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28*甘露丸 返回

《极乐愿文大疏释》28*甘露丸

宝智 今日当精进 2020-04-16




居士要受持一分以上的戒律 

在家居士们要受持一分以上的戒律,以便在相续中播下戒律的种子,这一点相当重要。倘若连这个基础都没有,那不要说获得解脱,来世连人身也很难获得,因为许多经论中都说,转生善趣的根本就是受持戒律。

 



  戒律的约束有意义 

从某个角度来讲,戒律是一种约束,与不受戒相比,受戒后可能会觉得不自由,但有智慧的人知道,这种约束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每天在散漫放逸中度过,这将导致今生来世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如果好好持戒,即生会享受到身心的宁静和快乐,来世也能得到善趣的安乐和解脱,而且修持善法的力量也会极为强大。



 

夸夸其谈无实义 

相续中具有清净戒律等功德远胜于表面上的能说会道。今后大家要从清净戒律开始,多多少少得到一些内在的功德。否则,依靠表面的夸夸其谈,你可能会博得许多人的赞叹,但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内在的空虚。


我遇到过不少佛教徒,有些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听了他的讲法我都觉得:这个人真了不起,如果他当法师,可能会利益成千上万的人。但实际上他只会空谈,内心并没有真实的功德,暂时好像很了不起,但日子一久,经不起外界的风吹雨打,最终会沦落到非常可怜的境地。



 

从根本戒律入手来护持佛法 

戒律是一切安乐与功德的根本。从总体而言,佛教的基础就是戒律,如果戒律存在,佛教就存在,戒律隐没,佛教就隐没;从个人而言,如果有了戒律,其他功德会自然而然生起。


末法时代的恶相就是戒律逐渐隐没,如果想护持佛法,就必须从清净戒律入手。现在已经到了末法时代,总的教法尤其是戒律如意宝已经接近唯持形象期了。大慈大悲的佛陀曾说:“边地魔军蜂拥而至之时,首先律藏如意宝会隐没”……真正能代表佛教的就是戒定慧三学,尤其戒律是佛教的根本,如果这些隐没了,佛教就隐没了。


真正的佛教就是清净戒律和闻思修行。如果一个地方的佛教徒具足清净戒律和闻思修行,这就说明那里存在佛教;否则,即使天天敲锣打鼓,形象上搞得轰轰烈烈,这也不能说明那里存在佛教。

 



顶礼之观想方法 

       

顶礼时,应观想:在前方的虚空中安住着本体为根本上师的怙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被十方三世的一切佛菩萨等皈依处围绕。再观想:自己的右侧是现世的父亲,左侧是现世的母亲,前面是一切怨亲债主,周围是六道众生,这些众生就像被宴请的宾客一样聚集在一处,他们跟随自己一起顶礼,发出嗡嗡的声音来祈祷。


接着观想自己的手掌中有一个如意宝,当合掌于头顶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身,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身障,究竟获得佛的无见顶相;


合掌于喉间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语,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语障,最终获得佛的法语螺音(即佛的金刚语);


合掌于胸前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意,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意障,最终获得佛的智慧吉祥结(即佛的无二智慧);

五体投地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的身、语、意、功德、事业,愿同时净除三门的障碍,究竟获得五身五智。


大家最好能按这样的方式严格观想,如果不能这样观想,也可以简略地观想:顶礼怙主阿弥陀佛您,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罪障、习气而往生极乐世界。这也是个殊胜的窍诀。

 



上师瑜伽之殊妙

要将阿弥陀佛的本体观为自己的根本上师。不仅在这里需要这样观想,在观想任何本尊时,都需要将其本体观为上师。这样一来,形象是本尊,本体是上师,这就是上师瑜伽的修法,能同时得到本尊与上师的加持。

 



包容和感恩怨敌的存在 

(观想时)要将对自己经常制造违缘的人和非人等怨敌观想在自己的前方。《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讲皈依时也是这样要求的。有些人没有其他的怨敌,但经常跟道友发生矛盾,这样的人应该将与自己关系不好的道友观想在前方。在这样观想时,也许自己心里会不太舒服:这个人特别讨厌,为什么让他站在我前面?但毕竟我们是发了菩提心的人,需要有修安忍的对境,所以应强迫自己这样观想。

 



顶礼时的念诵要出声

在顶礼的同时要念佛号或者祈祷文,并且要念出声音,这样可以带动内心的信心。

 



对善法生起信心才会去行持 

佛经中讲的这些公案和道理都是真实不虚的,大家应该对此生起信心,有了信心才会去行持。我观察自相续,觉得自己对善法还是很有信心的,以讲经说法而言,不管净土、中观还是密法,我都非常有信心,也很乐意传讲这些法,如果是世间的物理、化学、法律,那我一点兴趣都没有,也不可能去教这些课。道友们也应观察自相续,看有没有对该生信心的对境生起信心。

 



修持佛法需要长期精进 


听了礼佛的功德之后,有些人当时干劲十足:上师要求每天顶礼一百遍,我十五分钟就能完成,这个标准太低了,我要每天顶礼三百遍!但是他第一天顶礼三百遍,第二天两百遍,第三天一百遍,最后完全放弃。这样虎头蛇尾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的是长期的精进,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修行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在这方面,有些道友应该向藏族人学习,许多藏族人对善法都一种长期的精进。……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许多老人每天黄昏时,都要面朝西方顶礼阿弥陀佛,一辈子都没有间断过。


《弟子规》云:“居有常,业无变。”这是一个很深的教言。世间法如此,佛法更是如此。大家对佛法的信心不要变,修持佛法的行为也不要经常变,要以稳固的信心长期行持佛法。在经堂听法的道友中,有的人听法时一直都非常如法,我对这样的人有信心;有的人听法的行为经常变——今天特别虔诚专注,明天则是另一种态度,我对这样的人就没有信心。


要想长期行持善法,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人的心态有起有伏,身体状况也有好有坏,但无论如何,都要强迫自己行持善法,不能轻易中断。

 



以善巧方便 

引导不信佛众生行持善法

还有些人一边顶礼,一边怀疑:这样做到底有没有功德?以诸如此类的心态礼佛,也能获得天人的圆满安乐。所以,如果有些人的父母不信佛,子女可以骗他们:“我今天很忙,你能不能替我到寺院给佛磕三个头?”如果父母顾及你的情面而给佛磕了头,实际上也造了很大的功德。不仅如此,还可以让父母替自己供灯、供香,这样他们也会积累许多功德。


……在这个故事里,老木匠虽然没有信心,但由于女儿的善巧方便,他日日夜夜挂念阿弥陀佛的工程,最终也被阿弥陀佛接引到了极乐世界。今后我们在度化众生时,也要有这样的智慧。


有智慧的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让不信佛的众生不知不觉地行持善法。比如,你可以把顶礼当做健身运动来推广,现在汉地有许多瑜伽馆,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开一个瑜伽馆,在墙上挂一幅阿弥陀佛像,要求人们首先观想、祈祷这位“瑜伽功祖师”,在教人时,把顶礼编排进瑜伽动作,这样许多人在练瑜伽的过程中顺便就会积累许多功德。

 



‍‍‍ 阿弥陀佛,I miss you 

刚才这个故事还有另一层意思,就像这个老木匠一样,凡夫人非常执著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白天也想,黑夜也想,如果他们能以这样的精进来忆念善法,肯定能获得解脱。……我想,如果自己能这样忆念阿弥陀佛,肯定会往生极乐世界。


法王如意宝曾说:“如果一个人能像思念恋人一样思念阿弥陀佛,此人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今后大家要把自己的心放到阿弥陀佛上,如果生前能经常忆念、观想阿弥陀佛,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觉时都看一眼阿弥陀佛,以生前的串习力,临终时自然会想起阿弥陀佛,这样一定能往生净土。



  学到了,记得要实修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