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最后一天,可获得无量功德的圆满回向——索达吉堪布教你储存善根
印持你回向的偈文,应该是诸佛菩萨及得地以上的大德的金刚语。凡夫造的回向文,是不可靠的。因此,平时行善之后,一定要用佛菩萨及前辈大德们的谛实语、金刚语来作回向。比如《普贤行愿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上师如意宝的《愿海精髓》,以及各教各派公认的大德所造的回向文,念诵这些偈文,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些偈文与凡夫臆造的文字,差别非常之大。
当你造了善根,又有了回向文,那要将善根回向到哪儿呢?
“回向广大菩提因”。以现在的善根为主,再加上三世所积有漏、无漏的一切善根,全都回向广大菩提之因。也就是说,要将善根回向给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愿此善根成为他们成就圆满正等觉菩提果位之因。虽然在现在还不能得果,但一定要成为佛果的因。
回向时这样观想,哪怕是短短一瞬间,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其实,回向是佛法的精华。如至尊米拉日巴也曾说:“山间静修大行者,及作供养之施主,彼二具有成佛缘,缘起精华即回向。”
尊者的传记中说,他在生活非常艰难之时,他的妹妹琵达和未婚妻结赛,供养了他丰盛的食物。尊者享用之后,身体有了能量,按中医的说法,气血也足了,之后在修持中将中脉的脉结打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就在这个时候,他唱了一首《缘起心要歌》。道歌中讲述了种种缘起的心要,比如,“大恩上师之慈悲,会和弟子之苦行,则成住持佛教因,缘起心要为持戒”,还有“缘起心要为佛法”、“为精进”、“为空性”、“为回向”。心要,此处译的是精华。此处引用的这个颂词,实际就出自这首道歌。
颂词的意思是,在山间静修的大修行人,与城里作供养的施主,这二者都具有成佛的缘起,而缘起的精要是什么呢?就是回向。有了回向,修行人和施主都能获得利益。如果单靠说好话,“我的施主多可爱、多贤善”,这样也不一定有实义。
记得在《泰国游记》里,我讲到回向时就颇有感触。在泰国,施主供养一顿斋饭以后,出家人都立即作回向,这是很符合传统的。像我们学院也是,每逢有供斋的时候,都要念《随念三宝经》、《普贤行愿品》来回向。这样及时回向很重要。不回向的话,因果无情,自以为能受用,但实际情况是不好说的。
不过,一般人刚开始都很注意。像我出家一两年的时候,别人供养一元钱、十元钱,都很谨慎,怕受用不起,所以赶紧给他念好多咒语及回向文。但现在的话,好像没什么感觉了,也成了所谓的“佛教油子”。其实这是很不好的。
因此,希望大家越修行,越重视回向。不仅是山里的修行人要回向,城里的施主也要回向。否则,如果你供养了以后,把善根的果全部寄托在上师身上,但上师万一忘了回向,怎么办?你的财产会不会浪费?会不会得不到你所希求的果?
要让你的回向成为圆满正等觉之因,还必须以三轮无缘智慧摄持,否则,如果被三轮实执的垢污所染,就叫做具毒回向。
如《汇集经》中云:“犹如食用杂毒丰美食,佛说缘于白法亦复然。”吃了杂毒的美食,对你一定有很大的伤害,而实执就是回向中的毒,如果你回向时带有实执,那就会伤害善根。所以,当你缘于白法而回向时,一定要以三轮体空摄持。
这样做到了三轮无缘,才是出世间的波罗蜜多;如果有实执,只能算是世间的波罗蜜多。如《入中论》在讲完一地的功德以后,说道:“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蜜,由于三轮生执著,名世间波罗蜜多。”不仅是布施度,持戒、安忍等也都是如此。
那么,所谓的三轮是哪些呢?《甚深大回向经》云:“无有回向者,亦无回向法,亦无回向处,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回向,作是回向时三处皆清净。”三处,也即三轮:作回向的人、回向的善根、所回向的对境众生。
我们知道,在名言当中,这三者的确如梦如幻般地存在着;但在胜义当中,它们的本体都是空的。
当然,三轮体空——以证悟无实智慧摄持的真实无毒回向,在凡夫薄地时,根本无法做到。因为这对我们来讲,是矛盾的,心里出现这三轮的时候,就是实有的;要思维体空的时候,又什么都没有了,因此,以凡夫心是无法实现这样回向的。
要实现这种功德,我们就应当观想:“往昔的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这种回向可以代替三轮体空的回向。法王如意宝非常重视这一回向方法,对我们来讲,这也是非常殊胜的方便。
在念《普贤行愿品》时,如果你实在无法观想每一个偈颂的内容,就在开始时心里意念:“诸佛菩萨如何回向,传承上师及前辈的圣者们如何回向,我今天也如是回向。”这一点应该不难,我们完全做得到。做到了,就可以代替三轮体空的回向。
这一窍诀其实出自佛经,如《三十五佛忏悔文》云:“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作回向。”《普贤行愿品》中也说:“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可见,让善法成为圆满菩提之因的无误要诀,唯有依赖于以回向印持的这一结行。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精进作回向。
你们可以总结一下上面讲的回向要点,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行持。比如,造了任何善根以后,至少观想一下:“诸佛菩萨怎么回向,上师如意宝等传承上师们怎么回向,我也如是回向。”“愿将此善根以及三世一切善根,全都回向一切众生,以令他们自在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这可能不用一分钟吧,但如此观想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其实修行是一种习惯。长期做的话,发菩提心也好、回向也好,最后什么都很容易。像课前课后让大家转经轮,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今天忘、明天忘,但现在习惯了,也就没什么困难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让这种回向成了习惯,那在任何时候,你一做完善根就会回向,一回向就会想到要像上师及诸佛菩萨那样回向,就会想到众生,就会想到菩提,但不会想到自己。能这样修的话,修行也不会很困难的。
敬摘录《大圆满前行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