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不是修行的终点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六祖坛经”
获得已连载合集
后面的“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这十个字,就是讲第三转法轮的佛性。《坛经》不仅仅讲空性,它还要讲佛性。佛性跟空性是不是两回事?也不是。实际上,空性就是佛性的一部分,佛性离不开空性的。
“觉体圆明”的“圆”是什么意思呢?是圆满的意思。佛的智慧是圆满的,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圆满的、完美的佛的智慧。“明”是什么呢?明就是光明,它的本质是没有任何烦恼,永远都是清净,永远都是光明。这就叫作“觉体圆明”。
觉和体这两个我们可以一起理解,后面的圆和明都有不同的内容。每一个字的内容一定要搞清楚,我们才知道《坛经》有多珍贵,它在讲什么。
“即名见性成佛”,这就叫作见到本性了。前面说,这就叫作正见,就叫作正知;后面就说,这个就叫作见性、明心见性。“亦名如来知见”,也叫作佛的见解。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出来,我们将来要证悟什么,就是后面的这几句话就可以了。
前面的虚空是比喻,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了心的本性真的是跟外面的虚空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贪嗔痴,这些情绪、烦恼,全都是从虚空中产生的一种虚幻的东西,就跟水幕电影是一模一样的。我们远处看水幕电影,有人、有建筑物……什么都有。但实际上只有无数水分子、水滴,除了这些以外,没有真实的人或者是建筑物,这是我们的一种错觉。知道了这些烦恼其实是这样的虚幻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用呢?
首先,我们在精神上产生的这些焦虑、痛苦等等就会消失。比如说我们现在身处世俗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情,尤其是现在这个年代,所有人的心都是非常的浮躁,每个人的欲望都很严重,被各种各样的方法刺激了以后,更加的猖狂。我们没有办法去满足我们的这些欲望,没有办法满足的时候,更加的痛苦。如果我们拼命去奋斗满足了它,但欲望是无尽止的,今天满足了以后,明天又会产生全新的欲望。
这样以后,我们在满足欲望的这种奋斗当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性、失去了很多很多根本就不能失去的东西,我们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也都失去了。每一个人的心里都非常空虚,这么拼命、这么地忙碌,也不知道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大家都很痛苦。这些痛苦、焦虑还有对未来太多太多的担忧,在证悟之后不久的将来都会消失的。但也不要以为证悟的当下,这些烦恼全都消失了,也不是这样子。
证悟了以后还要继续修。虚云大师五十六岁证悟后,他的弟子们就问:证悟了以后是什么样子呢?虚云大师的回答让他们特别地吃惊,虚云大师说:如果不证悟还算好,证悟了以后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弟子们都不太理解,怎么证悟了以后有更多的事情呢?
虚云大师就说:如果有一个人,离开家乡三十年。他在家乡有三间房子,这三十年当中,这三间房子没人住,一直锁着门。三十年以后他回来了,一打开这个门,三个房间里面到处都是灰尘、到处都是垃圾,根本没有办法住人。所以要做清洁、打扫卫生,当然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如果他不回来,走得越来越远,永远都不回头了——这就是继续轮回。不然的话,他回来了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
虚云大师用这样子的比喻,来形容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归宿,但是我们三十年、三百年、三万年,很长很长时间都没有回到这个归宿,走得越来越远。终于有一天我们回来了,打开门一看,就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就是这样的意思。
所以,不要以为我们证悟了以后,什么事情都解决了。其实证悟是开始,不是结束,证悟了以后,剩下的这些烦恼,就像虚云大师说的一样,要去打扫、清洁,全部都是从现在才开始的。证悟了以后,我们才有能力把这些烦恼全部清理干净,之前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打扫这个房间,也没有这个机会。虽然证悟会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多,但是有这个机会了。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