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修行的人不要太随意,一定要谨慎一点,一定要用心 返回

修行的人不要太随意,一定要谨慎一点,一定要用心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0-06-12



然后“一念断绝”,这个断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断就是说整个念头全部停下来了,就像昏迷、深度睡眠、禅定的时候一样,没有念头。那么这个是无念吗?不是无念,这跟死亡的状态一样。人死的时候立即会进入昏迷的状态,有些人会停留一瞬间、几分钟,有些人有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不管怎么样,死亡的前期部分,人是没有念头的。


惠能大师说:你禅定的无念顶多也就是跟死亡的层次一样,还没有突破这一点。如果跟死亡是一样的话,那就没有解脱,还要转世轮回,所以别处受生,应该这样去解释,比较好理解。


他们把《坛经》改成这样了,改当然可以改,但如果不是惠能大师的本意的话,也不能随意地改。不过现在谁都说不清楚了。从研究的角度看,敦煌的两个版本,因为没有太多的后人附加的东西,应该比较接近惠能大师的本意。惠能大师最早的时候,也许他用的是“无”字:一念断即无别处受生。那么这样子的话,也可以解释。


前面惠能大师不是说,断绝念头的禅定就是断见。既然是断见,那肯定不会有延续,它从此再也不会出现的。这样的话,那就“无别处受生”,就再也不能诞生了,这样讲也是可以的。所以我觉得不改的话也可以理解,但改了以后也能这样解释。对实修来讲,改和不改都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样。我们都可以理解,而且最后理解的意思也是一样的,所以都没问题。



学道者用心”,这个时候,惠能大师劝大家,修行的人不要太随意,一定要重视,一定要谨慎一点,一定要用心。为什么呢?“若不识法意,自错尚可,更劝他人迷”。如果你不懂佛法的意义,而且你自己错了就算了,还不是那么严重。但是如果你把错误的东西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样的话就更加严重。昨天不是说了吗?这样子讲法的人很多很多。所以,学道的人一定要谨慎,不要随意地去乱讲,不要乱改,所以这一定要注意。


不自见迷,又谤经法”,自己不能见到自性,就是迷,然后又会毁谤佛经。因为他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别人了以后,最后大家都不能证悟自己的本性。大家都对本来的面目或者佛性产生了错误的见解,不知道自己错了,反而就会诽谤佛法。


所以,禅宗的无念、无住、无相中的无念,千万不要理解为没有念头的昏迷状态等等,这样的话是错的。这种无念就是四禅八定,外道也有些类似的禅定。禅宗的无念跟断绝念头是不一样的,完全是两回事。闻思的时候,区分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自己实修的时候。



是以立无念为宗”,这以上就是禅宗的无念为宗。无住、无相、无念,这三个都解释了。“即缘迷人于境上有念”,没有证悟的人、愚昧的人,对这些所有的事物都产生念头,而且每一个念头,不管有没有什么明显的执著和不执著,它的本质就是执著,所以他对境上有念。


念上便起邪见”,比如说我们看到了某一个人,这个就叫作念。邪见是什么呢?就是第二个念头——因为他是我的仇人,所以我要怎么怎么样,产生了后续的烦恼、仇恨、抱怨。这个邪见它的源头就是念,念就是执著。如果看到一个人,对他没有执著,那对他的仇恨、抱怨也不会产生。


 “一切尘劳妄念从此而生”,“尘劳”就是烦恼;“此”指执著。刚才讲的仇恨、欲望、嫉妒、傲慢等等,所有这些烦恼就是从执著中产生的。“然此教门立无念为宗”,所以顿教的法门讲无念。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有念,便起邪见,如果有邪见,所有的烦恼都产生了。那么所有的烦恼和邪见的源头就是执著的念头,所以禅宗从源头上断掉烦恼就讲无念,因此立无念为宗。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坛经》中同样的词句,有不同的含义

如果认为断绝念头是证悟,这就是断见

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