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幸福很近•略说忏罪》阅读参考
造恶业能忏悔是摧毁魔幢者;每个众生都造做了诸多的恶业;皈依前因为无知而犯了很多的恶业;皈依之后学了教理,因为习气屡教不改,又再次造诸多的恶业,即使受完戒之后又屡屡破戒。
1、了知自己是罪人。
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1)审查业障程度:通过业障的程度来审查,由小罪来推知重罪,由短时间推知长时间,由粗戒推知细戒。
2)观察未来的果报:戒律就是因果关系,不管佛制戒还是不制戒,因果关系就在那里,这像空性一样,佛证不证悟,空性就是诸法的实相,所以一旦犯了戒之后,需要感受地狱、旁生、三恶趣等等的果报。对未来的果报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要清楚犯重戒,未来的果报会非常惨重、惨烈,所以要忏悔。
明白我们是大罪人的时候,这就是修行很好的开端。我们之所以修行不能趋入是因为我慢心高举、认为自己很不错。一旦意识到自己是个大罪人,因果真实不欺,如果没有忏悔的罪业会无期现前,未来果报惨烈,心忐忑不安,惶惶然想寻求一种解脱的出路,对正法生起无比强烈的希求之心,自然而然开始修习,从而进入非常良好的运行轨道,真正意识到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断除我们内心当中的苦果以及苦因,现前未来的光明。
3)业障深重的表现:超越凡夫分别妄念的境界。
▶ 本有的智慧没有办法解救出来;
▶ 人心日渐恶劣,生活乏味,修法长期不见进展;
▶ 物质极大的丰富,福报比较大,比较有钱,但是精神异常苦闷,比如患忧郁症;
▶ 对佛法的信心、对众生的大悲心、对世间的出离心以及对业因果正见,根本没办法增上坚固;
▶ 有些人不仅皈依了三宝,也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并得到了密宗灌顶,他们也有一定的出离心和信心,但在修法过程中没有一点验相;
▶ 对恶业的对治力薄弱,远离善知识或者遇到恶友,或到不清净的地方去,从而丧失正知正念;
▶ 对别人行善不生随喜心,就是说对别人任何善事提不起心力,无动于衷,很麻木;
▶ 烦恼很深重。
4)业障重有什么过失?
它不但障碍遮蔽后世获得善趣安乐,以及获得解脱的果位,使众生堕落恶趣感受痛苦,而且在今生中遮蔽行者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空性,难以生起甚深圆满次第的三摩地等持。《普贤上师言教》云:相续中生起甚深道之殊胜证相的主要障碍,就是罪障、习气。
5)为什么说由戒来生定,由定来发慧?
一个不守戒、不行持十善业、业障特别重的人,很难有定等持,也不能够生起空性的智慧,也不能够资粮圆满,也不能对上师生起很大的信心,处处生邪见,也不能行持头陀行,也不能行持六度万行,也不能观修广大生起次第的等持。比如现在观修金刚萨埵,不管是观想13种报身服饰,观修得不清楚,模模糊糊的,这就是尘埃过于厚重了。
在如来藏本性中,不存在遮蔽证悟的遮障,就像水晶本身不是尘埃,或者镜子的光滑的一面不是尘埃。但显现上由于尘埃障蔽了我们像镜子一样的心性光明,使众生很难显现出来暂时和究竟的、地道的功德,所以经常发露忏悔特别重要。
每天都要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时时勤拂拭,我今天杀生、偷盗、邪淫了吗?妄语、绮语、离间语了吗?如果要想清净的、光明的镜子当中显现影像,擦拭镜面十分关键。
2、从轮回和解脱的角度分析。
1)《二观察续》中有讲:“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2)分别心的每一个念头,都像一串念珠、河流一样不曾间断过,始终在轮转不息。
3)怎样止息分别心?
▶ 证悟空性;
▶ 祈祷上师,修上师瑜伽;
▶ 通过禅宗的棒喝也可以止息分别念;
▶ 忏悔止息分别念,这时候安然入定,之后观想什么都能清晰得以现前。
4)阿赖耶和我们的法身是什么关系?
阿赖耶是轮回的基,是心的所依,法身是智的所依,是解脱的所依。
5)阿赖耶和智慧什么关系?
是一个本体的关系。阿赖耶的本体是智慧,但是阿赖耶本身不是智慧,阿赖耶清净之后,现前大圆净智,法界体性智的时候才叫智慧。
迷和悟就在一念之间,就像做梦一样。在梦的过程中,觉得一切都是真的,产生种种喜悦恐惧、种种心情,其实醒过来之后,发现梦里面所经历的一切,一个微尘都没有,都是假的,就像我们在光滑的镜子当中出现的一点尘埃,这个尘埃不是镜子的本性。
6)如何止息妄念?
依止四对治力之一的破恶力。要认识到现在经历的一切,如同厚重的尘埃,又如迷乱颠倒于镜中月水中花,我们误以为真。唯依佛法精进修持,深深忏悔,所有的重业、定业变成不定业,感果变成不感果,这样善根慢慢地苏醒,不再是以前那种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的状态。苏醒善根有两种相,一种是苏醒悲心、一种是苏醒空性。如忏悔得力,这一生必定能成就。
3、造恶业能忏悔者是摧毁魔幢者。
1)佛陀教化两种人,一种人从来不造恶业,叫树立佛幢者;一种人虽然会造恶业,但是他会惭愧,会忏悔,这个叫摧毁魔幢者。这两种人都叫勇健得清净者,行持佛法的人。
2)我们一般都是后者,不可能从来不造恶业。天大的恶业抵不过一个悔字,只要会悔,真心的悔,都会有出路的。
3)最害怕的就是自以为是,所有的事情认为自己是对的。
4、业不是宿命论。
佛陀在初转法轮中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疾,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佛陀不单单是教我们怎样来治疗痛苦,而是教我们怎样防止未来的痛苦。当业果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要发自内心的进行忏悔。这是多么积极的人生观!这时候能现前我们未来更好的命运。
1、忏悔方式很多种。
忏悔方法有三十五佛忏悔文、八十八佛忏、三昧水忏、大悲咒。在众多忏悔因缘中,哪个最殊胜?是金刚萨埵的心咒。
2、罪业忏悔需要两点。
1)遇到殊胜的忏悔对境;
2)发殊胜菩提心。
3、金刚萨埵法门在末法时代非常殊胜。
教证推理如下:
1)《集密意续》说:“三时诸佛之本体具德金刚萨埵六字心咒。”说明金刚萨埵是三时诸佛的本体,具德、具足断证功德圆满的金刚萨埵佛尊。
2)“何者耳闻此咒语名,证明曾于众多佛尊前行事,将来必定生于金刚萨埵佛刹。”凡夫人听闻这个咒语,就可以了知他肯定在前世,众多佛面前供养承侍过,并且未来必定生于金刚萨埵的东方清净刹土,蒙诸佛加持。
3)《金光经》说:“何人千劫中,若造严重罪,一次极力忏,诸罪得清净。”千劫当中所造的佛制罪和自性罪,一次中极力的忏悔,以四对治力进行忏悔,诸罪就能得以清净。
4)“于大乘获得定解,具备神通,拥有胜观慧眼,必定成为佛子。”我们听闻金刚萨埵的名号,不是无因无缘,而是多生累劫在众多佛面前供养积累了大福报而感召,才能听闻到金刚萨埵的心咒。
1、教证成立。
1)《金刚萨埵威猛三调伏续》中云:“若持诵此心咒十万遍,则破根本誓言亦得清净。”
2)法王如意宝说:现在是末法时代的话,众生的烦恼深重要乘以四倍,四十万遍就能够得以清净。
2、心的意念非常关键。
1)上师老人家引用了美国科学家和日本的江本胜《水知道答案》来说明万法的作者是心,罪从心起,将心忏。
2)往昔一切业积在阿赖耶上,以强烈的追悔心,从心上好好的忏,忏掉我们前面的过失,并且发誓纵遇命难,以后也不造作恶业。以这样的心态进行忏悔,念诵,罪业当然可以得以清净,这就是万法唯识的观点。因为心是万法的作者,既然造恶业的作者是心,现起了强烈的忏悔心,悔过心,如同天天用抹布擦拭尘埃,尘埃早晚有一天会擦干净。
3、金刚萨埵佛尊的愿力。
1)金刚萨埵佛尊在因地时曾发过宏愿:“愿我住于罪业深重者(这个罪业深重者包括五无间罪、根本罪、破誓言者等等),若有众生持诵我的心咒而无法净除一切罪障,我决不成佛。”
2)依靠金刚萨埵佛尊的愿力必定能满愿,我们必定能够清净所有的罪过。尤其是金刚萨埵佛尊悲悯尤为造恶业者,所以造了诸多恶业的人不要自暴自弃,殷重的祈祷金刚萨埵佛尊就能够忏悔清净。
3)金刚萨埵佛陀有身、语、意三种加持。语的加持是依止续,意的加持是金刚萨埵的修法。尤其末法时代,我们和金刚萨埵本尊有非常密不可分的殊胜因缘,所以在所有忏悔法中,金刚萨埵法的忏悔法是最殊胜的。
金刚萨埵心咒是忏悔罪过的修法,也是一切本尊及上师瑜伽的修法,是一些修法本尊的本体,也是本尊坛城的修法,所以这个法确实是多生累劫的大福报。不管是犯了显宗五无间罪,还是密宗密乘戒,通过金刚萨埵的修法都能够得以清净,非常殊胜。
4、遣疑答惑。
1)术业有专攻,每尊佛、菩萨发的愿是不同的,从本体来说都是智悲的本体,但是各有侧重点,度化众生的愿是不同的。要增长大悲心找观音菩萨,要增长智慧找文殊菩萨,要发财找地藏王菩萨,要忏悔业障找金刚萨埵。
2)所以为了相合诸佛菩萨的愿力,我们有什么样的愿就在相应的佛菩萨面前祈祷,就能现前什么样的悉地。当然念观世音菩萨也能够忏悔业障,但是金刚萨埵忏悔是最殊胜的。
3)忏悔是无上的妙药,不管你相续当中是什么样的恶业,感召什么样的痛苦,你目前正在经历这个痛苦挣扎着,请念金刚萨埵好好忏悔恶业。
1、四种对治力。
1) 厌患对治力:对于自己所造的不善业生起后悔的心。就像吃了毒药一样,毒虽未发作,但心里知道未来肯定会感这个果,很厌患自己的恶业。
2)现行对治力:在金刚萨埵佛尊面前,观想忏悔。
3)返回对治力:发誓再也不造作恶业,就算遇到生命危险我也不造作恶业。
4)所依对治力:有两种,外所依对治力和内所依对治力。
▶ 外所依对治力指的是佛法僧三宝。我们不单单依靠三宝来进行忏悔,包括三宝所依,佛塔,意所依;佛经,语所依;寺院,身所依,这些都可以作为忏悔的对境;高僧大德也可以作为忏悔的对境;学院的大幻化网坛城都可以作为忏悔的对境。
▶ 内所依对治力,一定要发起菩提心来。《入菩萨行论》“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会毁诸重罪。”
所依对治力,菩提心和三宝尤为重要。
2、为什么依靠四力能忏悔清净?
1)用比喻说明。
▶ 第一个比喻,罪业就像冰山、雪山,依靠阳光可以融化。我们的罪业依靠金刚萨埵阳光的加持、发愿力、智慧力,可以遣除。
▶ 第二个比喻,烧焦的种子,种子可以被火烧掉。阿赖耶中的罪业种子依靠像火一样的四对治力,把种子彻底烧焦无余。一个是摧毁感果的能力,第二个是摧毁它不再转生三恶趣,罪业全部烧光,进一步而言是产生资粮道加行道能力。
▶ 第三个比喻,《大集经》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百年当中所造的不善业,依靠佛法的力量发起菩提心的缘故,如同衣服,一日一夜可以洗得干干净净。
▶ 第四个比喻,千年的暗室,一盏灯可以照破无明,照破黑暗。同样道理,无始以来造作的恶业,积攒在阿赖耶中,但是只要发起忏悔心,通过四对治力来进行忏悔,也能够如同一盏灯照破千年的黑暗。
2) 罪业非实有。
《别解脱经》中说:“罪性本无有,为利诸有情,忏悔四根本,五无间邪行。”罪业本来是空性的,就像尘埃是本来无中生有的,就像做梦,梦是假的。因此,证悟空性的行者能将恶业的种子和习气彻底消于法界。
3) 罪业不是心的本性。
尘埃可以覆蔽镜子,但它不能垢染镜子的光明,镜子的光明永远不可能被尘埃垢染,如同心的本性永远不可能被罪业所垢染。
3、忏悔与解脱。
1)忏悔可以解脱,解脱是指现前大圆满心的本性,究竟的解脱。
2)所有一切能障碍我们的是业,所障碍的是心性光明。我们念金刚萨埵忏悔业障,是在自性光明的如来藏上忏悔业障。
3)一切万法在朝朝然示现我们本基如来藏光明的显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由于众生不认知光明,有境的心出现了二取的尘埃,于是把这些清净显现,看成是不清净的。如同眼睛蒙上了尘埃或者带上了墨镜,所看到的境界全都变了。
4)观待如来藏光明的无明叫本性真实义阿赖耶,它本性就是阿赖耶,是无明,是轮回所依。
5)所消业障的体相是什么?
这个业障是无中而生有的,本来就没有,是通过妄心显现的。即便显现尘埃,这个尘埃的本身也是光明的,只不过有境的心不认识,把它误认为是尘埃。
▶ 比喻一:比如镜子里面出来一张脸,如果有境界,能看到金刚萨埵佛尊。没有这样的境界,看到的是一张漂亮的脸蛋,产生一种傲慢之心,这时候就被蒙蔽了。
▶ 比喻二:就像眼前出现一朵花,其实这朵花就是清净的光明心性,就是我们的佛刹。遗憾的是依靠有境迷乱的认知,这是一朵漂亮的花。所以此人就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们真的是佛,我们见闻觉知无不是清净,但是有境的心看不到,出现了迷乱。其实我们离回家只有一步之遥,只要认知,就可以解脱。
6)什么叫客尘?
所谓客尘从二转的角度说是本无生有的,空性的。从三转说,这个客尘就是如来藏。
7)为什么证悟空性?
只有证悟空性,尘埃就没有了,心性光明就显露出来了。所有的业障烦恼障蔽了我们心性光明的天空,业和烦恼的种子习气障碍了所有修行者圆满和空性证悟。习气厚重之后,打瞌睡、听法听不懂、空性也不能证悟、不能感受,定解生不起来,这时候必须要消除障碍。它太厚重了,所以没办法证悟空性。
8)一切轮涅所摄万法无不是心的本性。
我们修上师瑜伽,违缘也是上师的示现,顺缘也是上师的示现,谩骂的心是上师的示现,获得财富也是上师的示现。这时候你就很容易证悟心的本性。
1、大圆满前行的修法。
1)在自己庸俗身体的上方,观想白色的金刚萨埵,通过念诵百字明,降下甘露而清净自相续。
2)最后融入法界,在无缘离戏当中安住片刻。如果生起分别念的时候,又将一切器情世界观为金刚萨埵的刹土的妙用。
2、法王如意宝所造。
法王如意宝是意伏藏法,观想金刚萨埵在前面虚空当中,依靠四对治力进行忏悔。
3、两种修法异同。
1)内外修法不同。
大圆满前行的修法,是内密的修法;法王如意宝是意伏藏法,是外续部的修法。
2)内容不同。
大圆满前行的修法,最后观想本尊融入、放光等等。法王如意宝意伏藏修法中,没有观想月轮、咒轮、也不观想咒轮的融化、降甘露,没有流出蝎子不净物,以及金刚萨埵心咒放光等过程全都没有,只是四对治力力。所以修法内容也不同、见解也是不同。
4、念咒语的方式。
有两种方式:声念和意念。
声念是发出声音来念,要断除六种过失,声音太大、太小、太快、太慢、少字或者多字这些都要断除。意念就是有呼和吸助气的方式来念,或者不动舌根,听不到声音,用心来念,但是绝对不能说话。在念的过程当中,离不开见解,要知道念金刚萨埵的时候,它和本尊,和大圆满的本性都是无别的。
1)什么叫金刚?
金刚是不可分割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心的本性。不管是胜乐金刚、喜金刚、密集金刚各个金刚,各宗派的观点,最后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证悟心的本性,所有的一切本尊归纳起来就是金刚萨埵。在念金刚萨埵的时候,它就是佛菩萨本尊的一个本体,就是我们的心,以这样的见解来念。
2)百字明和金刚萨埵有什么关系?
如果有时间,念百字明当然很好。时间不充足,念金刚萨埵也很好,因为金刚萨埵是百字明的精华。
往期回顾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