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诞的供养|新译佛典《圣精修大乘发信经》
菩萨图由艺术家曾亚琪提供
“
如果没有信心,即便是一杯真正的咖啡摆在你的面前,
你也不会相信它,进而品尝它。
”
— 宗萨钦哲仁波切
本周日(5月8日)适逢殊胜的佛诞,以及感恩如母众生的母亲节,“圆满法藏•佛典汉译”计划非常高兴能在当天推出新译完成的《圣精修大乘发信经》。
本经介绍
此经完整地讲述了“信”的内涵、次第、特质,分析详尽,是一部非常殊胜的大乘经典。此外,本经可谓"二十八种不正见"的唯一经典教证来源,在佛教史上拥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与地位。
佛陀在靈鷲山上,與來自諸佛剎的五千位菩薩摩訶薩,以及諸多人、天、非人等大眾共會一處時,主動向在場許多尚未證得聖者位的菩薩開示「應於大乘發起信心,透過信心而數數安住」的道理,並加持大方便信菩薩摩訶薩,使菩薩向佛陀請教有關「於大乘發起信心」的諸多問題。
根據藏譯經典目錄,本經是在西元9世紀前譯成藏文的。本經與《華嚴經》、《十法經》、《菩薩地論》、《莊嚴經論》等諸多經論中的菩提心教法,內容彼此呼應,因此,吾人也可將本經視為相關論典以及道次第教授中,有關「大乘信心」以及「菩提心」教法的重要依據。
本經第二品中,世尊針對二十八種不正見做了個別的解說,並開示各種不正見彼此間的關聯性。在大藏經中,除了《大乘阿毘達磨集論》、《雜集論》曾引用《大法鏡經》(ཆོས་ཆེན་པོ་མེ་ལོང་ལྟ་བུའི་ཐེག་པ་ཆེན་པོའི་མདོ། 此經藏漢皆已失佚)關於二十八種不正見的經文,以及窺基在《因明入正理論疏》曾一語帶過之外,餘處皆不見到這些名相。因此,在現存經典中,本經可謂二十八種不正見的唯一經典教證來源──這使本經在佛教史上擁有獨特而重要的價值與地位。又,由於《集論》引述《大法鏡經》中二十八不正見的引文:「薄伽梵於《大法鏡經》中說如是言:若諸菩薩隨言取義,不如正理思擇法故,便生二十八不正見。」(《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六〈決擇分中法品第二〉,CBETA, T31, no. 1605),與本經相應段落幾乎一致,可推測本經在義理方面,與佚失已久的《大法鏡經》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至於本經第四品所提到的十八項佛土宮殿的功德,則與《佛地經》、《解深密經》一致。
藏文最早的經典目錄《丹噶目錄》(དཀར་ཆག་ལྡན་དཀར་མ)及《旁塘目錄》(དཀར་ཆག་འཕང་ཐང་མ)中,都收錄了本經。由此可知,本經是在吐蕃王朝時期譯成的。此外,《旁塘目錄》還指出本經共有二卷、九十偈(《丹噶目錄》則沒提到),但現存的刻版則僅有一卷,且並無偈文。可見早期的抄本和現存的刻本,在版本或內容方面存在部分出入。(圓滿法藏.佛典漢譯 編輯部)
《圣精修大乘发信经》下载连结
《圣精修大乘发信经》线上阅览
会议号:814 8760 6920
(无密码)
|联系我们| info@ymfz.org
|访问官网| www.ymfz.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