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山谷明月 >> 读书 | 普贤S师言教 011 返回

读书 | 普贤S师言教 011

山谷明月 2021-08-01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本论分为闻法方式、所讲之法两个部分。“闻法方式”讲的是发心和行为,“发心”讲完了,现在正在讲“行为”。此处的行为,除了涉及身体和语言,还包括内心的动机,所以是身语意的行为。

 

“行为”分为所断之行为、应取之行为。“所断之行为”包括三过、六垢、五不持,在听法和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些过患统统遣除,否则修行无法成功。今天开始讲“应取之行为”。



原文


丙二(应取之行为)分三:一、依止四想;二、具足六度;三、依止其他威仪。

丁一、依止四想:


如《华严经》中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我们自己从无始以来沉沦在此轮回大苦海中,就相当于是遭受因三毒、果三苦所折磨的病人。例如,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要想脱离病苦得到安乐,必须依止一位明医,并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所开的药物。同样的,我们必须要依止一位如明医般具足法相的上师,百分之百地依师言教奉行,服用正法妙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业惑苦难的疾病。








原文


相反,尽管依止了上师,但如果没有依教奉行,就如同病人不遵医嘱,医生无济于事一样(上师也无法利益弟子)。如果自己没有实地修行良药般的妙法,那就像一位病人的枕边虽有不可计数的妙药和药方,但自己不曾服药也于病无补一样。






原文


当今时代有许多人认为:只要祈求上师以大悲观照我就大有希望。好像自己即使累积了许许多多恶业也不需要感受果报,而仅以上师的悲心力,就能像抛石头一样将自己投到清净刹土。


但实际上,所谓上师的悲心,也就是以慈悲心摄受弟子,宣讲甚深教言及取舍的教理,依照如来言教开示解脱胜道,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更殊胜的大悲心了。当然依靠上师的大悲心,到底能否趋入解脱道关键还是靠自己。尤其我们如今已获得暇满人身,并且知晓取舍的要点,自己自由自在的此时此刻是计划永远行善或永远作恶的警戒线。所以,不折不扣地遵照上师的言教踏踏实实地修行而彻底分清轮回和涅槃的界限,这一点非常重要。















莫舍己道

勿扰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