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佛道
茶道·佛道
朗读:妙音01 配乐:妙乐01
手
记
朗读者手记:
2019年1月26日,首期《学子沙龙》春节特辑正式通过YY推出,我有幸担任策划、撰稿并主持。《茶道与佛道》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现在拿出来与未能参与到那期沙龙的各位听友和读友诸君分享。
那时想做《茶与佛》这个题目还有一层考虑:举国上下喜欢喝茶的大有人在,相信其中信仰佛教的不多。但若将茶文化所包蕴的内涵稍微挖掘一下就会发现,茶道根本离不开佛道。
且莫说饮茶,深入研究一下中国的建筑、绘画、诗歌、书法……,会很自然地发现,它们当中没有哪一个能完全脱离佛教而独立存在。甚至我们口中习惯性的语言表达也有很多都是来源于佛教。这么多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早已深深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我们如何能反对,如何能剥离,那与我们早已血脉相融的一体呢?
无论独处亦或有客自远方来,一杯茶在,水花热情洋溢,茶花激荡回旋,一切都会显得生机勃勃、饶有兴味。
茶是我们的良朋,对于修行者来讲,更是不可缺的密友。
茶道其实也是佛道。为什么这么讲呢?
且不说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本人便是改野生茶为栽培茶的专家;不说茶圣陆羽与他的《茶经》本身便和寺院有极深的渊源;不说“饭后三碗茶”的“和尚家风”;不说“茶道”这个词本来就出自唐代高僧皎然那几句饮茶诗:“一饮涤昏昧,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我们来说说饮茶本身到底对修行有哪些助益呢?
陆羽《茶经》中讲:“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说:“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
为了保证我们得以头脑清明、身心轻盈地投入修法,看来,手边常备一杯茶是大有裨益的。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更是一语道破,茶的本意与佛之教旨原来皆是打破一切隔阂与障碍的明朗天地:
“ 佛之教即茶之本意……茶道之秘事在于打碎了山水、草木、茶庵、主客、诸具、法则、规矩的,无一物之念的,无事安心的一片白露地。“
茶道的精髓并不在于繁琐和精致,或者茶具的奢华昂贵,而在于它的朴实与平常,清淡中自有回味,就如我们长长久久的修行。
千利休大师讲:
“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当我们品味这段话如品味一杯茶,在这杯色声香味触氤氲游舞着的茶碗中,有没有感受到一份饥食渴饮困来眠的天真自然?
让我们在这纷繁热闹的传统佳节,慢慢地,简简单单、安安静静地喝一杯茶,重拾那个静定安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