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科学与佛学系列之019--梦幻科学梦之舞(03) 返回

科学与佛学系列之019--梦幻科学梦之舞(03)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他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

 

                  梦幻科学梦之舞

(连载3)

原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专业副教授释圆冰

 

——屈原

 

对于世界是什么,宇宙如何成为存在的问题,科学界有不同的态度。

物理学家彭罗斯说,大多数当代科学家不是试图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是避开这个问题。他们辩解道,这个问题在提法上就是错的;我们不该问实在是什么,而应该问它是如何作为的。但是如果它是什么都没有明了,谈论它如何运作又有何意义呢?

物理学家惠勒曾分析过几种反对探索“宇宙如何成为存在”的理由,其中有如下三点:

(1)该问题没有意义,因而没有答案,所以应该被取消;

(2)在莱布尼兹和贝克莱之前和之后的思想家们,已经就“实在论”和“唯理论”的实在观争论了几百年,直到今天还是争不出个头绪来。再把这个老掉牙的问题重新拎出来,能有什么价值呢?

(3)不论怎么样深究,“观察者”这个概念,或是与它差不多的“意识”概念,最后总会迷失在漫无边际的神秘沼泽中,不会有好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科学笑话:一天夜晚,警察在巡逻时,发现一个人在路灯下找东西。警察走过去问他找什么,他说在找钥匙。警察问,您的钥匙在哪里丢的,是在这里么?他说不是。警察很奇怪,问道,既然不是在这里丢的,那为什么还在这里找来找去呢?那个人说,因为只有这里有亮光。

因为遭遇困难而放置不管,这并不符合科学探究真理的精神品格。

惠勒曾为支持氢弹计划作过这样一个比较。一伙人认为:要实现热核爆炸不知要用多少年,而且很可能根本就不划算;另一伙人则认为:虽然我们不知道怎样去制造一个热核爆炸,但是一定有办法让能量释放出来,我们无力承担不去探索真相的代价,所以要全力以赴。求知动力的强弱因人而异,就如生存的意志也有强弱之分。这种差别就像性格的差别一样:他投入或者不投入,或者他投入但是还不够。

(待续)

 

感恩您的关注,敬请继续支持我们!

 

 

 

 

欢迎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微信号:WYBS_HK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官方网站及新浪微博。

邮箱:wybs.hk@gmail.com

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