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68 | 善知识为一切功德之本(第五品圆满)
传讲时间:2015. 5 .21
乙五(功德)分二:一、上师为一切功德之本故当依师;二、追循前辈依师之教言。
丙一、上师为一切功德之本故当依师:
欲求遍德云聚中,所降三地甘露者,
此句颂词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原译为“具信大悲上师尊”。
颂词当中的“具信”改为“具足”好一点——“具足大悲上师尊”,原来是按《大车疏》的另外一个版本译的,但这次这个版本可能好一点。
下面讲依止上师的功德,上师是一切功德之根本,所以应该依止。
“欲求遍德云聚中,所降三地甘露者,”遍知的各种功德和智慧当中会降下三地的法雨甘霖,就像云聚当中会降甘霖一样。
在座的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如果自己有真正的佛教智慧,一定要降慈悲的法雨。否则,你自己有智慧,但是“不降雨”的话,这样有点可惜——天空当中有云,但是一直不降雨的话,这个云也起不到云的作用吧。
所以这里讲,想获得遍知智慧所降慈悲法霖的人,你应该依止谁呢?
“当依胜德财根本,具足大悲上师尊。”应当依止具有殊胜功德圣者七财的根本、具有大慈大悲心的上师——想求得妙法的人一定要依止这样的上师。
获得无漏财富的根本实际上就是上师,我们要想发财——发无漏的财,就要依止善知识。而且这种善知识不能是一般的善知识,他要具有大乘的特点——大慈大悲心、菩提心,这样的善知识我们应该依止。如果没有依止的话,确实也是很难得到这样的财富。
前面我们也讲过,所有的功德实际上都是依靠上师的加持、上师的力量而产生的。《般若摄颂》当中说:“佛诸法依善知识,具胜功德如来语。”《前行》里面也有这个教证。意思就是说,所有的佛法都是依靠善知识而产生的,那么这是谁说的呢?不是一般人说的,不是仙人说的,不是一个普通的领导说的,而是具有一切功德的如来说的。这个说者还是有差别的,说者不是权威的话,那他的语言是不可靠的,而如来是实语者、不妄语者,他以金刚语来宣说:依止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先要知道,所依止的善知识需要转falun,这个确实很重要的。包括现在的一些居士也经常辅导,也辅导得很好。如果全部由出家人来给大家讲佛法的话,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特别希望真正具有大悲心、智慧的一部分居士,以后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些佛教的道理。
其他宗教也有这样的做法,比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各个宗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以在家人的身份来给别人辅导。如果全部依靠一两个出家人来讲的话,的确很困难。如果条件具足,最好是由出家人来说法,在佛陀时代这样也是很好的,但实际上,在佛陀时代也有居士说法者。
转falun非常重要,《大车疏》中讲到佛陀转falun的时候说,佛陀获得成就之后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转falun,到了第六个七天的时候,佛陀跟大家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法性我已获,纵于谁说亦不能证悟,是故默然独自住林中。”在佛陀没有转falun的时候,商人、大梵天王请求转falun,然后佛陀就转了三次falun——第一次是在鹿野苑,第二次是在灵鹫山,第三次是在不同的地方。
有些人认为三次转falun是在同一个时间,但是佛陀的传记当中已经先后宣说了转falun的不同城市。按照无垢光尊者的观点,佛陀也是在不同的地方宣说佛法的。另外,关于佛陀示现圆寂的年龄,有些说是81岁、有些说是82岁、有些说是80岁,这在《大毗婆沙论》当中说得比较清楚。
关于这一点,在《大车疏》中引用了《涅槃经》《八大佛塔经》和《大毗婆沙论》的观点。《大毗婆沙论》的观点是小乘基本一致认同的,其中讲到:佛陀没有出家的时候,在王宫里面生活到29岁,然后分别在哪些地方待了多少年,比如舍卫城、王舍城,在这些地方待的时间是最长的。大家去印度朝拜的时候应该也是清楚的。
你们去印度朝拜的时候,一个是尼泊尔的蓝毗尼——佛陀降生的地方很重要,第二个是金刚座菩提伽耶——佛陀成就的地方很重要,然后转falun的地方很重要,最后涅槃的地方也很重要,这几个地方一定要去朝拜。还有更重要的那烂陀寺,我去那烂陀寺的时候特别伤心,一直在那里哭着。
当时我们朝圣的时间比较紧,有一个堪布他自己是印度人,经常朝拜那里,所以就把时间安排得特别紧,他经常说:“快快快,可以了,简单发个愿就走了!走了走了!”但我们好不容易到那里,想好好念个《普贤行愿品》,法王也觉得应该好好发愿,但是堪布南卓觉得,对他们来讲经常有朝拜的机会,好像就无所谓:“反正朝拜过就可以,我们走吧,我们走吧……”所以当时我们朝拜每个地方都比较匆忙,好像就拍个照片。
我当时还比较年轻,一直觉得拍照片最重要,就先去拍照片。结果到了鹿野苑的时候,法王也批评:“你们每次到了一个地方,不重视发愿,先拍照片……”我去朝拜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情况。
总而言之,没有依止善知识的话,不能从轮回当中得到解脱。《大方等大集经》中也讲得很清楚,我们如果远离了善知识,没有听闻清净法的话,那永远都是在生死轮回当中被贪嗔痴等一切结、一切烦恼紧紧地束缚着,始终都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精勤地依止善知识,整天都是以很欢喜的心来听受佛法的话,那三界轮回的苦海是有办法越过的,所有的贪嗔痴等九个结、三个结会很容易消除,这是最好的。《俱舍论》里面所谓的“结”是一种障碍的意思,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解不开、纠结”。
《俱舍论释》:“结有九种,即贪、嗔、慢、无明、见、疑六种根本烦恼,再加取结、嫉妒结与悭吝结。”
三结:坏聚见、戒禁取见、怀疑。
下面讲,要追循前辈大德好好地依止善知识。
丙二、追循前辈依师之教言:
为息无始时串习,以及意惑而求法,
“为息无始时串习,以及意惑而求法,”那么我们求法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是为了息灭无始以来所积累的各种各样的无明习气,还有相续当中意识形态的贪嗔痴等烦恼。也就是说,我们要息灭烦恼、息灭无明、息灭业障,为了断除这些,真正见到自心的本来面目,真正能获得即生当中的成就等而求法。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的“美好”,背后不一定是很美好的;我们现在认为真正实有的东西,都不一定是实有的。通过真正的真理能见到自己心的本性,通过善知识的加持和自己的努力,在因缘聚合的时候获得开悟、获得解脱,才是真正的生活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求法。
“如同善财与常啼,无有厌倦依上师。”求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以常啼菩萨、善财童子、米拉日巴、玛尔巴罗扎、智悲光尊者和法王如意宝作为榜样,以三喜来依止善知识,然后苦行,不生起任何的厌倦。
我想善财童子的公案倒是不用在这里讲,《大车疏》里面说,善财童子依止了文殊菩萨等善知识,两次依止五十四位善知识,总共有一百零八位善知识;《八十华严经》里面讲,他依止了一百一十位善知识;其他一些经典当中讲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五参——有五十五位善知识;有些经典里面说,善财童子去了不同的地方,有一百多个城市,但是依止上师的话,刚开始是文殊菩萨,到最后是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最后见到了普贤菩萨所有的坛城。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应当像善财童子与常啼菩萨那样寻求正法,乐源城商主坚财之子善财走遍南方一带,恒时求法,依止了文殊童子等授记并加持的五十四位上师和随学彼等教言的五十四位上师,共一百零八位上师。”
善财童子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遇到了非常有智慧、非常没有智慧的各种各样的上师,但不管怎么样他都观清净心,一直如理如法地依教奉行,这是善财童子的依师方法。
还有常啼菩萨的公案,《前行》里面讲过,汉地的《般若经》里面也有,我以前也看过,整个情节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他要去依止法胜菩萨,中间也有非常漫长的经历,包括为了供养上师卖自己的身体,后来商主之女和五百个人跟他一起,前往东方去寻找上师。刚刚到那里的时候,法胜菩萨就开始入定,在后来的七年当中,常啼菩萨一直站着,等着上师转falun,有些情节非常非常感人。
说实在的,我们依止善知识过程当中的一些苦行、忍行、观清净心,很多可能都是不足的。其实我们应该以法为主,这是很重要的。真正观察好了以后,认为这个上师跟佛没有什么差别的话,在以后的依止过程当中,一切的苦行、一切的批评都要转为道用来进行依止。有时候,上师可能显得有些不如法,在这种情况下也要依止。
我记得在玛尔巴罗扎的传记当中讲,有一个俄巴喇嘛,当时他要依止玛尔巴罗扎,他说:“您给我讲一个甚深的窍诀,我把所有的身口意、财富都供养给您。只有一只母山羊没有供养,因为母山羊的脚不好,我从很远的地方把它牵过来有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我所有的财产都已经供养给您了。”
玛尔巴罗扎说:“你一边说所有的身口意、财富都供养给我,一边说母山羊舍不得供养,如果母山羊你舍不得供养的话,我就不给你传灌顶和甚深的教言。”
俄巴喇嘛说:“上师,我并不是舍不得供养母山羊,只是害怕您用不上。如果供养母山羊的话,我可能只有把它背过来,不然没办法。”
上师说:“那你背过来吧,不管怎么样。”
于是他又翻山越岭到很远的地方去,把母山羊背过来供养上师。供养完了以后,上师就给他讲了密法最甚深的窍诀。
后来玛尔巴罗扎说:“其实这些供品对我来讲也没有什么用,一只山羊我也是不需要的。但是一方面为了创造一个缘起,另一方面,我也观察你依止上师的纯正心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后来玛尔巴罗扎用满瓶倾泻的方式,把所有的窍诀都传给了他。
我有时候想,现在世间人依止善知识可能夹杂了各种各样的分别念。如果像公案当中那样要求的话,可能上师也接受不了,弟子也接受不了。米拉日巴最后离开玛尔巴罗扎的时候,玛尔巴罗扎说:“我们两个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依止方法,以后我也不会让其他弟子像你一样苦行,你也千万不要像我这样,让别人做你这样的苦行修法,不然别人肯定接受不了的。我们两个是特殊师徒的依止方法。”
所以我想,很多人也不能装玛尔巴罗扎、米拉日巴、那若巴,因为不一定有那种境界,很多人也不能像他们的弟子那样,而是应该以一种比较无害、合理的方法,如理如法地去依止。
依靠上师的窍诀的确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上师的窍诀,可能我们看千经万论、学浩瀚如海的各种经论有一定的困难;有了上师窍诀的话,基本上就会知道到底怎么样修行,然后就依教奉行,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以前也讲过吧,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的时候,仁亲桑波罗扎瓦对一切显密经论非常精通,当时阿底峡尊者逐一问他问题的时候,他都对答如流,尊者说:“哇,你真的很有智慧!如果你在藏地的话,我来藏地都没有必要了。”尊者又问:“那你对这样的显密经论怎么修?”“噢,按各自论典的要求来修。”阿底峡尊者说:“我还是有必要来这里。如果按各自论典来修的话,那都是没有办法的,一定要依靠上师的窍诀来修,上师会把经论的内容全部融汇、归纳,弟子按照上师的窍诀修的话,最后很容易成就。”
我自己也认为,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上师的窍诀,也许遇到了佛法,也许出了家,但是恐怕真正的、最根本的佛教要诀,包括菩提心、大圆满的觉性,显宗当中的出离心、智慧等关要的问题就不会归纳;如果没有归纳的话,佛法如是广大无边,我到底要抓住什么样的重点呢?是很难知道的。所以还是需要以无有厌倦心的方式来希求正法。
最后一个颂词无垢光尊者是这样讲的。
甲六、回向本品善根:
利行帝释琵琶声,善缘者闻成甘露,
“利行帝释琵琶声,善缘者闻成甘露,”最后总结的时候讲了四摄:利行、布施、爱语和同事。四摄是一个善知识摄受弟子的最好方法。颂词中的“利行”是四摄当中的代表,其他的三种实际上已经间接说明了,下面也有教证来说明。
以上讲到的教言相当于帝释天的琵琶声,有缘者听了之后会当成非常有意义的、像甘露一般的法语——我们前面依止善知识的所有窍诀,就像帝释天放的音乐,非常动听。
“令依恶师邪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以前我们在漫长的轮回当中,可能依靠其他邪师、恶知识的指点,特别特别劳累。很多人已经依止了别人很多年,最后学了《大圆满心性休息》第五品之后,觉得:“我以前太累了、太没有意义了,真的太累了!”那么,我们现在在如来的花园当中,自己的心依靠善知识非常有意义的教言获得了安宁和休息。
所以我也特别希望,很多道友在将来的生活当中,一定要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识、如理如法地修行。因为我想在今年上半年把后面部分告一个段落,所以时间可能稍微赶了一点。按理来讲,我发挥得细一点更好,但是利根者应该是比较明白、清楚的。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再三地看《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教言,这样非常有意义。
无垢光尊者这样的教言真的是像天人的音乐一样。在漫长的轮回当中,我们原来被其他邪魔外道摄持而特别疲劳、痛苦、烦恼,今天听到这样的音乐声之后,我们感到畅心愉悦,可以自由自在地获得无量的甘露妙法,特别地有意义。
《大圆满心性休息》第五品已经圆满结束了,我从开始到现在讲了三十五堂课。今年上半年大多数人坚持得还可以,我每天都看网上有多少人,有些人基本上从开头到现在一直没有间断,甚至出差的时候也一定要想办法在有网络的地方听课,非常重视的。有些人断断续续的,就像我们最近的网络一样,今天听、明天不听——今天心情好的时候、跟家人没有吵架的时候打开网络听一听,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就不听,也有这种情况。但总的来讲应该是比较可以的。本来刚开始的时候,网络上有少数人听,后来稍微有点开放了。
可能你们很多人觉得:“啊,听法很容易的!所有人都应该给我无条件地提供方便。”其实这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我们开一个法会也需要多少个人来筹办,十个人或者一百个人开两三个小时的会议也需要筹备很长时间,更何况像这次金刚萨埵那样的法会。可能一般的人不一定有这个能力,不一定开得起,不一定有这个心愿。如果不是很坚强,没有像法王如意宝那样非常伟大的心力的话,可能两三次当中,看到大家都在开的话,他也会开,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很多事情是有压力的,在这种压力面前,很多人不一定愿意做。
我自己觉得,人生当中能做出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情是很难的。也许对你们来讲,对佛法有信心的人来讲,光是《大圆满心性休息》从开始到结尾圆满听闻的话,你即生当中变成一个佛教徒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大圆满心性休息》是藏传佛教宁玛派非常重要的真正显密圆融的道次第论,这样的殊胜窍诀,我想如今在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如何寻找也是得不到的。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想法。
今天,凡是值得感谢的所有人和非人,包括一些阿修罗等,感谢你们的监督、感谢你们的支持、感谢你们的配合、感谢你们的护持、感谢你们的维护、感谢你们的弘扬、感谢你们的传播、感谢你们的加持……(众笑、掌声)
颂词背诵打卡
欲求遍德云聚中,所降三地甘露者,
当依胜德财根本,具足大悲上师尊。
为息无始时串习,以及意惑而求法,
如同善财与常啼,无有厌倦依上师。
利行帝释琵琶声,善缘者闻成甘露,
令依恶师邪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
【知识类】
1、修成息增怀诛四种事业之时,各有什么验相?
2、请按照本课内容说明,依止善知识有什么功德?应如何依止?
【修行类】
1、如何结合上师修法而修断法?如此修持有哪些功德?为什么要这样修持?
【生活类】
1、如果没有见过上师,如何才能修好上师瑜伽?
2、转falun有什么重要性?在弘扬佛法方面,你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