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慈诚罗珠堪布推荐给您的佛经丨《慧灯·问道》三乘篇 返回

慈诚罗珠堪布推荐给您的佛经丨《慧灯·问道》三乘篇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20-05-21

《慧灯·问道》第四季 三乘篇 第6期



当我们走进佛门,解脱之路便已在脚下延展。大乘、小乘、人天乘如同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引领着我们走向各自的终点。我们该如何在这三者中选择?哪一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三乘篇”为您详细解答三乘的见、修、行、果,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主持人:“思考世界,阅读自己”,欢迎收看《慧灯·问道》。在前面的节目里我们一起了解了小乘佛教的学佛之路,关于这一方面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堪布进行请教。



Q1

小乘佛教也修四无量心,为何说他们只度自己、不度众生?


观众1:堪布您好!您曾讲到小乘佛教也修四无量心,在佛经里也有阿罗汉度化众生的公案,说明小乘佛教的修行人其实也有慈悲心,但为什么平时我们说小乘佛教只度自己而不度众生呢?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小乘佛教的修行人一定是有慈悲心的。小乘佛教里也有四无量心的修法,而且小乘修行人是在四禅八定的基础上修四无量心。尤其是具备了四禅的禅定基础后,再修四无量心,这与我们平时没有禅定而修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觉得小乘佛教的修行人没有慈悲心,不去利益他人,其实并非如此,小乘佛教的修行人也有慈悲心,也会利他。比如当年佛陀身边的一些阿罗汉,为了利他不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公案在佛经中是有记载的。而当今南传佛教的修行人很多时候也会非常积极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从这个角度讲,大、小乘的修行人都有慈悲心,都有利益众生的行为。

而我们平时讲的“大乘度人,小乘度己”的意思主要是指,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最终的修行目标上有所不同,这也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小乘佛教的终极修行目标是成就阿罗汉的果位,在证悟阿罗汉之前,他们会去度化和帮助众生,不过证悟之后,他们就会彻底地涅槃了。小乘佛教所说的涅槃,从世俗的角度看,就是完全的毁灭,这个人从此彻底消失,再也不回来了。不过从小乘佛教自己的观点看,涅槃也不是彻底地消失或是毁灭,还有一个东西存在。但是存在与否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一旦涅槃就是彻底的入灭,他永远都不会再回到这个世界度众生。

大乘佛教的终极目标就不一样了,大乘佛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度众生。表面上看,大乘佛教的最终目标是成佛;实际上成佛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利益众生,成佛本身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

小乘佛教最终极的目标是证悟阿罗汉,那么成为阿罗汉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其他目的了,成为阿罗汉就是他们的终极目的。大乘佛教的目的则是在成佛以后更好地放下所有的一切,全方位地投入和利益众生。就像《华严经》讲的一样:首先要超越轮回,同时又不脱离轮回。所以成佛以后,还要回到这个世界来继续度众生。由此可见,两者在终极目标上,具有上述很大的区别。

另外,尽管都有慈悲心,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在慈悲心的力度上是不一样的。小乘佛教的慈悲心只能叫作“慈悲心”,不能叫作“大慈大悲”;而大乘佛教的慈悲心则是“大慈大悲”,就像我们平时常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与“慈悲”是不一样的。小乘佛教也有慈悲心,但是这个慈悲心无法让小乘修行人在成就之后继续度众生,他们没有这样的想法。而大乘佛教的慈悲心会让大乘修行人有勇气,在成就以后继续度众生。


主持人:堪布刚才有一句话特别有力量,“大乘佛教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成佛,而是为了成佛之后更好地去利益众生。”这句话应该被大乘佛教的修行人牢记于心!



Q2

释迦牟尼佛和弟子的公案中,阿罗汉的故事为何比菩萨的多?


观众2:堪布您好!为什么在释迦牟尼佛和弟子的公案当中,提到阿罗汉的故事比较多,而提到菩萨的相对较少呢?


堪布:这要看是哪种佛经。小乘佛教的经典中,佛陀跟阿罗汉的公案很多,但如果是大乘佛教的经典就会既有佛陀与阿罗汉的故事,又有佛陀与菩萨的故事。比如《维摩诘经》这样的经典,在大乘佛教里是很多的。所以这要看是哪种佛经。

小乘佛教本身并不认为还有其他的佛教,所以小乘佛教的经典里基本都是关于阿罗汉与佛陀的故事。



Q3

对小乘和大乘经典的推荐


主持人:提到经典,也想请堪布为师兄们推荐一下修小乘佛教和修大乘佛教的相关经典,供大家自学。


堪布:在小乘佛教的佛经中,比如我们想了解因果方面的知识,可以看《百业经》《贤愚经》和《正法念处经》,等等。

大乘佛教的佛经中,以大家比较了解的几部为例:《维摩诘经》是非常深奥的大乘佛经。《大乘入楞伽经》与《维摩诘经》一样,也讲了外境都是心的现象以及空性等内容,这些方面讲得非常好。还有众所周知的《妙法莲华经》,这部经主要宣讲了,尽管佛教有人天乘、小乘和大乘,但是这些乘最终都要归结为“究竟一乘”。“究竟一乘”的意思是:所有人最后都会成佛,没有一个人最后不成佛,只是暂时会有阶段性的选择,但最后终极的选择只有“成佛”这一个。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看《妙法莲华经》。如果想从整体的角度了解大乘佛教,建议可以看《华严经》。这些佛经的内容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堪布为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经典,还没有确定自己想修哪一乘的朋友们,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思维法义,来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帮助自己选择合适的修学道路。


堪布:选择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选择大乘佛教。因为大乘佛教的观点和很多方法,都讲得非常到位,而且也可以帮助很多众生。这个世界除了人类还有很多其他的生命,而且仅人类的数量就有七十多亿,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解脱,其他那么多众生却还在受苦,其实意义不是很大。虽然人有各种各样的根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学大乘佛教,但是从个人的选择来讲,还是要尽量选择大乘佛教。



Q4

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密乘,与大乘、小乘是什么关系?


观众3:听说佛教里还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密乘,请问堪布,它们和大乘、小乘是什么样的关系?


堪布:佛教的解脱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乘,一类是大乘。因为是解脱道,所以不包含人天乘。

你提到的声闻乘和缘觉乘,都属于小乘佛教。比如现在南传佛教的所有教派都属于声闻乘。而缘觉乘虽然也属于小乘佛教,但与声闻乘还是有一些相异之处,佛陀在世或佛法住世时,缘觉是不会出现的;到了佛陀不出现,甚至佛法隐没时,由于过去世的因缘,缘觉才会出现于世。尽管没有人给他们传法,但因为过去世的修行达到了一定高度,最后他们会去尸陀林观察人骨,思考人的死亡从何而来。并最终明白,死亡来源于诞生,而诞生最初则始于无明,当找到了这个源头时,他们就自己开悟了,开悟之后就成为了缘觉。因为那时已经没有佛法,他们也不会用语言去传播佛法,而是示现各种各样的神通。这种人不是很多,但确实存在。在《百业经》和《贤愚经》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他们的记载。

总之,声闻和缘觉都属于小乘;而密乘和显宗则都属于大乘,是大乘佛教的不同分类。



Q5

“小乘”的称呼是否带有贬低意味?


观众3:有人觉得小乘这个称呼有贬低的意味,是这样吗?如果是的话,请问怎样称呼更为合适?


堪布:小乘佛教徒认为,“小乘”是个贬义词,有点欺负他们的意思,所以你在他们面前提“小乘”,他们会不认可,会说难道释迦牟尼佛也是“小佛”吗?但是,实际上这个词没有贬义的意思。“小”和“大”是以它的承载量来决定的,比如我们会把五座的车叫“小车”,而把四五十座的车叫大巴,也就是“大车”,但我们不能说“小车”是贬义词。

可能他们有点过于敏感了,这个词实际上并不是贬义。不过,如果他们不能接受,也可以换一种表达,比如“声闻乘”或者“南传佛教”都可以。


观众3:明白了堪布,谢谢您。



Q6

如何修习小乘佛教?


主持人:刚才堪布解答了关于小乘佛教的一些疑问,也想请堪布再给有意乐修学小乘佛教的师兄们一些总体的建议。


堪布:修学小乘佛教,首先必须要有出离心,在此基础上要学人无我并证悟人无我。关于这一部分,小乘佛教有一系列自己的修法,比如《俱舍论》。《俱舍论》在藏传佛教中也有,汉传佛教的《大藏经》中也有。《俱舍论》里,有非常系统的小乘佛教的修法,包括它的禅定的修法和人无我的修法。不过在《俱舍论》中,人无我的修法内容并不多,几乎没有提到,后来世亲菩萨又撰著了一个对《俱舍论》的解释,补充了人无我的相关内容,把人无我的修法和理论讲得非常到位。学习完这些内容后,再一步一步地去修持,最终就可以成为阿罗汉了。

除了《俱舍论》之外,一千多年前南传佛教的高僧大德还用巴利文写过一些系统的修法,《清净道论》就是其中之一,是南传佛教里非常著名的一套修法。

南传佛教的这些修法也是很系统的,与任何一类佛教的修学道路一样,想学南传佛教,也需要闻思修:首先要听闻这些佛经,然后一定要找到一位在南传佛教的修行方面经验非常丰富的师父,跟随他学习并认真地去修持,最后就能证悟阿罗汉的果位。修持南传佛教的方法,大概就是这样。


主持人:谢谢堪布的讲解。刚才堪布给大家介绍了修南传佛教所要学习的一些经典,以及相关的修行顺序和方法。

如果一些师兄觉得自己更适合修学南传佛教,希望今天的节目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祝大家修行顺利。



下期预告(5月28日)

三乘篇 第7期

Q1 行为上自私自利的佛教徒,还算大乘修行人吗?

Q2 向往利他,但业力习气强大,该如何战胜自己?

Q3 只想和亲朋好友一起解脱,属于哪一乘修行人?

Q4 随着时代的变化,未来的学佛之路是否也会有所变化?

Q5 可以既修大乘又修人天乘吗?

Q6 既想要世间过得好,又想脱离轮回,这矛盾吗?

Q7 向往大乘佛教,但是担心修行难度大,怎么办?





播出平台

慧灯之光网站、慧灯之光App、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慧灯问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蜻蜓FM


收看往期节目

学佛之初的愿望,都能实现吗?

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学佛风景

心中有佛,还需要皈依的仪式吗?

选择学修道路时听谁的?

大乘佛教非佛说,这是真的吗?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按钮,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