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353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3 月 10 日 佛 历 2565 年
རྗེ་རེ་མདའ་བ་ཆེན་པོའི་ཞལ་ནས།ཕྱོགས་བཅུར་བཞུགས་པའི་རྒྱལ་དང་དེའི་སྲས་རྣམས།།བདག་གི་མདུན་མཁར་མངོན་སུམ་བྱོན་ནས་ནི།།འདི་ལས་གཞན་པའི་ཐར་བའི་ལམ་བསྟན་ཀྱང་།།བདག་བློ་གཡོ་བ་མེད་དོ་གྲོགས་པོ་དག།ཅེས་གསུངས།
十方诸佛与菩萨,亲住于我前虚空,
此外宣说解脱道,我心无动诸朋友。
所谓的“定解”是什么意思呢?世间上任何一法均可以胜义、世俗二谛进行概括,胜义谛即指万法实相,世俗谛是万法的现相,若对二谛所摄一切万法的真理生起不可退转的见解,这就是定解。
也就是说,对佛陀宣说的每一个道理生起信心,这种不退转的信心或稳固见解即是定解,也可称之为决定性的见解或胜解。
换言之,定解即是对基道果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当今社会如果没有定解,修行人很容易随境而转,修行也会随之半途而废,因此,作为修行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见解必须稳固,如此才能掌握住自己修行的大方向无有偏错。
--《定解宝灯论》讲记缘起部分
圣者所诠释的殊妙论著必须依靠菩提心,以此缘故,诸后学者应努力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若想真实生起菩提心,除印度开宗的二大祖师——龙猛、无著菩萨以及藏地教主全知无垢光尊者三位的善妙论典以外,再无有其他解脱道。
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出离龙猛论师道,更无寂灭正方便。”
净土宗认为,只要修持净土宗,其他法再不必修。禅宗也说自己的宗派才是最殊胜的。
有很多高僧大德都会强调自宗的优越性,有人也许认为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实际上,很多弟子没有主见与抉择的能力,若上师着重强调自宗,他就不会依靠其他修法,唯一专心致志修持一法,依此也就很容易在相续中生起修法境界。
--《窍诀金钥》简释
不退转信:这是最好的一种信心。比如,你闻思十几年、二十几年后,对释迦牟尼佛生起坚定不移、永不退转的信心,并不是听别人说很好,自己就“对对对,我也要去听两三天”;
听说一个上师非常了不起,马上人云亦云,到处去宣传,这些信心都是不可靠的。
如果你利用二十多年对佛法、佛陀或上师反反复复观察,最终不管别人怎么说,也完全明白这是值得皈依的对境,其功德不可思议,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心,就叫做不退转信。
--《前行广释》第7课
总的来说,以经久修习、亲身体验的智慧趋至究竟果法,对大乘法生起信心的最终结果即是如此。
也就是说,首先通过各种各样的闻思修行了知大乘法的殊胜性,然后,经过长时间地精进修行,在自相续中不断串习,最后并非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在自己的亲身体会中真正现前了最究竟果位。对大乘法生起定解的最终目标就是如此。
那么,具体的途径是什么呢?这也不能离开闻思。
其中必不可缺之因,即是通过如理观察而获得定解的思所生慧。
获得上述究竟果位必不可少的因是什么呢?应该通过修行获得亲身体会而生起定解,也叫做修所生慧。
那么,生起修所生慧不可缺少的因是什么呢?通过如理如实地观察、再三地思维、辩论以后,逐渐在自相续中生起的思所生慧,即是生起修所生慧之因。
思慧之因,就是闻受善说典籍。
想要获得思所生慧,必不可少的因就是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受真实的善说论典。也就是闻、思不相脱离。
《四百论》中说:“闻者所闻教,说者皆难得。”现在世间上,一方面听闻的人极其稀少,而且,听闻的法非常难得,然后,宣说佛法的人也是极其难得。
因此,此论又云:“以是说生死,非有非无边。”以这样的原因,很多众生在轮回中一直不断地流转。
的确如此,现在真正听闻法要的人非常少。不管是哪一个城市或者哪一个寺院,有些人是盲修瞎炼,有些人随着自己的分别念而转,真正对于诸佛菩萨的经论进行思维和听闻的人,可以说是寥若晨星。
因此,希望大家首先应该清楚趋入大乘法的真正途径,如果不想解脱或者不想真正获得利益的话,也就没必要白费唇舌。但是真正想获得法利,对此处所讲的途径一定要铭记于心。
当然,只是听闻经论、了解它的内容还不足以经行地道,而必须对真义如理生起定解方能彻断自相续的颠倒恶念。
仅仅听一两部经论,或者大概了解一下其中所讲的内容,想要经行五道十地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如理如法地听闻,然后再详详细细地思维,并且身体力行、亲身体验,这样一来,可以彻底断除自相续中根深蒂固的各种常乐我净的颠倒分别念。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故而,应当随入三察清净圣言与依量成立的理证之道,自己生起殊胜的解信,以不随他转、不被他夺的广大慧眼亲睹过去未来诸佛出有坏所由经的通衢大道,义无反顾而踏入。
对于上述一段文字,大家应该再三领会。作为修行人,必须通过如理如法地闻思修行,才能斩断自相续中的各种恶分别念。因此,我们一定要趣入以三观察[1] 得以清净的真实的佛陀教义。
比如,有些人说的语言,从现量角度有现量的妨害;从比量角度,有比量的妨害。但是,佛陀的教义并非如此,既不会有现量的妨害,也不会有比量的妨害,而且,任何教证也无法遮破他的观点。
因此,在这个世界上,通过三观察得以清净的唯有佛陀的教言,我们应该趋入此清净的理证之道,并且生起殊胜的定解。
这段话的内容非常深,希望你们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好好领会。此处说,通过三观察清净的佛经教义和以量成立的理证智慧,我们应该对此生起解信。
比如《释迦牟尼佛广传》,它虽然类似于一种故事形态的长篇小说,但是这种论典,依靠三观察已经完全得以清净了,因为它在现量、比量、教量方面无有任何妨害;而且,对于这一论典,自己在闻思修行过程中,依靠自己的理证也已经得以清净,最后在自相续中可以生起真实定解。
大家对中观也好、《释迦牟尼佛广传》也好,自己已经生起了殊胜的定解,获得了不随他转、不被他夺的广大慧眼,以此能亲自见到未来过去出有坏所由经的通衢大道——这就是获得佛果的真正大道。对此,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趣入。
那么,他们通过何种方式来趣入呢?依靠不随他转和不被他夺这两种途径趣入此大道。
其中,并非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而是凭着自己理证智慧的力量而坚信不移,无需依赖他人或仰仗他力,独立自主,即是所谓的“不随他转”;
讲其他论典时,我说《中观庄严论释》当中讲到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定解,一个是不随他转,一个是不被他夺。此处,首先解释了什么叫不随他转。
所谓的不随他转,即并非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而是凭着自己理证智慧的力量,对佛法的教义、对中观的教义深信不疑。而且,不需要观待任何他力,自己已经对中观真正获得了定解,完全可以独立自主。
比如对因果这一道理,首先自己闻思,最后完全相信一切万法都是有其因必有其果,或者人的确有前世后世。这时,不需要依靠其他论典也不需要任何人,自己完全具有一种独立自主的定解。
在座的很多道友,学习《中观庄严论》以后,尤其对佛教的真理、中观的见解、名言中万法唯心或者前世后世存在以及《大圆满前行》所讲的三宝加持等各种各样的内容,能不能获得一种不随他转的定解?
如果真正获得了不随他转的定解,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都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人。
由于获得了解信,一切邪魔外道也无法使之背其道而行称为“不被他夺”。
无论对正法、对因果或者对三宝的加持等,对佛教方面的一切教义,自己真正获得了不可退转的信心,一切邪魔外道也不可能改变你的想法。
比如学习宁玛巴的大圆满,自己相续中已经获得了坚信不移、不被他转的定解,这时,任何邪魔外道都不会使你背道而行。
这里的“邪魔外道”,不一定是我们经常说的魔鬼。《现观庄严论》中讲到了四十六种魔业,凡是对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碍的,都称之为魔业、魔的幻变。这些邪魔根本不可能间断自己的见解和修行,最后获得这种境界时,就已经生起了不被他夺的定解。
文革期间的有些人,别人说:“三宝无有功德、佛法都是假的。”他就人云亦云:“对对对,三宝没有功德。”在他的相续中,如果具有不被他转的定解,别人无论怎么说都不会随他而转;
如果有不被他夺的定解,魔力也好、外道也好,或者外面的势力无论多么强大,自己的定解也不会随随便便被别人转变。
有些道友本来是学密法的,到了其他道场的时候,别人说:“密法不好……”因为他不具足定解,于是也跟着说:“对对对,密法的确不好。”最后把密法完全舍弃。这种人,既没有不随他转的定解,也没有不被他夺的定解。
所以,不论学任何一个宗派,于自相续中生起这两种定解是相当重要的。否则,我们天天闻思、天天念经,也是随风飘荡,没有很大的意义。
尤其学习密宗的个别道友,对于自宗的见解根本不在乎,认为宁玛巴也可以、格鲁派也可以、禅宗也可以……什么都可以。这种人,见解也不稳固、性格也不稳固,只要有好吃的东西就跟着去吃,完全没有自己的主张,这种人非常可怜!
宁玛巴当中,以法王如意宝为主的高僧大德们并不是这样,他们自相续中的见解,哪怕遇到生命危险也不会舍弃。
比如我学宁玛巴 、学大中观,这种见解有真实的可靠性,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任何人拿着兵器刺着我的心,我也绝对不会舍弃,必须生起这样的定解。
否则,今天遇到一位格鲁派的上师,就说:“你是不是要传最殊胜的密集金刚,那我要去修一修。”然后,遇到一位外道的导师修丹田,就说:“这个不用吃饭、不用穿衣服,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法。”这种人,自相续中根本没有定解,因此,很容易被诱惑。
我非常希望,在座的道友们,在闻思过程中应该详详细细地观察,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定解。在一生中,对于佛法,真正通过自己的智慧研究,就好像糖的味道是甜的,自己已经真正品尝到它的味道以后,不需要听任何人介绍糖的味道。
所谓的佛法,通过自己的苦行,真正融入自己心间的时候,别人无论如何制造违缘,自己也绝对不会舍弃的。
如果不具足定解,暂时一两年在喇荣山沟里闻思,下去以后,到马尔康就开始换上一套西装,到了成都就已经开始飘飘悠悠的,随着自己的各种恶劣习气而转。
因为很多人无始以来的习气特别强烈,暂时一两个月或者三四年的闻思修行,不一定会斩断相续中的很多烦恼云雾,因此一定要在自相续中生起不随他转和不被他夺的定解。
具有如此慧眼的修行人,于正法得到更超胜的定解,摈弃假法非法,
现在世间上的各种书籍、各种观点多如牛毛,但是,具有此二慧眼的修行人,就像《定解宝灯论》所讲的一样,已经对正法获得了更加超胜的定解,因此,对一切邪知邪见、邪分别念全部都可以摒除。
获得辨别法与非法的智力,
辨别法与非法的智力,很多人刚来时可能根本不具足,但是在学院呆过几十年的人,应该获得了不被他转的定解,这也是上师三宝和传承上师们的加持才能获得的。
如同明目者现见色法一般。
对于整个佛法的优越性,自己已经完全获得了一种领悟,就好像明目者见到自己面前的瓶子、柱子一样,无论别人如何说佛法不好,对你也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损害。
关于此理,正如怙主弥勒菩萨所说:“以理观察妙法者,恒时不被魔所障,证得殊胜摈除他,不被他夺成熟相。”
不被他夺定解已经成熟的相是什么呢?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第九品中作了如此讲解。
这部《经庄严论》的确是非常殊胜。法王如意宝也曾经说:“如果能传一遍《经庄严论》,我一辈子中的愿望已经圆满了。”当时,法王如意宝传讲《经庄严论》的时候,担心会出现违缘,也让我们念了很多经。
《经庄严论》这部论典为什么如此殊胜呢?无著菩萨、麦彭仁波切他们所写的《经庄严论》讲义中都说:这部论典完全具足整个大乘所有深广法门之功德。
谁如果传讲《经庄严论》,这个人已经具足了传授整个大乘法的功德;谁如果听闻《经庄严论》,也有听闻整个大乘法的功德。
现在众生的寿命非常短暂,所以,传讲和听闻具足非常大功德的法要,对我们来讲很重要。这也是我们今年传讲《金刚经》和《经庄严论》的原因,因为整个大乘般若可以包括在《金刚经》和《摄集经》中。
传讲《金刚经》的功德也是相当大的,我传讲《金刚经》的那段时间,也许你们也记得,别人问“念什么经”,我说“念《金刚经》”;“对死人念什么经”,“念《金刚经》”;“对活人念什么经”,“《金刚经》”;“我供养什么”,“你供养《金刚经》就可以”……一直都是这样讲的。
今年半年的教学计划当中,如果没有出现违缘,非常希望《金刚经》和《经庄严论》能够讲闻圆满。这样一来,你们获得真正的人身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但是,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听闻此种大乘法的机会很难遇到,大家应该祈祷护法神和上师三宝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加持。不然,在末法时代,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猖狂,很多善法非常难以成办,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想要圆满如此殊胜的大乘法要是非常困难的。
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说:“以理观察妙法者。”这是讲不被他夺的因。也就是说,如理如实观察一切深广法门的教义,即是不被他夺之因。
“恒时不被魔所障”,就是不被他夺定解的本体。生起这种定解以后,外面的各种邪魔外道和违缘都不会对这个人有损害。生起不被他夺定解的作用是什么呢?“证得殊胜摈除他”。
通过在善知识面前如理如实地听闻,并善加观察,即是所谓的因;任何邪魔外道或者各种各样的人和非人,都不会夺走自己的定解,即获得了不被他夺定解的本体;
最后,在自相续中真正出现了殊胜的境界,就像日光出现时,一切黑暗都会自然而然摈除一样,所有智慧的违品也会马上摒除。具足了上面所讲的三种条件,说明不被他夺的定解已经成熟了。
唐译《经庄严论》中说:“深观妙法理,诸魔不可夺,能与异部过,说坚成熟相。”这里面的翻译方式稍有不同,但要义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要明确,所有正道务必要先了知、现见,再实地修行。反之,自己尚未获得定解的同时盲修瞎炼获证果位的正道是绝不可能有的。由于此理是二量论证的核心,
正如《定解宝灯论》中所说,见解还没抉择就一味盲修瞎炼的话,想要证得佛果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而只要把握住这一要领,依此不假勤作自然而然便会对佛陀深广经教的整个大乘生起解信,
学院中的很多堪布、活佛,不论到哪里去,在佛教的教义上,这些人可以说战胜一切。即使学院不是特别出名的堪布,到了其他佛学院、寺院的时候,与他们的智慧相比较,也的确具有很多不共的特点。
我想:这一方面是法王如意宝的加持,另一方面,依靠《定解宝灯论》、《中观庄严论》这些非常好的窍诀书,在自相续中已经获得了完全独立自主的定解和智慧。这样一来,不论你在哪个环境、哪个人群当中,都可以散射出智慧的火光。
智慧将从方方面面得以增长,好似星星之火燎焚森林一般。
所谓不被他夺的定解,表面看来似乎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焚烧森林一样,我们相续中哪怕对因果、对佛法生起如星星之火一般的定解,对整个万法的邪见密林也会被全部焚烧无余。
所以,在自相续中生起如此殊胜的定解极为重要。
--《中观庄严论解说》第12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