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笔记(2)
【相关资料1】
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BayerischeStaatsbibliothek)为德国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其对汉籍的收藏约始于十七世纪,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982-1983年,该馆出版了《东方图书》(Das Buch im Orient)一书,著录了20余种中国古代文献,包括1件《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片,2件敦煌写本,五代至清代的多种古籍善本,以及清代诰命等档案类文献。各书均有较详细的提要,部分附有图版。1984-1987年,该馆又陆续编辑出版了《东亚收藏品目录》(Katalog der Ostasiensammlung),以卡片影印的形式,著录了28000多种中文藏品,其中大部分为现代出版物及北平图书馆善本书胶片等,但宋代至明代刻本仍多达一百部以上。此外还有敦煌写本及一些书画艺术品,如一件被褚德彝称为“河阳妙绘”的宋代郭熙画作[1]XI。1991年,该馆东亚部杜亚风(Alfons Dufey)又编有《巴伐利亚图书馆藏东亚古籍》(Die stasiatischenAltbestände der Bayerischen Staatsbibliothek),该书未收录敦煌写本与清代档案类文献,但对该馆的刻本汉籍收藏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近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巴伐利亚图书馆所藏汉籍的关注程度亦日渐增长,如张西平教授《德国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述录》[2]160-166,概述了该馆收藏汉籍的历史,其收藏的重要宋元明刻本与明清时期耶稣会士中文著作藏本。
其德高大。如须弥山。智慧深广。犹诸大海。
【相关资料】
《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中说,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由旬,长度单位,有一由旬等于四十里、六十里、八十里等说法),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
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
降伏众魔。摄诸外道。使令清净。
具足诸力。无碍解脱。
【相关资料】
《菩提道次第广论》:
谓于二十一岁以内,学习内外四共明处:声明、因明、工巧业明及医方面,善巧究竟。特如大卓龙巴云:”十五岁时,仅闻一次正理滴论,与一黠慧戏论外道兴辩,令彼堕伏,美誉遍扬。
被阿底峡开除的梅志巴
作者: 多罗拉他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来源: 《密宗大成就者奇传·七种受教传承稀有宝源语》
梅志巴也叫梅志嘎巴,曾是外道婆罗门的班智达。后来他遇见了那洛巴尊者,遂趋入佛门。他在那洛巴前获得教言和灌顶,并在那烂陀寺出家。
他依止象冉那阿嘎绕、仙得巴那样的许多大成就者为上师。他自己也成为一位班智达,住在印度第二大寺院布扎马西拉的一个叫证雅的殿堂里,一边从事班智达的事业,一边修行,终于现见了金刚瑜伽母的尊颜。
尊者意识到增上等持助缘的时机已经成熟,开始私下行持秘密行为。一天,一个沙弥看见上师与女人一起喝酒,于是向僧众揭露了此事,僧人们哗然,便开始寻机对尊者进行攻击。尊者用神变从嘴里吐出白色乳汁,而让那位沙弥口吐美酒,见此情景,弟子们既震惊又迷惑不解,通过这一行为,终于使一场风波平息了。
可是不久,尊者正在和女人喝酒时又被管家等人撞见,他们刚要惩罚他,却见酒杯里明明是乳汁,女人也隐没不见,而只有一只金刚铃。从此,管家等人便悄悄地尾随在尊者身后,以便监视尊者。一天,当他们突然出现在尊者面前时,尊者来不及用密咒变幻酒和女人,便因此而被僧众开除了。
他离开寺院,在恒河上铺上皮垫,渡过了恒河。
据说,当年开除梅志巴尊者的管家就是阿底峡尊者。后来,为了忏悔此罪,阿底峡尊者在烈日下长途跋涉,拜揖尊者。他在尊者前聆听佛法,并答应尊者来藏地弘法。在后来的日子里,尽其一生,阿底峡尊者从未间断做小泥塔,即使在藏地的马背上。(据说,阿底峡尊者曾问梅志巴尊者:“我当时那样开除你,怎样才能净除这个罪障呢?”尊者说:“你必须承诺做两件事,一是去藏地弘法,二是每天都要做小泥塔,不可间断。”)
虽然尊者拥有无边的瑜伽神力,但他还未彻底证悟。后来,本尊授记,吩咐他去吉祥山寻找夏瓦日巴。他动身前往南方,途中,遇到了萨嘎拉王子,两人一同到了吉祥山。当地人都说,夏瓦日巴是古代的成就者,怎么可能找到呢?可尊者毫不动摇,每日坚持不懈地祈祷。六个月后的一天,夏瓦日巴终于出现了。
尊者在他们面前解下发髻,长长的头发垂落双肩,肮脏的发丝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虱子。他的两个妃子——优嘉和歌乐,在他的头发里寻找虱子,把它们抓进嘴里嚼吃,并发出“啪”“啪”之声。王子立即在夏瓦日巴尊者的足下顶礼叩拜,梅志巴却犹豫不决,有些退失信心。夏瓦日巴尊者对王子传授“阿呀,匝拉,哇啦和”的词语时,王子当下解脱,顷刻间变为虹光之身,环绕尊者,冉冉而去。
见此情景,梅志巴周身汗毛悉竖,油然生起极大的信心和欢喜,他刚要向尊者五体投地,又见两位妃子开始杀野猪、孔雀和其它野兽。梅志巴不能相信自己双目所见,他的信心又一次动摇。此时,夏瓦日巴一弹指,妃子们消失不见,野兽也无踪无影。尊者为梅志巴灌顶,赐予他教言,梅志巴当下现见法界深奥实义,生起俱生大智慧,成为无量空行和勇士的主尊。
他暗忖,“我应该先修成宝剑等共同八悉地,成为寿命自在住世数劫的大持明者,然后依靠圣物继续修行,那时,一定会出现奇妙的明相。”
夏瓦日巴尊者手结契克印,一跃升入虚空:“即使你能做到那样的幻化又怎样?”尊者开示道,“你应当为众生广说真如实相义。”
梅志巴尊者于是前往印度中部。有些藏地学者认为:尊者后来曾与上师仙得巴进行过辩论,但这种历史传说并不符合实际。我的上师说,在印度圣地并没有这样的传说。当时,我向上师请示藏地的一些说法,上师说:“波志桑那巴,塔呀,沙马呀,佐贼思德沙塔嘎亚。”
意思是说,看来,是狗对藏人那么说的。哪里会有舍弃誓言的成就者和修行人呢!由此可知,这些说法只是藏地愚者的道听途说罢了。
按照藏地智者的说法,梅志巴尊者在印度中部为当地人传授不作意法门。当时,有人表示怀疑,尊者向他们详细诠释了这个法门的依据和来源,它出自一本古代秘籍。有些人提出,那不是续部,不可以作为依据。尊者又为他们宣讲了出自《喜金刚》和《密集金刚》的教证,有人询问这些法门的出处,尊者为此造了《自在决定论》,让他们领受住于寂静山林和天然岩窟宫殿,享用无尽法藏的喜悦和窍诀。
尊者在清凉尸陀林宣说了许多夺识法法门,他的一切所欲都由马哈嘎拉本尊为他提供。马哈嘎拉为他从百千万由旬以外的上空带来无以数计的器情世界之珍奇美物,也将马拉维国王的女儿从虚空中带来,后来,她成为著名的空行母亘嘎达拉。
尊者主要住在东方歌萨拉森林中,空行母有时变成狐狸接受食子。尊者的身体千变万化,可以显现各种不可思议的奇妙身相。由于曾两次在夏瓦日巴面前退失信心的缘故,尊者未能成就虹身。他七十岁圆寂,在中阴时获得了殊胜的大手印果位。
那洛巴圆寂时,尊者的弘法事业开始了。虽然尊者没有那洛巴那样的名声和著名弟子,但他一生中最大的利益众生事业也可以和那洛巴相提并论。当时在印度圣地,他的追随者很多,只是后来他的传承弟子逐渐衰弱了。但在北方的尼泊尔和西藏,他的法脉极为兴盛。
当时菩提光是国王。阿底峡尊者到了藏地以后,刚开始菩提光特别赞叹,很开心,他的想法是把藏地的佛教变成以戒律为主的显宗。但是阿底峡尊者不答应,他要同时弘扬显宗和密宗。国王并不支持,准备送阿底峡尊者回印度,结果到了尼泊尔。本来按照度母的授记,在那里会遇到斯巴嘎绕,也就是仲敦巴(འབྲོམ་སྟོན་པ།),但是一直找不到。后来阿底峡尊者实在没办法,准备返回的时候,遇到了仲敦巴。他们就一起回到藏地。仲敦巴还是很厉害,他的翻译主要是自学的,主要是通过网络,开玩笑。仲敦巴当翻译,阿底峡尊者60岁(1040年)时来藏地,72岁(1052年)示现圆寂,以《菩提道灯论》为主,前面是显宗部分,后面是密宗部分,把显宗和密宗一起弘扬。我们以前也翻译过。后来宗喀巴大师的显宗部分是《菩提道次第论》,密宗是《密宗道次第论》,阿底峡噶当派在整个藏地得以兴盛。因为这个原因,后弘时期的佛教再次兴盛。
作为经常跟度母能像人与人之间一般对话的、这么了不起的大德,在显现上,一生当中的有些行为,也带来很多麻烦;后来到藏地时也发生了一些想象不到的事情。包括看当时的历史,当时的藏地,刚开始像达摩祖师刚来汉地的时候一样,汉地的国王当时刚开始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任何一个地方,可能有些君主非常支持佛教,有些君主可能支持某个佛教里的显宗和密宗。如果得到他的支持,暂时也得以弘扬;一旦没有他的支持,弘扬的范围不是很广。
菩提心在藏地的弘扬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因为阿底峡尊者在金洲上师那里真正生起了菩提心,以这个原因,哪怕是他一个人,他的力量可以在整个世界绽放。这里讲到摄诸外道,摄诸其他的众生,让他们的心得到清净,像阿底峡尊者那样,从形象看,像人一样的,但实际上是真的得地菩萨。但是在显现上,他们跟我们有些几乎相同的经历。我们个人发了菩提心、学了佛以后,也可能不一定特别顺利。
像阿底峡尊者,在一个时代中非常伟大的一个人。包括现在虽然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在每个人的心目当中,依然特别敬仰,而且这种敬仰并不是源于他的名声。他的窍诀一直一代代相传,包括现在全知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阿底峡尊者,祈祷他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心里可以得到不同的智慧和悲心,这也是菩萨的威德力、智慧力、慈悲力。
安住不动。念定总持。乐说辩才。
【相关资料】
《大智度论》:释七种辩才
行般若波罗蜜,于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
有人虽能捷疾,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利,是利辩。
说诸法实相,无边无尽故,名乐说无尽辩。
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问难断绝者,名不可断辩。
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为说法,名随应辩。
说趣涅盘利益之事故,名义辩。
说一切世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世间最上辩。
四等六度。无量方便。一切法义。无不具足。
随顺众生。转不退轮。示有无智。善解法相。
现入三界。五眼所见。知众生根。
五眼在《俱舍论》等小乘论典中没有提及。因为萨迦派的果仁巴说:“六通,小乘行人可以得到;五眼,只有大乘圣者方可获得。”佛经亦云:“若欲获得五眼者,当勤修六波罗蜜。”
五眼的因、作用、范围、本体等,在《现观庄严论讲义》和《大乘阿毗达磨》中有详细介绍。本来,《文殊真实名经》和《胜乐金刚》的讲义中说,佛陀的功德无边无际,六根可以互用,身体的哪一部分都能了知一切外境。但此处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宣说佛陀具足五眼功德。经云:“菩萨摩诃萨,若修习五眼,则获无上圆满正等觉果。”
〖肉眼〗:在资粮道时获得,其因是前世供灯、修等持。肉眼能照见一百由旬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内的粗细众色。历史上也有些大成就者获得了肉眼功德。如《大圆满前行》中记载,国王松赞干布为将正法发扬光大,决定建造寺庙,在寻找净地[1]上师时,去请问国师酿万登珍桑波。国师依靠肉眼通,了知印度东方有大堪布菩提萨埵,于是国王迎请他作为净地上师。
〖天眼〗:加行道以上都具有,其因是行持有漏善法,或修持禅定等六度。天眼能照见十方众生的前生后世、投生何处等,对自他一切众生,包括地狱、饿鬼的前后世是什么,全部能够一一现见。现在的瑜伽士、空行母,有些真正有天眼,有些只有与天眼相似的神通。《智者入门》的说法与此稍有不同,论云:“天眼的功德,是能照见无边色法。”
〖慧眼〗:一地到十地菩萨入定时具有,其因是修持无漏善法、行持六度而获得。慧眼能如实现见万法的本体——胜义法性。当然,我们平时所说的慧眼,大多是将智慧喻为眼目,跟此处的定义不一样,此处的慧眼是一地到十地菩萨入定时才有。
〖法眼〗:一地到十地出定时具有,其因也是修持无漏善法,行持六度。法眼能如理通达教法和证法的意义,了知与自己等同者、比自己低劣者的根基。比如二地菩萨能知道一地菩萨以下的众生根基,其上境界则无法通达。
〖佛眼〗:得佛果时具有,其因是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佛眼是以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彻见万法胜义谛与世俗谛的本性,其范围广大无边、不可思议。《现观庄严论》讲义中说,一地到十地之间可以得到相似的佛眼。
通过以上这些介绍,大家应该明白,佛陀完全具备了五眼。
——节选自索达吉堪布仁波切的《金刚经开示录》
威德无量。盖诸大众。
禅定智慧。以修其心。
相好严身。众相第一。
心如虚空。
舍诸世间所有色好。达诸法性。
圣大解脱经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 上
其德高大。如须弥山。智慧深广。犹诸大海。降伏众魔。摄诸外道。使令清净。具足诸力。无碍解脱。安住不动。念定总持。乐说辩才。四等六度。无量方便。一切法义。无不具足。随顺众生。转不退轮。示有无智。善解法相。现入三界。五眼所见。知众生根。威德无量。盖诸大众。禅定智慧。以修其心。相好严身。众相第一。心如虚空。舍诸世间所有色好。达诸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