所听到的诽谤声,你所看不惯的人,还是你自己,在本性当中都是空性的;既然是空性的,你为什么要生气呢?这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通过智慧来观察的话,完全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比如害你的人,他身体的上上下下全部是由微尘组成的,他的心也不可得,是不生不灭的;你的身体和你的心也是一样。因此,你们俩的身心就像两部分的虚空一样,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此外,你所听到的诽谤的语言,你所接收到的令你不高兴的信息也是如此,完全是空性的。这样的话,一切都像虚空一样。
“喜忧得失善恶无,”在虚空般的境界中,欢喜也没有、忧愁也没有,得也没有、失也没有,苦、乐、善、恶什么都没有。
“于彼执二亦无义,当处一切等性中。”在这个时候,我们特别去执著、去在意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特别希望大家能安住在一切如虚空的境界中。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他说,有何得,有何失?一切都是没有的,希望每个人都像我一样,证悟虚空般的空性境界。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的开头时说,我不敢说自己有利他心;到了后面的时候说,特别希望所有的众生像我一样,不要有得,不要有舍,每天都要在无得无舍的状态当中;不要感到特别苦恼、特别伤心,应该处在一切都像虚空一样的境界中。这个时候,别人谩骂你、说你,你也不会有什么感觉。
有一个人跟我讲,她跟丈夫吵架的时候,她丈夫经常入定,她就特别生气。每次她准备骂的时候,她丈夫就开始入定,她就更加生气了,因为无论跟他说什么,他都根本不在乎。骂完了以后,她丈夫就出定了。她说:“看到他这样我更加生气,有时候感觉自己在骂一尊佛像,有时候感觉在骂一块石头。如果他骂我、我骂他的话,我就好接受一点。”
因为她是不学佛的,她丈夫是学佛的,有一次她专门找我,跟我说:“吵架的时候,让他不要入定,跟我好好地吵。”以前她丈夫不学佛的时候,他们两个会互相吵,她有时候就有一点获得胜利的感觉;现在的话,她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因为每次吵的时候他就准备入定,刚开始还有点念咒语的声音,不知道念的是什么咒语,然后就入定了,等她吵完就出定了。这个方法有时候很好,有时候也不太好吧。
不管怎么样,后来我也没有时间找他,本来有机会的话应该说一下,那个要求不高嘛——吵架的时候不要入定,一切都像虚空一样,所以也不用入定。
《大智度论》中说,在一个寺院里面,有一间房子经常闹鬼,所以平常都不安排人住。有一次,一个出家人来住宿,寺院的人说:“其他房子都住满了,只有一间闹鬼的空房子,你敢不敢住?”那个出家人想:“应该没问题,我这么清静的戒律、这么广闻博学,我不怕鬼,可以住到里面。”他就进去了。
后来,又来了一个出家人要住宿,寺院的人说:“没有其他房子了,只有闹鬼的房子,你敢不敢住?”那个出家人也想:“我的空性境界非常好,应该没问题。”他们就又安排他住那间房子。
到了晚上,他去敲那间房子的门,里面那个和尚以为是鬼来了,就有点害怕,使劲地把门顶住。外面的和尚以为鬼已经在里面了,一定要进去,就拼命地推。僵持了一会儿,外面这个人的力气大一点,他就进去了。进去以后,两个人都以为对方是鬼,就一直拼命地斗,整晚都没有睡觉,都想着“一定要降伏鬼”,他们也没有特别害怕。结果天亮了,这两个出家人一看,原来他们互相都认识。
佛陀在佛经中说,这个比喻说明,世间人所嗔恨的好多对境,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你认为这是个敌人,就跟他斗,但实际上他不是敌人,而是你的朋友——最好的朋友,所以你不要对他生嗔恨心。第二天当你醒过来的时候,就会明白。
你看我们经常这样,在吵架的时候特别不开心,很想把对方怎么样。我原来说过吧,有个人跟我说:“我跟某人吵架的时候,很想掐住他的脖子,不让他呼吸。”但是,幸好他当时没有掐住对方的脖子,不然第二天他肯定很后悔的。
因为我们生嗔恨心的时候,有能取所取这二者——敌人也有,我也有;但是没有嗔恨心的时候,一切都如虚空一样。所以,特别希望大家有空性的境界来摄持。
丁四(精进度)分四:一、了知精进之人;二、宣说精进之违品;三、宣说精进具有无量功德;四、了知功德后应当精进之理。
戊一、了知精进之人:
一切精进修行者,秉性喜爱诸善法,
善法不尽如云聚,芬芳莲园聚蜂群。
“一切精进修行者,秉性喜爱诸善法,”精进的人是什么样呢?他的本性是喜爱所有善法的。
这里的精进,并不是指搞生意特别精进,种庄稼特别精进,或者是每天赚钱很精进,这些都不叫精进。真正的精进,是特别喜爱善法。
“善法不尽如云聚,芬芳莲园聚蜂群。”喜爱善法的人其实特别精进,如果白天、晚上都很精进的话,所有善法自然而然会具足的。
我们寺院里面有一个老堪布,今年应该九十岁了吧。因为人老了,他的眼睛现在看不清,他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说:“我的三种东西不能忘。”这三种东西好像是他的眼镜、放大镜,还有他念诵的法本。他早上三四点钟就起来念诵,九十岁的人这么早就开始念诵,可能一般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七八点钟甚至十点钟的时候还在睡觉,不能说像猪八戒吧,但是也差不多,一直呼呼地睡觉。所以很多年轻人特别贪睡,特别不精进,可以这么讲。
对这些人来说,善法不一定像云一样集聚在你的身上。而对于精进的人,悲心、信心等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和善法都会自然具足,就像芬芳的花园里面,蜜蜂会自然而然集聚一样,因为精进是一切功德的根源。《正法念处经》中说:“精进得菩提,精进故生天,一切诸道果,无非精进得。”所有的地道功德,没有一个不是由精进得到的。
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学佛能长期精进。刚开始你们都很精进,我以前也特别精进,基本上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还觉得特别浪费时间,但是后来,慢慢也有了懈怠的时候。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精进于善法,而且要持之以恒。
比尔·盖茨曾说,他最羡慕巴菲特,他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没有意义的事情基本上不参与,每天都做有意义的事。他们是世间的精进者,我觉得他们也很厉害的,对于一些散乱、琐碎的事情根本没有兴趣,他们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修行者的话,也不得不面对一些世间事,尤其是一些应酬,可能也没办法拒绝。虽然有些事情是很无聊的,但是为了度化家人等身边的人,还是要随顺他们,就像文殊菩萨到了外道的宫殿时一样。
但是,长期这样是不行的,因为我们的人生很短暂,这样浪费下去的话,死的时候可能什么善法都没有。如果这一生没有积累一些善法,来世能不能得到人身也很难说,所以大家要有一种紧迫感,这一点很重要。
戊二、宣说精进之违品:
彼之违品三懈怠,同恶怯懦自轻凌,
诸过根源不成善,毁坏兴盛起衰败。
精进的违品有三种懈怠,即同恶懈怠、怯懦懈怠和自轻凌懈怠。这三种懈怠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会出生很多不善法,毁坏世间的荣华富贵、成就、智慧等,并产生许许多多的过患、痛苦和衰败。
第一种是同恶懈怠,就是经常特别散乱,比如每天看手机、聊天,做一些无意义的琐事,包括经商、务农等。
第二种是怯懦懈怠,就是看到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时,就觉得很难,认为:“你也做不了,我也做不了。”有些怯懦的人经常说:“不要去,不要去,这个特别累。”他们首先就没有这种心力。其实有时候,如果我们真的勇敢去面对的话,到最后还是有很多事情会成办的。
尤其是没有自私的事情,多做一点也是可以的。如果为自己的事情做得太多了,也不一定很有意义;但是为众生、为佛法多做一些事情的话,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有什么后悔吧。我觉得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最后一个是自轻凌懈怠。有些人一说到做善事的时候,就说:“啊,像我这样的人哪里做得到啊?不行啊,我身体也不好,心情也不好,最近一直睡也睡不着,而且吃饭、走路各方面都很困难,今天嗓子也很不好,你看,啊——”发心的时候什么病都来了,有些人装得特别像,比电影演员还有演技;不用发心的时候就活蹦乱跳的,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这就叫做自轻凌懈怠。做善事的时候就说:“我不行,我这样的人……”而干一些坏事的时候就说:“我这样的人应该没有问题,这事我来,我来带队,我来当组长。”
好像《入行论》的说法稍微有点不同,你们应该清楚的。
其实懈怠者是很不好的,《正法念处经》中说:“懈怠之人,是不善人,是退没人。”懈怠的人不是好人,不是善人,是退没的人。实际上,懈怠会给自他带来很多很多的损失。尤其是一些发心人员,如果特别懈怠的话,别人能成办的很多事情,到了这个人的手里就损失很大。
现在国际上也是如此,某个总统在执政的过程当中,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等很多方面都有很不好的影响,但是他上任以后大家才会知道这些。而某个国家的领导上任之后,整个国力都跟以往不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小小的团体当中也是同样,懈怠者对大家的影响是很不好的。如果是特别精进的人,尤其是对善法很精进的一些法师、辅导员,会把整个组的人全部调动起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有了这个能力的话,各方面都会非常好的。
所以,希望一些精进的、愿意发心的人,要长期地、努力地为佛法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