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54 * 阅读参考
1
积资净障忏悔支
①学习忏悔支的必要。
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流转的众生,相续中沾染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如果想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清净相续的种种罪业,才会有自在往生的机会。
②以四对治力忏悔罪业。
A.对罪业有深刻的认知,相续中才能对罪业深恶痛绝,立誓不愿意再造作的愿力才能够越来越坚定,四对治力中的厌患对治力、返回对治力才会具足。
B.由于凡夫人的我执没有断,这就导致心相续达到清净、完全断绝由烦恼引发的罪业比较困难。“犯了就犯了,回头再忏就行”的心态会使自己的行为比较随便,这种对罪业无所谓的态度肯定是不合理的。我们对罪业要有惭愧心,行为上损害别人、有缺失的地方,自己要知惭有愧,在现实生活中尽量止恶行善,在身语意三门的方方面面都尽量不要造作罪业,并且一点一点断除往昔的习气和毛病。
C.修行人要往内观。
我们学习佛法殊胜要义的时候,好好调自己的心,对自己可以看得仔细一点,但是对别人尽量要包容,要相信每个学佛的人,都有很想调治自己烦恼习气的意愿,每个人都看到轮回痛苦的本性,想求解脱、得安乐,才进到佛教的圈子里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一起闻思修行、共同祈祷阿弥陀佛,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只不过每个人的习气、性格千差万别,修行的心路历程也是不尽相同,不能用只是自己认同的标准去硬性要求别人。
有些学佛者在学佛之后,了解到很多过失都要断除,然后看不学佛的家人朋友都不顺眼,觉得他们身上有一堆毛病。其实,学佛后要容易看到对方顾念自己、照顾自己的地方,要看到对方默默无闻的付出,要会发自内心地感恩他人,要挖掘周围不学佛的亲人、同事、朋友良善的一面,慢慢会发现有很多很好的、很闪光的、很良善的不学佛人,他们有很多自己比不了的优点,我们会由衷地随喜赞叹他们,随学他们的长处,包容他们不好的习气和毛病,这是好修行人的状态。
存在即合理,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意识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状态或者意识形态,就很武断地否决,这是没必要的。一般来讲,念阿弥陀佛的修行人心态都比较平稳、比较愉悦、比较包容,心心念念都知道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加持,都不是偶然的,带着这样一种时刻忆念阿弥陀佛的好心态去修行,随缘帮助周围的人,对他人发起善念,对他人的各种言行都能够有一种包容的心态,临命终时获得解脱的把握会大一些。
D.精进修行。
谁也无法确定自己能活多久,也许突然就要去面临即将转生的巨大改变,“黄泉路上无老幼”,我们要利用现在还自在的有限时间,多内观,尽量调治相续,说是非、挑毛病、看他人过失等不良习惯断除得越早越好。
2
断除离间语
不管对方到底有没有错,修行人一定要遮止离间语,也不要轻易对别人说妄语、恶口之类的语言。少看他人的过失,多看他人的功德,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学会说愉悦的、好听的、温暖的、赞叹的语言,这是修行人要经常串习的习惯。
3
狐狸离间狮子和牛的公案启示
①无有智慧的人容易听信别人的话,不好好考虑,很容易被离间。交往善友很重要,在听别人讲话时,首先要看对方的人格怎么样,对于说话不真实、经常说不靠谱或者虚假语言的人,他们说的话不能完全相信。正直的人、真正的善友一般不会随便在别人面前说很明显的离间语,只有品格不好的恶友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
②假如听到有人说自己和朋友的离间语,要是真正把对方当朋友,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另外,要学会观察,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离间语。
③千万不要挑拔上师和眷属、上师和上师、僧团与僧团、寺院与寺院、不同宗派之间的关系,这些行为造的业相似于破和合僧,属于近五无间罪,罪过非常严重。
④佛教徒有品行、有素养,况且佛教本身的吸引力和意义根本不需要通过贬低别人而获得光彩。无需过多的评判,真正把佛法的意义融入相续,表现出来的言行状态就足以让他人对佛法感兴趣。
4
修行人如何面对离间语
①作为修行人,自己不应说离间语,如果被别人离间,也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明白自己感召这样的事情可能跟往昔离间别人的罪业有关,所以要反思自己,并且忏悔。在善巧自护的前提下,千万不要以报复心去说别人的过失,否则会造成恶性循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②修行人要尽可能断除离间语,多说随顺他人、赞叹他人、撮合他人的语言。两个人关系不好,从中调和让双方释怀,重新维护朋友之间亲密的友情,这样做的果报,决定可以往生人天善趣,对求解脱者来讲,能够得到究竟解脱。
5
恶语
①恶语不仅仅指直接说一些粗恶语或者带脏字的话,伤害、刺伤、扰乱他人的心,让别人难堪、尴尬,挖苦、讽刺他人的语言也是恶语,另外,利用别人的缺陷起外号,也属于恶语范围。
②恶语对人的伤害很难愈合,中国有句俗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很多人因为他人的语言攻击而患了抑郁症,甚至选择自杀。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制止所有人说恶语,但自己在恶语上还是要谨慎一些——虽然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很难听的脏话,但自己说话是不是比较尖刻,是不是就跟刀刃一样锋利呢?说出去的话看不到、摸不着,但有时候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肢体行为还要严重,我们在语言上一定要保留几分,不要太过于尖锐。
③业缘很复杂,人都是跟着业走,没办法控制,有些人由于往昔恶业和这一世的各种因缘,变成了徒造恶业的低劣种姓,如果对方真的是屠夫、盗贼、妓女或者狡诈的人,说他是狡诈者、种姓低劣者的话虽然是事实,但是当着别人的面,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别人种姓的过失,每个人在天性上都是不愿意听这些的,因为每个人都想种姓高贵、生活幸福、从事让人尊敬赞叹的行业,所以不管怎么样,修行人都要遮止这些语言。
④上师传授窍诀教言时要调伏弟子的相续,这时候说粗语是合情合理的,是上师调化弟子的权巧方便。
A.上师可以根据弟子的根性而有不同的示现,上师的慈悲确实是无量的,但因为现在末法时期,大部分人都比较玻璃心,弟子的根性比较差、心不堪能,听不得一句批评,言辞稍许严厉一点可能就受不了,许多上师只能示现为温和慈悲的形象,看到弟子的过失时也是一点一点地调教,让弟子自己慢慢体悟,我们对此应该感到惭愧。
B.我们现在值遇到具相善知识,能够在解脱路上好好修行,是一件很有福报的事情。千万不要因为小小的原因,比如上师稍微严厉了一点,稍微指责了两句,自己马上就受不了。有些弟子对上师的信心特别好,心也比较堪能,不管上师理不理他、赞叹不赞叹他,他对上师的信心都始终如一,一心一意做好弟子的本分,这样的弟子根性踏实,对上师的信心也比较稳固,不会因为善知识对他严厉一些就不干了,上师对此肯定是比较欢喜的。
C.倘若不是上师,那么即使别人有错,也不能揭穿,否则会激怒对方,所以不可为之。上师相续中具有完全无私的、殊胜的悲心,他不会无缘无故批评弟子,什么时候是调伏弟子相续最合适的时机,具相善知识是很清楚的;而我们只有一个自认为的好心,时机、说话方式、说话的分寸是否合适,我们在心里是没底的,对方不接受也很正常,因为我们善巧不够,修力还没有达到上师的程度,只能暂时先包容对方的过失,目的也是维护他的心。我们可以改正自己的过错,但是不能强行要求他人改正过错,只有上师等善知识才有能力去指导、提示别人,作为普通修行人并不具备指导他人的能力,所以调整自己就好了。
6
发愿忏悔
我们无始劫以来因为愚痴,经常说刺伤别人的话,今在阿弥陀佛面前发自内心地励力忏悔,愿能清净这些罪业。我们诚挚发愿:以后要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经常说动听的语言、赞叹的语言、悦耳的语言、柔和的语言,断除妄语、离间语、恶语等。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