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最初的你·佛子行》随堂小测|第06课
1、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断除贪嗔呢?(单选)
A、眼不见心不烦;
B、彻底把自己封闭起来;
C、遇到的对境都是心的执着显现,应看做为幻化;
D、想办法让自己成为最富有的人,这样就不会有贪嗔了。
2、以下描述哪些说法是错误的呢?(多选)
A、执着美色才是对的,仇恨怨敌也是对的;
B、学佛不会生病;
C、当别人遭到违缘时,应该观悲悯心;
D、当自己遭到违缘时,应转为道用;
E、遇到违缘,虽然是显现,但并非实有。
3、布施有以下哪几种呢?(多选)
A、血肉布施;
B、财布施;
C、眷属布施;
D、法布施;
E、无畏布施。
4、持戒有何必要呢?(多选)
A、为了把自己束缚起来;
B、具足趋往善趣的条件;
C、持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
D、消磨时间的工具;
E、持戒是修行的基础。
5、当遇到不悦意的对境,以下哪些心态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呢?(多选)
A、乐于接受;
B、回家发泄给最亲的人;
C、修安忍;
D、闷在心里,压抑自己;
E、不要有怨恨。
1、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断除贪嗔呢?(单选)〔C〕
C、遇到的对境都是心的执著显现,应看做为幻化。
【解析:凡夫人遇到美妙的对境时,通常会贪著不舍,但若从里里外外进行剖析,一切都会荡然无存。P291 遇到怨恨敌人,邪魔干扰,各种疾病等时,没有必要特别去执著,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对境,全部是心的执著显现,应该看作为幻化。P296 】
2、以下描述哪些说法是错误的呢?(多选)〔AB〕
A、执著美色才是对的,仇恨怨敌也是对的;
B、学佛不会生病。
【解析:
A、很多人认为,执著美色才是对的,仇恨怨敌才是对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当我们遭遇种种不幸时,实际上就像在梦中生孩子,觉得“宝宝特别好看,很可爱,很乖,应该用什么来沐浴呢?用牛奶来沐浴,还是用洗衣粉来洗澡?”后来孩子突然死了,自己就悲痛万分,非常伤心。然而这完全是一场梦,第一自己没有生过孩子,第二孩子没有死过,痛苦简直是徒劳无益,醒来后根本没有真实的对境。佛经也说:“如女梦中见,儿生复死亡,生喜死忧伤,诸法如是观。”一个少女梦见生了孩子很欢喜,最后死了很痛苦,但这些都是不存在的恶。同样,怨恨的敌人对我攻击,我对他生起嗔恨心,彼此针锋相对,不共戴天,这类事情也全部是幻化。
B、现在有些佛教徒,遇到违缘时特别烦恼:“我学佛很长时间了,为什么还生病啊?”听起来特别可笑。要知道,佛陀并没有说只要学佛就平平安安,永远都不会生病,轮回的真相就是生老病死,这是谁都要经历的,尤其我们人类还有八大痛苦,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出现。轮回本来即是痛苦的本性,学了佛以后,并不是不会遇到痛苦。】
3、布施有以下哪几种呢?(多选)〔BDE〕
B、财布施;
D、法布施;
E、无畏布施。
【解析:布施可分为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这些都是凡夫人都可以做到。法布施是对有缘众生传授佛陀的甘露妙法。财布施,是遇到可怜的人时,根据自己的财力尽量帮助。无畏布施即很多众生在遭杀时,通过放生护生等方式来保护它们。 】
4、持戒有何必要呢?(多选)〔BCE〕
B、具足趋往善趣的条件;
C、持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
E、持戒是修行的基础。
【解析:
B、若没有护持所受的清净戒律,连自己趋往善趣的条件都不具足,还想让天下无边的众生都获得解脱,显然是非常可笑的。
C、戒律对趋入善趣,趋入解脱非常重要。《别解脱经》云:“戒为趋善趣,渡河之桥梁。”龙猛菩萨也在《亲友书》里说:“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
E、不管是菩萨戒还是别解脱戒,戒律都是修行的基础,如果对戒律不重视,佛陀的教法就会逐渐隐没。】
5、当遇到不悦意的对境,以下哪些心态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呢?(多选)〔ACE〕
A、乐于接受;
C、修安忍;
E、不要有怨恨。
【解析:
A、对于希求菩提妙果的佛子而言,一切损害、怨敌、邪魔等不悦意的对境,就像如意宝般难得,他不会加以遮谴,反而会乐于接受。
C、所有的罪业当中,嗔恨是最可怕的,所有的修行里面,安忍是最有功德的。寂天菩萨也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E、我们对任何一个众生,最好不要有怨恨,证严法师说过:“天下没有一个我的敌人。”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自己的生活也会过得非常圆满。 】
编写师兄:定解B25
审核师兄:定解B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