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共同学习】能断 035:“有”“无”是一种矛盾吗(十四品) 返回

【共同学习】能断 035:“有”“无”是一种矛盾吗(十四品)

 

 

《金刚经》主要抉择的是般若之功德,究竟来说,暂时的布施等五度就像盲人行路一样,最后一定要靠智慧度,才能到达解脱的彼岸。

——索达吉堪布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 之十八

 

“有”“无”是一种矛盾吗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如来所得之法,既不是有,也不是无。

 

乍一看来,似乎这里有点矛盾,因为按照平常人的思维,不是有,就应该是无;不是无,就应该是有。其实不是这么简单,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性后,才知道那种境界多么不可思议。

 

“如来所得之法”有多种解释方法,从一方面而言,如来在因地时舍弃过很多次头目脑髓,经历了难以忍受的苦行,最后获得了甘露妙法,这就是如来所得之法。

 

这种甘露妙法是诸法的本性,也是一切法的实相,但它不是实有的东西,用胜义理论观察时,并没有所得之法,因此“此法无实”。不过,它也不是完全没有,因为在众生的迷乱显现面前,因果不虚、轮回痛苦、人身难得等都真实存在。

 

佛陀所说的“万法无实无虚”,其中有甚深的意义:在名言中,如幻如梦的显现真实不虚,能取所取没有消于法界之前,这些都是存在的,但在胜义中,实质性的东西丝毫也没有。《四百论》云:“以世间少有,于胜义都无。”

 

因此,从世间角度来说,一切都是“无虚”的,但以出世间智慧来衡量,一切都是“无实”的。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假如菩萨的心执著于法而行持布施,就像在黑暗中行路一样,什么也看不到。如果菩萨不住任何法相而作布施,如同有眼睛的人在白天看色法般一清二楚。

 

有智慧的菩萨以三轮体空的境界来行布施,这种布施是最圆满的。无论五度中的哪一度,都要以智慧度来摄持,否则,就像盲人在黑暗中摸索一样,无法得到究竟实义。

 

《大智度论》云:“五波罗蜜如盲,般若波罗蜜如眼。”

《入中论》言:“如有目者能引导,无量盲人到止境,如是智慧能摄取,无眼功德趣圣果。”

永嘉大师说过:“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佛子行》亦云:“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金刚经》主要抉择的是般若之功德,究竟来说,暂时的布施等五度就像盲人行路一样,最后一定要靠智慧度,才能到达解脱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