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离相是证悟?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悟性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然后下面讲,寂灭是菩提。“菩提”这两个字是梵文,翻译了以后,它的意义就是证悟。寂灭就是证悟,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证悟了心的本性以后,才能够达到寂灭,否则的话就达不到,所以寂灭是菩提。
为什么寂灭就是菩提?后面讲的是它的理由,“灭诸相故”,就是因为灭了所有的相。那灭了所有的相就是证悟吗?那也不一定,也要看是什么样的灭法。比如说是深度睡眠、昏迷以及禅修,如果是这种灭法,虽然这也是一种灭相,但这不是道、不是证悟。
那什么样的情况下,或者是什么样的灭法,才能是菩提呢?那就是不管你能看得见、看不见,不管你听得见、听不见;就是当你看得到、听得见的时候,或者是我们意识当中,正在有各种各样的思维的时候,能够把这些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以及思维,它们的本性看得清清楚楚的。
本性是什么呢?就是它的空性的这一部分,看得清清楚楚的,这样以后,才能够证悟。看到了它的本质,体会到了它的本质,而不是这些相自己离开了。相,离和不离都没关系,只要看到它的本质,这就是离相。因为智慧看透了它的本质,所以离相,那这种离相是正确的。那么,没有任何的智慧,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暂时没有了这些相,那根本就不是这里讲的离相。
所以这些方面,字字句句上面,大家都要认真地体会。先是认真地学习,然后就要体会,特别重要。
“佛者,觉也”。什么是佛呢?就是证悟、觉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因为我们人有觉悟的心。觉悟的心是什么呢?当然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心”这个字,有些时候讲什么呢?智慧和心是对立的,没有证悟就叫作心,证悟就叫作智慧。那有些时候,心就是智慧,智慧也就是心。
比如说这个地方,它说觉心,没有说觉悟的智慧,那么这个意思就是智慧。因为人有了觉悟的心或者是觉悟的智慧,所以他就得了菩提,他也就成佛了。
人跟佛有什么差别呢?佛也是人,那么也就不能说人跟佛的差别。那佛与普通人或者凡夫人的差别是什么呢?那就是有觉悟的叫作佛,没有觉悟的就是普通人,就是这个区别。
“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证悟了万事万物的本性,就是没有相。大家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我们刚刚讲了,离相,并不是说看不见、听不见。我们失去了整个眼耳鼻舌身的五个感官的知觉,最后也失去了思维,那这样也不是离相吗?这个也叫作离相,但是不叫证悟。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讲的这种离相,比如说眼睛看得见、看不见都没关系,然后其他的感官能不能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它能不能接收到外面的信息也都不重要。但是,信息接受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我们凡夫看到东西,包括我们的五种感官,也把这些东西当作是真实、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尤其是我们的意识,它就判断我们的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全部是真实存在的。最多它就把看到的信息中列出来一小部分,说这个是假的。
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像彩虹,还有海市蜃楼,还有晚上做梦,那么这一小部分就分开来,它认为这些是假的,其他的通通都是真实的。那么通过这种方式去接受外面的信息,这样就产生了烦恼。
证悟的时候,耳朵也可以听得到声音,眼睛也可以看得到外面的这些东西,但最主要的是什么呢?它接受的方式不一样,它不会以前面的这种方式去接受,它就不会认为它所接收的这些信息是真实的,它认为这些都是虚幻的、虚拟的、如幻如梦的。
那么,这种接受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叫作无相。但最究竟的无相,比如说他入定的时候,除了佛性的光明以外,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消失了、都不存在了,唯一的一个存在就是心的本性、光明,那这个就是最究竟的无相。
所以,无相上面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特别准确的认识,否则的话,修行的时候,自以为是在修禅,结果修了一辈子,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修到禅宗讲的真正的禅。如果我们没有修到禅宗讲的禅,那其他的,我们修得再好、再认真、再努力,短暂的时间中,这个烦恼是控制下来了,但是没有根除,所以这也是没有用的。
禅宗它是非常非常好的法门,但是法门越深奥,它的误区也是越多的,包括大圆满、大手印都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修人身难得、死亡无常,那有什么错处呢?没有什么错处,大家都知道就是无常,就这么简单,这个不会有什么错处,也不会有什么误区。
所以,越是深奥的法,就会有这样的错处或者是误区。因为它很深奥,所以,很多人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如果一讲出来的时候人人都知道,那这个不叫深奥,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法。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