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红史》(1) 返回

《红史》(1)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8-29



蔡巴.贡噶多吉 著
东噶.洛桑赤列 校注
陈庆英 周润年
西藏人民出版社

 


维愿利乐!向语自在文殊菩萨顶礼!


在贤哲面前讲论学识能使人欢欣,并受到伟人的赏识,故名叫庆喜(本书作者之名贡噶多吉,在藏语中为庆喜金刚之意)之人为求庆喜之故,采集史实编成此书。古往令来之各种史册俱以各种颜色命名,故本书题为《红史第一集》。






一、 众人共敬之王的世系





最先,应当讲述众人共敬之王(1)的世系(2),这是因为其最早产生而且最为高贵的缘故。最初,三千世界(3)形成之时,世界为一大海,海面上有被风吹起的沉渣凝结,状如新鲜酥油,由此形成大陆。此后,有一些极光净天的神祗死后转生此处为人,他们身具光明,能够空行,依靠静定喜乐之食生活,能够无限长寿。


此时,星辰、季节、男女俱无分别。其后,有一人发现地醍醐滋味甚美,渐次众人皆取食之,由此身体变重,光明消失,星辰、季节、昼夜等产生。地醍醐食尽后,依次有甘露观音土、谷芽菜、不种自生之庄稼生出,因取食此等食物,人生男女之别,出现交合之事,时感羞愧而盖房居住。此等不种自生的庄稼并无人照管和占有,何时需要,即可割取,割后再生。


后有人提议众人将粮食储积,因此粮食成为防灾的储存品。有一人未得别人同意强行拿取,为了对其惩罚,众人商议,选举一身体健壮,行为正直之人为王,断决其事,其后使其人总管事务,称其为众人共敬之王。


众人将秋收的六分(4)施给众人共敬之王,此王就是人间最早的国王,此时众人被称为众有情。众人共敬之王的儿子是俄则,人称为“过来”,俄则的儿子是格瓦,人称为“斜眼”,格瓦的儿子为格却,人称“云嗓子”,格却的儿子为索江帕,人称为“椰子脚”,这五人合称为最光之五王。


索江帕头顶长一种瘤,穿破后生出额乃努王,统治四大洲(5)、四大天王(6)、三十三天(7)转动金轮。从额乃努王之右腿上生出则巴,统治四大洲,转动金轮。从则巴的腿上生出列则,统治三大洲,转动银轮。从列则的腿上生出则巾,统治两大洲,转动钢轮。从则巾的腿上生出则丹,统治一大洲,转动铁轮。以后合称转轮五王。


此时为元劫(8)(9)时期,有拘留孙佛降世。从则丹的儿子桑波开始王统依次下传三十代,有贡尼俄赛王,他的后裔在普陀洛伽国传一百代,此后在无军国传五万四千代,在波罗匿斯国传六万三千代,根巴拉国传八万四千代,在大象城传三万四千代,在圣石城传五千代,在仲格德地方传三百二千代①(①此支后裔没有王。),在甲哇勒甲哇地方传三万二千代,在伽努古擦地方传一万二千代,在赞巴地方传一万八千代,在达里仓地方传二万五千代,在达玛勒传一万二千代,在巴塞城传一万八千代,在嘉波喀传二万五千代,在波罗匿斯国传一百代,在扎尖地方传八万四千代,在波罗匿斯国传十万代。


此时为三分时(10),世人寿命为三万年,有拘那含牟尼佛降世。此后在无军国又传十万代,在未特那又传八万四千五十代,在衮都朗巴又传七万七千代,在波罗匿斯国又传一百代,至支支国王,此时为二分时(11),世人寿命为二万年,有迦叶佛降世。


此后,在普陀洛伽国又传一百代,有那瓦巾王出世,那瓦巾王有两个儿子,乔达摩出家为僧,巴那达扎继承王位,这时有一无赖男子白玛扎勒因争风吃醋,杀死妓女卓瓦桑姆,将刀子抛在乔达摩的草屋中,乔达摩发现后拿去交给国王,国王不知其无罪,亦不知是其兄长,乃将乔达摩杀死。


乔达摩临刑前遇见堪布仙人多那,在回答多那的询问时,乔达摩证实自己无罪,故死后变为堪布色尔多。乔达摩死时心念仙人多那之言,种子与鲜血一起滴出,变为两个肉蛋,穿破后生出两个男孩,放在甘蔗园中,堪布色尔多给一个男孩起名为尼玛日,另一个起名为布仁香巴,并养育他们。后来巴热达扎死后无嗣,众人寻找乔达摩,塔布色尔多讲述先前无辜被杀,遗留二子的经过。于是众人迎回两个男孩,立哥哥尼玛色为王,亦无子而死,又立弟弟布仁香巴为王,其子孙称为布仁香巴族(即甘蔗族)。


其后裔在普陀洛伽国传一百代,为帕吉波王,他有四个儿子,而王妃死去,又续娶另一有权势之王族的女儿,续娶时立约,若后娶之妃生子,则立为王。后来后娶之妃生一子,名王子嘉师噶。因为要立其为王,前妃所生的四个哥哥与他们的妹妹都遭放逐,在恒河(12)边上仙人迹毗罗住所(13)附近用树叶搭建房屋居住,以打猎为生。其后,王子兄妹长成。经仙人允许,异母兄妹(14)共居,后代繁衍,迦毗罗和勤丹二地皆成为大城镇。


后来王子们的父亲向人询问王子们的情况,听到上述事情后,因彼等兄妹共居之事,惊叹道:“释迦”!“释迦”!释迹族一名即由此而来。父亲死后,由嘉师噶继位,又无嗣而死,乃由前妃之四子依次继位。三个哥哥都没有儿子,弟弟冈吐巾的后裔在迦毗罗传五万五千代。 


此后有十乘王,这十位国王之后为徐丹王。徐丹王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僧格赞木王,一个是僧格扎王。僧格赞木王有四个儿子:净饭王、色噶则俄色、杜智色、蔡梅色。净饭王有二子:傅伽梵、仲噶波。色噶之子为嘉哇、桑丹。则俄色(应为社智色)之子为敏钦、玛格巴。蔡梅色之子为贡噶波、勒敬。薄伽梵之子为罗喉罗尊者,以上共计有国王九十二万一千五百零一代,加上薄伽梵和罗睺罗尊者为九十二万一千五百零三代。罗眼罗尊者以后,释迦族长系的传承断绝。



重要名词解释:

(1)王:按佛教的说法,最初世界上出现人类以后,在很长时期中没有君主臣民等称呼,也没有私有财产,人们共同生活。过了很久,由于物产减少,出现土地私有,于是有偷盗、互相杀戳等现象产生,社会不得平安。于是众人一起商议,选举出一个大家信赖的人担任长官,这个被称为“农田官”的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官职。农田官是百姓平民的代理人,只是为大家办事,并无任何特权。农田官要担负公共治安及产品分配等许多工作,由于任农田官的人不易找到,于是由每个家庭从自己的产品中拿出六分之一交给农田官,帮助其生活,后来这变成税收,即是最初的“六分税”。此后农田官又有了仆役,于是有了主仆的区别,逐步形成了拥有臣民、军队,土地的国王。最初的国王是转轮王,依其福份的大小,各有一黄金、白银、铜、铁制成的轮子;将轮子放开,据说轮子所到达的地区都归其领有。这些记载请阅《俱舍论》的第三章。

(2)众人共敬之王的世系:在解释王一词时说到世间上最初之王为众人共敬之王,他的王统一直延续到释迦族的国王净饭王(释迹牟尼的父亲)。据说以后由于释迦王统继承人宣努顿珠王子出家,按佛教起名为释迦牟尼,亦称释迦能仁,故释迦王统断绝。

(3)三千世界:按佛教典籍《俱舍论》中的说法,具有完整的四大洲、诸小洲、日月星辰的世界一千个称为第一千世界,一千个第一千世界称第二千世界或中千世界,一千个第二千世界称第三千大世界。

(4)秋收的六分:佛教典籍《俱舍论》中说,在原始时代末期私有制出现以后,为使社会安宁,众人自愿选出一名叫做农田官的官员,农民将自己的土地上的秋收收成每一克粮食中的三升二合(每一克为二十升,每一升为六合)也即是一克的六分之一交纳税赋,称为“六分税”,官吏制度与差税制度是同时产生的。这种说法与现代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发展的说法不同。

(5)四大洲: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我们居住的世界包括四大洲、八小洲、日月星辰等。其中的四大洲为:东胜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每一大洲又有两小洲,总计八小洲。这些大小洲之间有七个海,外面的周围为大海。上面的天空中有一层层的天环,月星辰运行其上,还有太阳的十二个住处。是对宇宙世界的描述。详细情况请看《俱舍论》第三章2.佛教的时轮论及其注释中的说法与上述《俱舍论》的说法有所不同,若欲知晓,萨迦、宁玛、噶举、格鲁等教派以及不属于任何教派的许多学者著有很多解释时轮论的著作,请参阅之。

(6)四大天王:按佛教典籍《俱会论》的说法,上述四大洲的中央为山王须弥山,山有四面四层,第四层的东面有待持国大王(白色,手持琵琶);南面有增长天王(青色,手持宝剑);西面有广目天王(红色,手持长蛇和宝塔);北面有多闻天王(金色,手持经幢和吐宝兽)。这四个天王各带已的许多侍从护持所管方向的佛教。详见《俱舍论》第三章对世界的描述。

(7)三十三天:按怫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在上述的山王须弥山顶上有与山顶相接的欲界三十三天;即大自在天十一,太阳守宫神十二。娄宿之子二青年等,通常称为三十三天。以上所述大自在天、太阳守宫神、娄宿之子等见于《俱舍论注释》(通常称为《青浦宝库》)的第三章。

(8):按照佛教的说法,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从前一个世界完全消失到现在这个世界开始形成以前,中间有许多亿年的间隙,这是前一个世界的黑暗劫。从这个世界开始形成到世界上最初出现人类,也经过了许多亿年,称为形成动。从世界上最初出现人类到世界开始消亡,称为住世劫。在这期间,世人的寿命从能活一万岁减到能活十岁,然后再增加到能活一万岁,这两者轮流在住世劫中形成二十个中劫。二十个中劫结束后,由于自然灾变,世界开始毁灭,到最后完全消失,再到新的世界形成,又要各经过二十个中劫。这样,一个新的世界从形成到住世、毁灭、黑暗四个劫总计八十个中劫,合称为一个大劫。

(9)元动: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世界上最初的人类出现以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没有财产私有制,人们自然地具有良好的道德,没有偷盗、杀戳、战争、欺骗、监禁等,人们自动地具有十善,因此称为元劫。(据说这一时期人的寿命为一百万年、七十万年、二万八千年。)

(10)三分时:按佛教的说法,上述的元劫时期逐渐衰败,众人只具有十善中的三条,其它的已不具有,因此起名为三分时。(此时世人的寿命有一百万年、二万年、九千年、六千年等说法。)

(11)二分时:按佛教说法,上述的三分时逐步衰败后,十善法仅存两条,故称二分时。(此时世人寿命有八十万年、六万年、四千年等说法。)

(12)恒河:原文中作格丹香达河,为恒河名字的藻词。在印度外道典籍中的故事说:大自在天有两个妃子,一个叫仙女邬玛,一个仙女岗噶,仙女岗噶变为一条大河的身形最初降临人间时,落到冈底斯雪山上,分为七条,冲破雪山,大声喧闹,流向大海时,在雪山中修定的一位名叫扎哈努的仙人因水声打乱他的修定,大为愤怒,将岗噶化身的大河一口喝尽。后来,有个名叫都巾巴的国王的六万个儿子死后转生地狱,这以后的第五代国王格丹香达为了使自己的祖父们(都巾巴的儿子们)从地狱中解脱,想让岗噶化身的大河流出来,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取得大梵天的欢心,然后向大梵天请求。大梵天下令让岗噶流向人间,岗噶却不愿流出。大梵天说:“你为何不听你祖父的命令?”于是把岗噶装进自己的头发中,岗噶想跑出来,在里面转了仙界的一千年也没有找到头发的边界。后来,格丹香达国王又向大梵天请求,大梵天把自己头发陇地,岗噶化身的大河落了一滴到冈底斯雪山上,立即成为一个大湖,又变成七条大河:从冈底斯山东南面像大象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恒河,从西面像马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缚刍河,从南面像孔雀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印度河,从北面像狮子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悉多河,此外还有格河、称巴河、那勒那河。其中的恒河经过雪山流到地下,把在地狱里的都巾巴的六万个儿子的恶业冲洗掉,使他们从地狱转生善趣之道。因此,恒河的名字又叫格丹香达河,也叫大梵天头发河。

(13)仙人迦毗罗住所:印度北方释迦牟尼诞生之地的地名,现在在接近尼泊尔的一个地方还有其遗址。据译成藏文的《唐三藏游记》(即《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著)记载,当时(唐三藏到该地时)仅剩迦毗罗城王宫遗址,周十五里,居人一万,有废寺多处。

(14)讨论藏文用词正误,从略。



(本文资料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