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106 | 安忍度与精进度: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相续
传讲时间:2016. 4 .18
《阅微草堂笔记》:“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
《入菩萨行论》:“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入菩萨行论》:“此论未宣昔所无,诗韵吾亦不善巧,是故未敢言利他,为修自心撰此论。”
《入菩萨行论》:“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若于性中觅,孰为爱所爱?细究此世人,谁将辞此世?孰生孰当生?谁为亲与友?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
《入行论释·善说海》:“如果广说精进的违品懈怠的分类,则有三种,也就是,行持相违善法的同恶懒惰;贪执恶事不善无记法的耽著恶事懒惰;声称自己无有能力行善而懈怠的自轻凌懒惰。”
颂词背诵打卡
若我无有嗔不生,如同谷声互依存,
自成罪业众害处,偶缘宿业因生故,
理应尽力修忍耐,唯以调心法灭嗔。
遇不乐境舍不喜,若有可改何不喜,
无改无利有何用,故当努力忍诸缘。
观察空性如虚空,喜忧得失善恶无,
于彼执二亦无义,当处一切等性中。
一切精进修行者,秉性喜爱诸善法,
善法不尽如云聚,芬芳莲园聚蜂群。
彼之违品三懈怠,同恶怯懦自轻凌,
诸过根源不成善,毁坏兴盛起衰败。
【知识类】
1、请解释三种安忍、三种懈怠。
【修行类】
1、结合本课的道理和公案分析,如何做到修行不退?
2、修持安忍的方法:
(1)息灭外敌和调伏自心二者中,为什么说后者更重要?了知此理后应如何做?
(2)害缘有哪些功德?害缘对你修持安忍有哪些帮助?
(3)为什么说嗔恨之缘由自己产生?请结合公案分析,前世的因缘为什么可以改变?
(4)面对不悦意的情形时,如何通过其“是否可改”进行如理思维?
(5)如何以空性之理修持安忍?请结合《大智度论》中的公案说明。
3、懈怠有哪些过患?请从自他两方面说明。
【生活类】
1、学习了本课的道理后,你能否做到延缓发脾气或吵架?你能举出自己或周围的人在修行后发生改变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