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176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9月 14 日 佛历2564年
ཤེས་རབ་སྡོང་བུ་ལས།མཁས་རྣམས་རྣ་བར་མི་སྙན་ཡང་།།ཕན་ཚིག་སྨན་བཞིན་འཐུང་བར་གྱིས།།ཞེས་གསུངས།
智者闻逆言,饮之如良药。
有些人不乐意听从、接受别人的劝谏,跟任何人都难以相处,特别容易冒犯。在人中,尤其是女众,虽然修行境界很高,但在显现上,也不能说得太厉害,因为承受能力很差,心力很脆弱。
有些人心量非常狭小,就像卫藏的厉鬼一样,一会儿就生气,甚至经常产生烦恼,不断出现痛苦、伤心、绝望等不良情绪,所以他人根本不敢接近,害怕冒犯他。而且他好事记性特别差,如别人在财物上帮助、赐予教言等,一点都记不住;而不好的事情,却记得清清楚楚,比如:他瞪了我一眼,说过我一句不太好听的话等。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碰都不敢碰,问都不敢问。不要说修行,在世间当中,这也是一种最不好的习气。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认真观察、思维,就会了知:在所有思想中,大乘佛教的无我、利他,在当前乃至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应该淘汰,应永远让它闪闪发光。在这方面,大家应该多思考,之后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不重视善的理念。如《论语》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不培养品德,不钻研学问,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改变自己,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很多学问都是这样,若只会讲,不能认真执行,也是不行的。
其实,对修行人来讲,尤其是负责人,别人劝勉、监督、提意见,是非常好的。我特别希望他人说自己的过失,因为自己有傲慢等烦恼而不自知,需要他人提醒,需要接受他人的批评,世间人也这样说。当然,世间人的说法与大乘佛法并不相同。所以我们以后,尽量不要在别人还没有说完时,就开始发脾气,或者反对说:你必须要有依据,否则怎么怎么。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不敢劝诫。
对真正有智慧的人来讲,他愿意受到很多人批评,并不一定喜欢别人赞叹。所以当别人赞叹说:你真的是佛菩萨,你的智慧超群、人格贤善、长相庄严,他就会觉得别人在故意说他的过失。
若别人好心好意说真话:你今天在说话的过程中,可能有点不太对;你现在有些行为别人怀疑,这样不太好;你现在的想法不正确,要注意!自己就会特别感激,认为他对我很好,因为他人点出了自己行为不如法的地方。
而我们现在的习惯,跟真正对自己有利的情况相差太远。说实话,你看药那么苦,而且喝时也很痛苦,但却对病有利。所以当别人劝告时,自己很不厌烦地说:你今天也说我的过失,明天也说我的过失,你以后别跟我说,不要再跟我来往,我没有那么坏,我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那就说明自己没有接受别人批评的能力。
——摘自索达吉堪布《修心利刃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