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如少年平齐掌
大地平坦广无际
处处不现长宽量
种种妙宝周遍铺
唯愿往生极乐国
犹如青春少年血肉丰满、平齐的手掌那样,大地平坦,没有凹凸、纵广等相,呈现出广大无际的境域,任何处都不显现长与宽的量度,金银等种种妙宝周遍铺陈,光辉灿烂,唯愿往生具有这样大地庄严的极乐国土。这里从两个方面趣入发愿:一、思惟大地功德庄严而引生定解;二、依此定解发起往生大愿。极乐刹土的依处即大地,任何处都是平坦的,此种平坦的相犹如青春少年血肉丰满的手掌,也就是从一切方面都没有凹凸不平这个角度来作譬喻。所谓大地的广大无际,就是指处处都不会出现局限的长度和宽度的量。也就是在极乐世界的空间的任何一点上,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望无际的,没有任何的阻隔。所谓的长度和宽度都是有限的量,也就是,必须由前后或者左右的端点来决定。比如,一个房间的宽度是由于前后墙作为界线,因此出现一个有限米数的宽度,或者一条街道,是由前端和后端的出现而定义这条街道有多长;然而极乐世界,平坦到任何凹凸的相都没有、障碍的相都没有。这样从眼识的方面来看,任何方面都是宽坦得无有任何的高下、障碍,所以,在这个国土的任何点上、任何方面看,都是没有边际的,也就是在每个地方不会出现说只有这种量的长度或宽度。通过这样思惟就知道,国土境域的量全部都是广大无际,如同《往生论》所说:“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大地的品质称为“宝严国土”,就是由自然显现的无漏妙宝庄严合成。宝庄严有两项:一、五彩缤纷;二、光辉灿烂。如同《观经》等所说那样,有红色、黄色、白色等各色的妙宝,合成各种各样的美妙的图案。而且宝放着光明,整个大地都呈现出光辉灿烂的妙相。
“唯愿往生极乐国”
看到从阿弥陀佛自然智慧随缘出现的游戏,如此不可思议的大地庄严,认定为全是佛智慧所现、悲愿所流,那么这样就生了定解;依这个定解为根本,边作意大地的刹土庄严边如是发愿:愿自他一切众生,此生命终立即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国无须弥黑山海
无铁围等庸常处
悦意刹土七宝树
高达千六百由旬
唯愿往生极乐国
极乐世界国土清净庄严,没有高高的须弥山、深深的大海、外边围绕的铁围山、见而不悦的黑山等等庸常的处所,这是唯一接触清净的境现而悦意的妙土,这里有七宝所成的如意树,高达一千六百由旬,庄严着极乐世界,这样忆念功德生起定解,发愿:愿自他一切众生生到如此安乐的国土!这里从两方面趣入发愿:一、思惟净域觉树功德庄严而引生定解;二、依此定解发起往生大愿。
金刚颂显示两种功德:(一) 居处清净功德 (二) 菩提树功德。无铁围等庸常处 悦意刹土”
先从否定方面知道,国土没有我们世间这些庸常的处所状况;之后正面认识,整个居住的环境,唯一接触清净的境相,而发生悦愉欢喜。
所谓的远离庸常之处指:
1.无须弥山:除了有一些珍宝小山非常悦意的相,作为环境中的装点陪衬显为庄严相之外,其他像高高低低的那些山挡在前面的情况没有。2.无黑山:没有那些土石、沙砾等合成的不悦意的黑山。3.无大海:没有海为代表的溪流沟涧、江河海洋等,也就是整个看起来不会有很深的那种海的状况,或者湍流奔涌的河流的状况等。国土中分成各大莲池、河流,那些都是无漏妙智所现的庄严相,并非此方庸常的江河海洋。4.无铁围:没有外围围绕的铁围山,呈现出内外不通的相状。5.以“等”字含摄,没有丘陵坑坎、荆棘沙砾、深涧悬谷等等。总之,所有的不悦意的居住的相状,连丝毫许也不存在。既然没有这些秽土不清净的相,那就唯一是净土清净的境现,不管是眼睛接触还是脚踏着,都唯一地感受悦意,也就是非常地心情舒畅、内心欢喜。
(二) 菩提树功德
“七宝树 高达千六百由旬”
这样在无比净妙的国土中,首先要看到功德庄严的菩提树。“七宝所成”,指金的树根、银的树茎、琉璃的树枝、玻璃的树叶、砗磲的瓣、赤珠的花、玛瑙的果,这样由七宝合成的称为“莲花光明”的如意树,高达一千六百由旬,树的周围达到八百由旬。
“唯愿往生极乐国”
忆念这么胜妙的国土,清净无染、普现庄严,其中有表示佛成道的殊胜的七宝菩提树,一千六百由旬高,这样发生定解;进一步发愿:愿自他一切有情,此生命终就生到极乐国土!
宝树枝叶花果垂
金罗网覆香风吹
普流妙音闻无厌
合意和雅和谐音
唯愿往生极乐国
宝树的庄严妙相,有舒展的树枝,如图画般的锦缎、树叶,繁荣广大的树花、树果,显现四面垂条的妙相。树的上空由金线贯穿珍珠等各种妙色的宝罗网覆盖,宝网与宝网之间层次分明。香风吹动树枝、宝网等,普遍流现妙音,闻也闻不厌,这些音声合乎心意、平和雅正,音声之间自然相和。以此缘故,凡是见闻忆触这些宝树、宝网、妙音的当下,都给予很好的利益。这样忆念极乐国土宝树、罗网、音声的功德,生起定解,然后发愿:此生命终立即生到这样的极乐国土!
这里从两方面趣入往生的发愿:一、思惟宝树罗网音声功德庄严而引生定解;二、依此定解发起往生大愿。
这里分成三个方面来认识:(一)宝树四面垂条;(二)上空罗网弥覆;(三)风吹流宣妙音。
叶的功德,像《观经》所说,叶子有一千种色,自然出现百种图画,像天璎珞一样。在这个枝叶上涌现很多花果,非常繁荣。四面的枝条都有梢头,现出末梢垂下的相;叶子、花和果,也自然呈现端头垂下的相。在树的上空有一重一重层次分明的罗网,从空中往下覆盖宝树,呈现虚空庄严。宝网上的缨子轮番飘散,网上悬挂铃铎,以及各种锦缎的悬垂彩旗鬘飘动,由宝伞、宝幢等吉祥物一切处庄严。“香风吹 普流妙音闻无厌
散发出芬芳的香风,吹动着宝树的枝条以及虚空中的罗网、罗网上的铃铎、彩旗等等,从中流出无量妙音,闻无厌足,这些音声普遍都是合意的、和雅的、和顺的。在极乐净土的五尘庄严里,音声占一个大的部分,这里指无勤宣流法音,音声由香风吹击树、网等自然发出。1.合意:所有的音声都合乎圣众的心意,想闻哪种就出现哪种,无不相顺、贴心。2.和雅:音声和平、雅正,远离粗暴、急促等等,或者引生烦恼的靡靡之音等。像这样,纯粹调和雅正,随顺佛法,引发相续的各种功德。3.和谐:音声相合相顺,如《阿弥陀经》所说,风吹击到树上,譬如百千种乐自然相和,音声与音声之间自然和谐。对于以上这些清净相,凡是见闻忆触等,都会出生殊胜的利益。比如道场的菩提树,只要见到树的形相、闻到树发出的音声、嗅到树传出的香气、品尝树的果味、触到树的光影、忆念树的功德,都会得到六根清澈,没有恼患,发生住不退转地乃至成佛的功德。见到菩提树得到三种忍: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就像这样,花果树木能给众生作佛事。
在忆念极乐世界宝树、罗网、音声的功德庄严时,生起定解,进一步引发欣求往生的心:唯愿我等众生,在此生命终就生到这么殊胜的极乐国土!芳香芬馥花雨降
遍满国土兴供养
深达七人无止足
下陷上弹如竞争
唯愿往生极乐国
极乐国土六个时辰中,自然起安乐香风,吹动宝树枝条,那些散发着浓郁广大芳香的妙花,普遍像雨一样地飘降下来,以此因缘,香花遍满国土。也就是以无数的妙花铺陈地面而作供养承事,这时降下达到七人站立高度的妙花铺成的地毯,因此脚触花地生起的无漏妙乐无有止足。这种妙乐就是,脚踩在上面自然下陷四寸,脚抬起又如量弹回,如此下陷上弹,就像竞争一样。这样认识六时雨花的功德庄严,生起信愿:唯愿此生命终往生到如此功德庄严的国土!
这里从两方面趣入往生愿的修习:一、思惟六时雨花功德而引生定解;二、依此定解发起往生大愿。有二:(一)生起雨花的认识;(二)生起供养的认识。
这里要从三点来生起认识:1.怎样的花;2.怎样雨花;3.何种量。这是香气特别浓郁广大的妙花,也就是这个香出来了之后,熏在广大的空间当中,受用非常大。所谓的降下花雨,就是由阿弥陀佛的无漏妙心,随着发愿的俱有缘,在这个国土里自然六个时辰会起香风,香风自然会吹着宝树的枝条,然后树上无数妙花就飘落下来。这个量度就是指,国土到处都铺满了妙花,成了花地。就像贵宾来了,铺设柔软地毯来承事供养那样,阿弥陀佛的无漏大愿就是这样普降妙花、铺设香花地毯,来供养极乐世界所有的圣众。以这个原因,国土的任何一处都遍满了妙花地毯。“兴供养 深达七人无止足
供养什么呢?供养脚接触花地自然起的无漏妙乐。这种乐如何呢?是一种没有厌足的大乐。为什么没有厌足呢?因为由弥陀本愿的神力赐给的,是深达七个人高度的妙花垫。以这样的花垫,脚下一踩下去自然陷下四寸,不会陷得太深;这一陷就有一个下陷的缘起,随即就弹起来。像这样一陷一弹,好像在你来我往地竞争那样,由这样一种弹性的接触,生起很大的无漏之乐。“无止足”指这个乐极妙,怎么受用也没有一种到此为止、我不想再受用的心,总而言之,无论怎么享受也没有止足。就像无尽风光看不厌、无量妙音闻不厌,这种花垫弹起的自然乐触不厌。香风雨花的功德与前一颂合起来,就有各种五根接触五尘的妙乐。比如耳根触到风吹树枝等的妙响,自然起无漏乐;鼻根嗅到花雨的浓郁妙香,自然起妙乐;身根接触到花雨之垫不断地微弹,有很大的无漏之乐,像这样都是无有厌足的。
“唯愿往生极乐国”
像这样忆念极乐世界六时雨花的功德,认识到这一切都是佛的无漏妙心自然呈现,出现的是无止境的无漏之乐,从而起很大的信愿,要早日告别这样的三苦循环的轮回,这一生命终就要生到功德庄严的极乐国土。恶趣修罗名无闻
天人富裕增广乐
如意丰年圆满乐
吉祥无尽名极乐
唯愿往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的国土,下至三恶趣和阿修罗的名字也听不到,何况事实?以此因缘,唯是天人圣众的境界。身心喜乐的法普遍富足而炽盛,衣服饮食等资具都由如意树随愿赐予,这样的如意丰年永远不衰,而呈现圆满吉祥的安乐。以此知道,这是永远无有穷竭的大吉祥,称之为“极乐世界”。这样发生定解后,一心向往命终就生到极乐国土。
这里从两个方面进入往生愿的修持:一、思惟国土真实极乐功德庄严引生定解;二、依此定解发起往生大愿。要从正反两方面生起“此世界极乐”的定解:(一)思惟圣众远离诸苦;(二)思惟圣众圆满受乐。
生死的诸苦摄在四种恶趣中,包括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以及阿修罗趣,下劣身体、下劣处所两方面的无量无数的苦事。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彻底脱离了这个大苦海,也就是这个四恶趣的苦的现相不但没有事实,就连其中的一个名字也听不到,这就是彻底离苦之义。举例来说,比如地狱刀山火海,种种的处所和受苦的身体,连名字也没有;饿鬼里的荒原、脓河,以及受饥渴之苦的身体等等,不必说其中的一刹那一分的现相,连名字也听不到。依此类推,人间八苦,旁生受驱役、吞啖之苦,修罗嫉妒、斗诤之苦等等,无量无边的事实不必说见到一分,就连称说它也听不到的。有两个方面:1.喜乐之事富足广大;2.受用资具随念满足。要从正反两方面对比来看,既然从大苦海中彻底脱出,那就进入了大乐洲,入了安乐的海洋。如同《念处经》将三恶趣称为“苦的庄严”,也就是这里面有无量无数的苦的现相、苦的故事、苦的连绵不断。所有呈现的身心世界林林总总,都是用烦恼的颜料涂上的身心苦恼的图景,种类是无量无数的,程度是不断增长广大的。与此对比,到了极乐世界,唯一是天与人圣众的境界,这个大乐的海洋、大乐的宝洲、大乐的世界,当然就是身安乐、心欢喜这两方面的喜乐之事普遍地富有和广大。“富裕”指安乐的种类无量无数,应有尽有。“广大”指任何一种安乐,都是念念增长、炽然增盛。具体可以由五根接触五尘出现种种喜乐,而且念念增益安乐的程度、菩提善根等等,会出现具体的定解。比如要思惟眼睛见到妙色、耳朵闻到妙声,乃至心识缘到妙法,现前各种各样的安乐,而且念念之间不断地增长,或者饮用甘露、沐浴德水、开发神通、飞行自在、无我无执、照触光明等等等等,总而言之,一切方面都涌现安乐。安乐的种类,由于心识与清净境界和合,随着就出现某种安乐,这叫“富裕”。再者,程度上会不断地增上,越来越大,越来越殊胜,达到炽盛,这样认识“增广”。“丰年”是引用人间的比喻,比如年景非常好、五谷丰收,那么就处在一个非常幸福的时代,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什么也不缺,这样叫“丰年”。它就是指,养身等的资具来自于谷物、果实等等。而极乐世界的“丰年”就是指如意树,它时时都能应着圣众的所需要,想衣给衣、想食给食、想住给住、想音乐给音乐等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如意宝树是由弥陀妙心所现,一时顿成,没有渐渐生长的有为法的相,因此也不会有衰败、不会有穷竭。这样的如意丰年给予圣众的是,每分每秒都是顺心如意,一想什么都自然出现,都是无比妙好的衣食等的受用。这样的身心喜乐、富裕增广的快乐,以及如意丰年赐给吉祥圆满的快乐,将永远没有穷竭的时候,是这样的大福气。由于有这个吉祥无尽的极乐的真实义,所以就称它为“极乐世界”,我们要从“名副其实”这一点发生定解。
“唯愿往生极乐国”
当真的生起了定解,确定这是永无诸苦唯受无量无边无漏喜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简直到了无量不可思议的大福气的境地,的确就想这一生一定要告别轮回,命终刹那间就要生到这样的极乐世界,以这种大欲乐而引起往生的愿心。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