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板们支一招:用佛教六度思想提升企业文化
两千五百多年前出现于世的佛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几个教授刚刚开始研究的、仅有30多年历史的年轻文化。虽然出现时间悬殊几千年,但在两个文化之间,却可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若能将二者相互融合,则无论对企业的运作,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指导,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正面、积极的作用。因为佛陀的智慧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光明,佛陀的爱心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温暖。
从文化结构上来讲,企业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构成的。其中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当中最核心的灵魂。而精神文化,又建立在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之上。企业的价值观,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存亡与兴衰,所以非常重要。
佛教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融,并不是要求所有企业家都要去学佛、信佛。有没有信仰,都没有关系。能借鉴佛教的智慧,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用于维护员工的心理健康等,都的确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与手段。
浩若烟海的佛教文化,用简短的文笔实在无法一一尽述,此处只能用有限的笔墨,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大乘佛教的六度,也即六波罗蜜多。
波罗蜜多,是外来词,为古印度梵文音译。意即“从此岸到达彼岸”。当然,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个词汇所包含的内容更为深广。对我们而言,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从无到有,从有到发展壮大,都可以比作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
六波罗蜜多,也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第一,布施——是企业的宗旨与使命。
布施即给予。在企业宗旨、企业使命以及企业文化当中,给予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虽然企业的目的,肯定都是为了利润、赚钱,但如果企业的宗旨单单就是追求利润,而没有其他成分,这个企业一定不会生存很久,因为其中缺少了爱心,就像只有硬件,而没有软件的电脑一样。
美国有五个最顶尖的市场销售管理者,其中有一个人叫乔•维特尔。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虽然书中洋洋洒洒地写了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诀窍,就是给予。
企业的发展,需要凝聚力。而凝聚力,又产生于爱心与给予。生产企业能够给予社会的,就是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行业能够给予的,是给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老板能够给予员工的,就是各种关怀与福利。
第二,持戒——是企业的道德底线。
所谓持戒,并不是要企业家们都到寺庙去吃素、念经、受斋戒。持戒的内在含义,是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准则。是要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今横行于世的地沟油、毒奶粉等问题,就是道德沦丧的结果。持戒,是企业的道德底线。有了道德底线,就不会有丧尽天良的事情发生。
第三,忍辱——是企业发展的意志力。
对现代人来说,忍辱尤其重要,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境况,就是物质生活空前发达,心灵自愈越来越弱。心灵危机,已经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不和谐,所以,我们非常需要忍辱。
忍辱精神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则应该变通为以下三点:第一,是为了事业能吃苦耐劳;第二,是在竞争的过程中,对竞争对手的忍耐包容;第三,当任何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新的技术与更新换代新产品出现的时候,都要有敢于接受、承认的勇气,不能因为违背传统或超越自己而一概否定,这也是忍辱包容的一部分。
第四,精进——是企业文化的动力。
无论做任何工作,若能热爱自己的事业,努力用心去做,就叫做精进。精进,是企业文化的动力。如果高层管理者和员工都很热爱自己的公司和事业,企业一定会蓬勃发展。日本在19世纪以后的一百年中,原有的一百多个企业,最后只剩下两个。为什么企业的生命力竟如此脆弱?为什么企业的寿命都如此短暂?就是因为内部没有凝聚力、向心力。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缺乏精进。
第五,禅定——是企业创新的源泉。
虽然了解的程度可能不一样,但想必所有人都听说过禅宗、禅文化这几个字。禅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尤其是近几年,禅文化已经由东方慢慢进入西方,并引起了西方人的高度重视。事到如今,禅文化已经普及到全世界,成为妇孺皆知的心灵文化。但多数人的所谓“知道”,只是对名词的了解而已,至于禅文化当中有些什么样的东西,如何在生活、工作当中合理地应用禅文化,我想了解的人可能并不是很多。
大家都知道,乔布斯之所以能推出全世界一致推崇的苹果系列产品,他的很多重大决策,都与他的修禅密不可分。关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乔布斯的传记当中了解到。禅定,完全可以把一个人的头脑训练到清醒、智慧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去做选择,一定会更加出色地完成企业运作与产品开发。
禅定不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与重大抉择有着高瞻远瞩的指导性意义,而且对企业领导者与员工的精神层面,更有着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试想,在没有禅定的情况下,企业高层如何去面临那么多的应酬?如何去化解那么多的压力?还有心灵空虚、浮躁的痛苦,失眠、抑郁的困扰,以及效率低下的现状?在压力重重、事务繁多的情况下,想做出一个万无一失的重大决策,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通过禅修,就能缓解甚至消除这一切的不如意。而我们平时一直推崇备至、拼命努力去挣的钱,在这个领域却是无济于事的。
第六,智慧——是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所谓智慧,并不是指我们平时所说的在读书、赚钱等方面很有才干等的聪明。智慧和聪明不是等同的,它们的层次和级别都不一样。智慧有着更广更深的内涵,对人生、世界的认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都与智慧密切相关。
发展企业的目的,原本是为了发展经济、造福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如果缺乏了智慧,这些想法都会变成幼稚的空想。
而佛教真正的核心,就在于智慧。佛教与其他任何宗教和学科的最大不同,或者可以说佛教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智慧。
我们相信,即使跨越了两千五百年的漫漫长路,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的今天,佛教思想仍然充满了活力与新鲜感,并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以上是六度思想如何融入企业文化的一个总说,接下来本公众号还将陆续为您介绍六度思想中的每个部分,看看是如何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敬请期待。
该文章属于【“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先和本公众号联系,申请授权。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九册《佛教与商业——企业文化必备的六种准则》
文中小标题为方便读者所加,灰色字为小编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在看”,利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