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159
愿我直接与间接,
利乐敬献诸慈母,
老母有情诸苦厄,
自己默默而承受。
无论身、口、意的一举一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利益众生,把利、乐二者奉献给众生。
利、乐的意思,指的是世间的幸福和出世间的幸福,也即解脱。
什么是直接利益呢?比如说,如果自己每个月有两千元的工资,但这两千元并没有全部用于自己的吃喝玩乐等享受,而是拿一部分或一半的钱去布施穷人或者放生,就是直接的利益众生,虽然与解脱相比较,这只是很小的利益众生,但再小也是直接地利益众生,也即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去帮助众生。
我们不能单纯地将拿钱放生、布施财物等物质形态方面的布施,理解为直接的利益众生,在超越物质的精神解脱方面,也有很多直接利益众生的方式。
什么是间接利益呢?其实不需要我解说,大家都知道,虽然自己的做法没有直接利益众生,却能间接对众生有帮助。如发愿自己先修行、先成就,然后去利益众生,也是间接地利益众生。自己在任何人都看不到的山沟里独自修行,即使身边没有什么看得见的众生,不能直接地消除、领受众生的痛苦,但因为自己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是为了度化众生;自己解脱了以后,还是要弘法利生;弘法利生的结果,就是消除众生的痛苦,所以是间接的利益众生。
作为真正的菩萨或大乘修行人,所有的修行都是在利益众生,其中有些是直接利益,有些是间接利益,却没有一个行为不是利益众生的。不是给予众生利乐,就是接受众生的痛苦。
具体应该怎样行持呢?比如说,天上掉下来一块石头,在自己和另一个人当中一定要砸死一个,自己就推开那个人,让石头落在自己头上,我们能做到吗?如果能做到,就是直接接受众生的痛苦,就是真正的利益众生。
发起真正的菩提心是很难的,因为菩提心是让我们放下自私心,将所有的一切无条件地奉献给众生,无始以来的积习已经让我们不习惯这样做了。
虽然在打坐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觉得,哪怕直接利益众生的范围和深度都不够,但自己还是可以做到,不过,实际上自己能不能做到就很难说了。现在做不到也不是问题,主要是修行,努力锻炼自己,经过日积月累的修持,最后一定能做到。
具体的修法,曾经我已经讲过了,就是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的修法等等。虽然修法很简单,但却非常重要。
我们要知道,轮回当中的唯一出路,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能够发起来,一切都很好说,无论修习大乘显宗还是密宗,都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没有菩提心,任何事情都不好办,什么都修不成。
只要离开了菩提心,所有的修法都不是大乘的修法,修密宗实际上不是密宗;修大圆满更不是大圆满,所以一定要珍惜菩提心的修法。
要知道,我们修菩提心的机会,仅仅只是这一生才有,下一生有没有都非常难说,我没有把握,你们也没有把握,除了修行很高的人以外,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把握,所以要珍惜当下,这是最关键的。
每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既然我们已经诞生了,剩下来的三个阶段——老、病、死,是势必将面临的。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目前的人生观、价值观里,根本没有考虑应对这些境遇的措施,毕生所有的努力——从小到大学了那么长时间,工作得那么拼命,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就是为了生活——吃喝玩乐等等,所以,当我们大难临头——再也不能吃、不能玩、不能穿,只能等待阎罗主制裁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我们的努力只能得到一片空白。
如果我们在死亡以后根本不存在未来,那也不用考虑以后的事情,但不幸的是,恐怖而黑暗的中阴与来世在等待着我们。我们可以想象,假如自己没有一分钱,而突然去到一个城市,我们应该有办法活下去,但在面对死亡时,如果我们没有任何准备,会是什么样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为修行人一定要考虑。
善的结果,自然就是幸福。但是,佛也告诉我们,如果进一步深层次去观察,我们的所谓幸福,实际上只是当下暂时没有感觉到痛苦而已。是非常短暂的、相对的幸福,而不是绝对的幸福。在这些幸福当中,也有很多的不幸。更不要说,就轮回生命的整体而言,多数的生命,都是痛苦无边、苦不堪言的。所以佛认为,用幸福来形容轮回,有点不恰当;用痛苦来形容轮回,则是恰如其分的。
如果能对世界有一种痛苦的概念,对轮回、对世界、对人生有危机意识,我们就会有所准备,就会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摆脱这一切,因为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
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曾说过:如果发自内心地相信因果,对因果有敬畏感,则无论如何也不敢做这些违背因果的事情。
有因,就一定会有果,这是客观事实。如果没有因果的自我约束,则伦理道德会越来越下降、衰退,甚至沦丧到没有底线的程度,这只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很多社会问题也会应运而生。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因果,行持十善。
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文化背景中,十善的任何一条都永远不会过时。杀人、偷盗、破坏别人家庭等恶行不可能得到社会的允许,因为这些都是世人公认的坏事。
假设全人类都能从骨子里去相信因果,世上就不会有杀人、妄语、偷盗等恶劣风气,没有暴力,没有战争,每个人都很真诚。就不可能出现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等问题。所以,佛教的因果学说对现代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慧灯之光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