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辞师之言》 返回

《辞师之言》

一意 求学足迹 2019-03-22


辞师之言

杰美多吉尊者 撰著 

索达吉堪布  翻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传讲时间:2019年3月22日

上师开示:

今天星期五,从下周末始,我们讲《维摩诘经》,下周四五讲《善生经》,主要给在家人修行方面。当然出家人修行佛法也很好。跟世间大多数在家人与佛教观点如何懂得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在佛经中有明确的说明。

以前在部分场合,部分的内容讲过。

说明一下,我没有传承,趁此机会,看能不能翻译成藏语。


之后,去年八月讲过的m法继续讲,今年只剩下最多十堂课。今年上半年的m法,除了去年的人之外不增加任何人,去年的人继续听下去,讲完。

同时,《善生经》穿插在周三和周六,可能这样。


为度化众生,请大家听受佛法,同时发无上菩提心。今天讲短短的比较有意思的教言。因为几年前我得过这个传承,是一个老堪布在年轻时,他的上师晋美多吉,康区比较出名的上师为他写过这段教言。堪布今年九十四岁了,是个没有什么名气,看起来普普通通,但修行特别精进的不错的老上师,没有名声,没有特别广大的弘法事业,一辈子坐在寺院里,与周围极少数的人讲一些引导法。

他1948年离开家乡依止他的上师,上师大概1969年圆寂了。我通过别人问了一下堪布,他大约29岁时回来,1954年。上师为他讲的教言。

我觉得挺有意思 。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堪布完全按照这里面的内容一辈子做修行人。前几年就出版了,我看了一下,问这个喇嘛是不是你?他说是我。我问你有传承吗?他说有呀有呀,上师写的还在我的念诵集里。藏地经历了这么多变革、风风雨雨,一直保存着。一方面,我觉得他一生按照短短的教言以身作则,另一方面一直保存着。离开时,有一个修上师瑜伽的像,还在。这些引起了我的注意。什么样的注意呢?对我而言,曾经依止上师,也给过我佛像,教言,但除了念珠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已经三十多年了,所以从我自身依止上师的方法与老修行人的依止上师的方法、对上师教言的依教奉行还是有差别的。

我很感兴趣,请他为我念个传承。他背诵之后,把书写的给了我。

他们说带着可惜,应该放在哪个图书馆。

当时是个很薄的纸,他29岁时,年轻的时候回到寺院,大概呆了六年。

很多道友,不管在家出家,依止善知识中,可能听了很多法,没有融入心,没有重视,只是当作世间的课程对待,也许到最后法对你的相续起到什么作用,我不是特别清楚。


今天先念传承,然后在字面上作一个解释。




顶礼句

顶礼与佛无别之上师!

首先顶礼与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的上师前顶礼,如果方便时,应该做顶礼。如果不是很方便,可以内心作顶礼。行住坐卧时,早上起来,晚上睡前,很多时候对佛教徒来说是基本的行为,非常重要。吃饭的时候很多道友,先供养三宝,有这样的习惯很重要。

非佛教徒不一定理解,但没必要让他们全部理解。价值观不同,每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行为。


以前磕头时,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有帮助,现在很多人喜欢健身,通过各种仪器让自己健康,这很好。比如跑步,三公里、六公里、十公里,但我不建议走那么多,至少走一公里左右。

经堂附近的道友,长远来讲对你的身体不太好。离经堂远一点,表面上看不好,但无形中是锻炼身体。所以不管在山上也好山下也好,离经堂远一点,运动一下很重要。


当然内心的健康需要佛法的甘露妙药,当然也有一些保健药,药的力量也不可思议的。有的人除了白开水什么都不接触,这种也不一定是对的。

如果你很保守,什么都不承认,有一些先进国家发明的对人体有利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也许是有利的。


首先顶礼佛,用身语意顶礼,对身体和心态都有不可思议的加持。

身体健康,口中念佛号,语言得到净化,没有恶语等,清净语业。心里对佛有恭敬心,心态也是特别清净。现在很多人心态特别糟糕。

一个修行人,表面看是在礼佛,实际上身语意得到净化,这在世间法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跟法王如意宝的《胜利道歌》比较相像,有点不同,首先讲出离心的道理。




正  文


浊世已入佛门者,先如理守妙法戒,获得人身定具义,如来临近涅槃时, 执侍者阿难手言:未来佛法与本师, 唯是戒律予弘传。依教如理护戒学!

上师王浊恶世时,已经入了佛门。首先如理如法地守护戒律。如佛所言先要受持清净的戒律。如果在家人,三皈五戒,经常受八关斋戒。出家人沙弥等戒律,如理如法,如守眼目般护持戒律。

如果受持戒律,获得人身有意义,得到暇满人身,而且受了戒律,没有损坏。那确实人生非常有意义。

《一切不得三昧经》若有持戒,便有三昧;若有持戒,便有解脱 。

《赞戒论》中说,受持净戒,即使没有其他的学处,也不转生三恶趣。

如来接近涅槃时,持阿难的手,说:未来,佛法与佛陀,(我们知道:佛在时以佛为师,佛不在时以戒为师)我转了法轮,为众生宣说了这么多法。我涅槃之后以戒为根本,以戒律得以成长和所有的功德。

戒是一切功德之本。

佛告诉阿难:你要弘传,且要如理如法地守护戒律。当然是针对声闻乘而言。

出家人以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人至少以居士五戒中一两分的戒体进行护持,将来获得人身无有困难,否则有一定困难。


为了善趣得到,戒律很重要;为得解脱 ,修行很重要。如果戒也没有,修行也没有,下一世不知道漂泊于何处。

所以修行人相续中要有戒律,很重要。

现在尤其是网络手机散乱的时代,初学者守持清净戒律非常难。但我们发现,前世与戒律有一定因缘,且今世遇到好的善知识,且有机会在僧团中和居士团体中,有一些在家居士很重视,甚至每到殊胜日守八关,有欢喜心恭敬心,尽心尽力守护。


第一部分,主要讲声闻乘的戒律。佛涅槃后到现在,一直有戒的传承。法王也说,我们学院以清净戒律、闻思修行、团结和合为院训。



发菩提心

大小众善尽奉行,彼亦非是图私欲, 愿行发心摄为要。


大大小小的戒律中,大的放生等,小的简单磕头念诵等,无论什么样的善行,都不要被 自私自利的心摄持。应该以这些善心,愿所有的众生暂时离开三恶趣,获得善趣的功德,究竟让他们证得圆满菩提的果位。以这样的菩提心——愿菩提心,发愿让众生解脱 ;行菩提心,不仅发愿,以实际行动让众生解脱 。这是必要的。


我们平时讲三殊胜时,菩提心、正行无缘,回向殊胜,在实际行动中,大多数人可以,不管到哪里,至少有闻思的基础,知道应该如何做。

有些因为烦恼习气等原因,虽然做得不是特别理想,总的来说,大家知道做善根不以自私自利之心。作为凡夫人不可能没有,但不断改造,重新发心,一直在训练串习,这种心就叫菩提心。

刚开始是有伪的菩提心,后面是无伪的菩提心,到最后自然而然,为众生做善事。要长期训练,不是一天两天。

有些修行人,对结果特别在意,想要短时间要立竿见影。其实任何结果都有因缘,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快,就是要以菩提心摄 持,尽量断除毒药般的心。


可能大德的教言比较相同,他们的修行也是这样的。


有一个经典《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我们这样行持不会损害任何众生,所作所为最好不损害任何人。

有人问你是大乘佛教徒还是小乘?他会答,啊我是发了菩提心的,我是大乘佛教徒。





密乘戒律

求深密宗灌顶法,根本净观粗誓言,总别守戒切莫舍。 

求得甚深法要之后,净观和誓言(前两天的可能要再改一下,定稿)总别守戒。

密乘戒就是要灌顶,得引导法。二者的根本就是清净观。我们学《大幻化网》的人都知道,五蕴也好,四大也好,全是清净的。

人们以为观清净心是不观过失,这是简单的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就是一切万法本来清净,只不过我们不认识而已,我们依靠上师的窍诀明白,这才是清净观。


学大乘法菩提心重要,学小乘法出离心重要,学密法清净观很重要。

密法的根本一个是清净观,一个是密乘的誓言。

有一个总誓言和别誓言——总守护的戒和别过护的戒。基础性是总的,别为五条根本和十条分支誓言。比较清净见解不舍弃,对密宗根本上师要恭敬,同坛道友不舍弃,不放弃手印本尊……

别誓言有根本和支分,还有特殊誓言五种、二十五种等等。


学密法得到灌顶和引导很重要。得法容易 ,后续看没有继续净观见解没有把握好,三昧耶戒没有守护好,我最担心后面的维护。

灌顶很容易 ,有些比较简单,半小时,一小时,长一点几天。重要的是有一个责任,如果没有清净观,功德不一定起到作用,也许对你更不利。


比如一个人考上了高等大学,如果按要求做,毕业,是个光荣。如果没有好好学,甚至开除,在一生中不是很好。


智悲光尊者说入了密宗只有两个前途,就是这个道理。

三个戒律如何用呢?





受持三戒无违理,当依三戒论了知。 

受持三戒没有相违,三个戒体不会互相冲突、抵触 ,而且功德越来越增上,本体不会混淆。开遮方法也是有,


我以前翻译过麦彭仁波切的三戒不相违。反体不同,比如一个人拿宝剑,中等勇敢的胆小的三种人得到的利益是不同的。

戒律也是一样的,以出离心会对轮回产生出离,恶心严禁。菩萨戒时,不仅恶行不行,所作所为利益众生。密乘戒时,不仅不染污自己,而且利益众生,清净观更为超胜。


《禅定休息》中说,声闻菩萨与密乘,三戒之间不相违。


菩萨戒在别解脱戒的基础上,利益众生。密乘戒在此基础上,转为道用。作用是不同的。

不但不相违,而且功德增上。这在《三戒论释》中有讲。好多道友在学。居士团体中只是学居士戒,菩萨戒大家都可以学。密乘戒也可以学。

以前法王如意宝特别重视,在十多二十年前翻译过。希望明白三戒论的道理。


上面从三个方面讲了清净戒律,下面讲真正的修行。




立誓依止寂静山,切莫放逸懈怠行。

 

当时堪布离开时,可能发了誓言,依止清净的地方。

这里说,我们来讲应该自己立下誓言,即生中依止寂静的山,远离散乱的城市人群。即使住在寂静的地方,心是散乱的,修行也没有什么用的。整天玩手机,看碟片,虽然 在山里,但比其他人更可怜。

有一些修行人,虽然远离了红尘,甚至在闭关时,有一个人听说看了七十多集连续剧,这种闭关是很可怜的。

这种闭关不叫闭关,不如到城里。

当然城里人到寂静的山中有一定困难,但是不要特别散乱。山里人也不要过分远离人群,不然生活有困难。


这是对出家人的教言,一辈子在寂静处不散乱是很好的。有的人问,要不要下山,头好痛,心态也不好,呯呯跳……不知道是顺缘还是违缘。

这里要灵活使用。不管在家出家,过度散乱是要放弃断掉的。


有时我们自己抱怨:要发心。可能是借口,真正的心是在自己身上。不散乱很好的。


前些日子我寒假时,自己写了小小纸条,有的人留言说:这样时间长了肯定做不到的,我有经验。我当时想,他有散乱的经验。

其实我这样的做法不算精进。永明延寿禅师的《自行录》,有108个佛事,每天做108个行为,特别多,看着不知道怎么过的。早上念法华经、华严经的经行品,般若经……好多好多咒语,每天十万佛号,晚上还讲经,白天要写宗镜录。一生念了一万三千遍法华经。他是怎么做到的?不睡觉也很困难。


有时候时间就象鲁迅先生所说,象海绵里的水,可以挤出来,可我们好象总是挤不出来。有些人借口忙,确实有些特别忙,但最后我看特别忙的部门,样样考试得奖。其他不是特别忙的反而没有什么进展 。


有的人看一些没有意义的碎片文化,落于一种落日的心态中。看身口意要有一种勇敢的心态。每天看外在的宣传片,确实活在一种无聊中,就叫做懈怠。


希望修行中长期精进,如果实在不行,每天听一些课,修一些善法。我看每天听课的道友,现场的道友,我还是认可以的。


不要一开始精进,一直下滑,最后落入万丈深渊中,可惜。我们遇到了那么好的善知识和显密窍诀,所以大家要尽量不特别散乱,不要一两天特别精进,过了两三天,为了补充,翻倍地睡懒觉。



得诸法藏大圆满,无上最密灌引导, 无有戏论唯实修,专心信解敬祈祷。

基础是得到密藏的法要,最无上的,无有戏论的法需要通过实修来证悟,否则无法获得。一定要专心致志、信心和恭敬心来祈祷。因为大圆满信根和敬心非常重要。否则 证悟很难。所以要经常祈祷。

我85年出家,86年到多芒寺,从堪布那里得到一个传承,想下山传法。堪布说,你现在年轻,好好祈祷,不然分别心很难。这句话一直记在心里。




勤深界觉双运教,今生来世定无欺。 

另一个,大圆满一定会得果的。精进修行无二法门,今年来世一定会获得成就,无有欺惑,是绝对的。当然如果没有修行也是得不到的。

就象莲花生大士,也是一种修行。如果真正修行大圆满,才会真正明白莲花生大士。这种无欺的因果,需要一段经历和努力 。当然有的人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对密法不理解,包括藏地也有。


以前有一本书,写了……(上师出示一本书)

对大圆满修行没有成就,去了显宗,会一些教理,诽谤大圆满,晚年时舌头糜烂,受了很长时间的苦,后来家族一代一代变成哑巴,非常可怜。这本书里写得很清楚。(上师念)

业染污到家族中,为了保护自己,即使不懂,也不要诽谤,否则也许会有严重的后果,要记住。


修行加行

时而为增修境界,耳传道用分有寂, 随自觉受精进修。

包括大圆满前行中的很多修法,转为道用。还有区分有寂,一会儿观轮回,一会观一些行为。

随自己的觉受,来精进修行。


次第修行

觉性自现者罕见, 显现境之渐悟者,于生圆处依次第, 有所领受尤重要。

顿悟者和渐悟者,这种人对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以次第地慢慢得到。我们大多数人是渐悟者,不是顿悟者,不然你看一下自己考了多少分。

六祖,识字的人也无法与之相比,还是不同的。

修五加行,每一个修行有感受……次第修上去,都有感受。这样修行,不然在喇荣,有的人以为自己根器很不错,在道友中乱说。他的习气、烦恼如何,有些发心人员中,也有过分的密法的行为,在研讨的场合中会说。我放假期间才听说,这种人应该严厉,应该开除就开除。


我们自己犯戒没办法,离开僧团也可以。但如果故意破坏密法的话,后果非常严重。

现在有一些人,用密法的双修等欺骗很多人,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修的不是佛法。所以渐修者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密法传记中的一些不是我们的境界,不要拿他的语言来假装,可能你的命运不会很长,暂时可能在少部分群体中表演,但一旦揭穿,可能会无余显露本来面目,会很惭愧 。

所以修行不好没办法,不要摧毁珍贵的佛法。明明自己的相续是染污得非常可怕 ,显现上还用各种语言摧毁精华密宗,护法神也不会放过。这种人应该今生来世不会有好的结局。有识之士应该好好认真思考 。


推荐书

吉祥密藏幻化续, 灌顶以及讲解等,反复得受阅经函, 句义不离大要点。

对吉祥密续和大幻化网续部,应该反复看,受持,且翻阅讲解。堪布对《大幻化网》非常精通。他有很多非常好的大幻化网的传承,很多人去求传承。

并且把词句和意义不离大要点,其实词句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这在修行中非常重要。



总结 

繁多琐事有何用? 毕生修行至究竟。

世间琐事没有什么用,放弃世间八法为主的一切琐事,一生活到老,修到老。

我觉得堪布确实做到,对世间琐事和八法非常远离,从不追求 财富和名利,只对少数人传一些窍诀,一直到现在,从不参加什么大的活动。

法王说人格贤善,生活佛教。因为那些修行人以寂静处修行为主,而我们现在,希望大家特别重要的时代机会,佛教徒不要全到山里去,否则就被现在的信息覆盖完了。


不仅仅是手机,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大改变,以后会更有变化,再过一些时间,众生的业力很快成熟 。如果佛教徒都想好好修行,只修加行什么都不管,整个世界被 其他思想占据了,我们自身的空间都没有了。


自身修行很重要,但同时,我们都有责任。机会很好,一定要抓住难遇的机遇 ,每个大乘佛教徒,每个人有责任,可以利益很多很多众生。

我为什么要讲《善生经》,也是考虑对世间人如何利益。


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都要想一想,我们对众生有什么方法。如果每个人都想弘扬佛法,就会有办法。各种电脑 软件,佛教徒一定要会用。不要等人家做完了,自己不会做,就会变成他们的仆人。所以佛教徒要用自身的创造自身的意义,对现代的社会的人性有各种有新的发明创造,才有生存的空间。

大家既要有危机感,也要有希望,这样的心态。


这个时代还是很难得的,我看到有这么多专业的人,要象上师如意宝,幸好没有在一个山洞里,如果他没有转法轮,现在我们可能连皈依也没有。

他们那一代把佛法交给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也要一代传一代,我们的任务完成之后,看你们怎么样。


虽然我不算……但在法王的弟子中,也是名义上的传法者,所以责任感很重要。



末注

多芒喇嘛名勒西,暂且返回故里时,请求善愿之教言, 杰美多吉谨撰写。 

多芒有很多花,很多光芒。勒西请求上师加持发愿修行的教言,祈请。

前辈的教言要学习,大约有五本教言,同时特殊的时代,要发现,要有弘法利生和修行的心态,也许这样得到人身才有意义。

译于 2019 年 2 月 25 日 


文字 | 一意

图片 |  阿源



求学足迹

尽量为您提供最及时的笔记,愿您法喜充满,早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