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音声海FM >> 《行者随笔》(12)智慧天女 返回

《行者随笔》(12)智慧天女

文字/信心 音声海FM 2019-03-04

智慧

|她是你前世的上师

天女


朗读:妙音01     配乐:妙乐01 


朗读者手记:


配乐的师兄告诉我,最后一句话是泪点。我听他的配乐,真的感到目中含泪。


忘了是哪位西方哲学家,用“被抛却”来解释我们的出现于世。


我们如同弃儿一般,流浪在这个大地上,茫然无知,无所依靠。


不是的啊,曾与我们有过法缘的上师一直在寻找我们,上天入地,在所不辞,

直到笑吟吟牵着我们的手,带我们到一条通往解脱的大道上。


我经常想到的一件事,就是和益西拉姆(智慧天女)的不可思议的相逢。我无数次想:那是偶然的吗?


多年前,我从成都到马尔康,因前方公路塌方,我买了一张去阿坝的车票,准备从阿坝绕道色达。


车开了两个小时,中途,被一个藏觉姆拦下。她摇摇晃晃,走到与我隔了一条过道的空位坐下。整个车厢,只有这个位置空着,等着她。


得知我去学院,她告诉我,去年5月,她和三个出家人从观音桥磕长头到拉萨,每天磕10公里,历时九个月。


她自然、大方,声音不高,音声柔美,发自她温煦宽厚的胸怀。 


她们四人沿着川藏公路,经过甘孜、石渠,进入西藏。卡车卷起长长的尘土和呛人的黑烟,弥漫在她们的头顶上方。有时,她们磕到晚上12点,有时到凌晨2点。


一位师父发心推车,帐篷、钢炉和糌粑都放在那辆小车上。沿途,常有人供养她们食物,表示对她们的崇敬。


途中,她们还遇到喇荣五明佛学院的丹增活佛,活佛下车来,供养了她们500元,送给益西拉姆一张名片。


前方堵车,车上的人都下来休息。路边,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牧场,远远地,遍满黑色的牦牛,有三顶牧人的帐篷散落在草场上,几条狗在牦牛间追逐。


益西拉姆一手伸到背后,温和地拍了一下我的背:


“你为什么不出家呢?”


“会的,”我笑着说:“会的。” 


“什么时候?”她说:“出家好,好耍得很。”


在辽阔的夏日高原上,她穿了冬季的厚僧衣,可她是那么无拘无束,松弛、自在。

Apsara

她告诉我,她磕头到拉萨,遇到一个汉僧,只有30来岁,穿一件百衲衣,胡须垂到胸前。


他专注地看她,说:“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我从来没有见过你。”她说。 


“不对,”他笑,“是在哪里见过你。”


 她也笑:“是不是我前世见过你?” 


“你好聪明。”


他们相视大笑,笑了又笑,忘了身边游人如织。


她和她前世的汉族师父面对面坐了三天。师父在五台山闭关20年,他要求她在五台山闭关10年,授记她将是比丘尼的师父。


“我没有听师父的话,”她喃喃地说:“我现在非常后悔。看到你也我觉得特别亲切,也许我们俩前世有缘分,你说呢?”


长途汽车中午到阿坝,我们在一起吃了一顿简便的午饭。高原温差巨大,她脱了厚僧衣,袒露右臂,披单搭到左肩,看上去健康、匀称、独立,令人仰慕。


席间,她兀然离去,我去她离开的后门口张望,见到一副不真实的景象。


后门外的小路上,她和一位二三十岁的喇嘛正在说话,喇嘛打一顶红伞,看上去不同寻常。他肤色白皙,庄严美好,安详而沉静。在炫目刺亮的正午阳光下,他们的笑容绚烂美丽,宛如天人。


益西拉姆要带我去附近一座著名的寺庙,我们等在阿坝县的柏油大路边,两辆三轮相继而来,她牵起我的一只手,笑盈盈回头望了我一眼,与我上了前面的那辆三轮。她的笑容那么美好,令我深深感动。


从寺院回来,我们进了一家茶馆,要了一壶茶。我们用极小的碗碟喝着滚烫的大茶,她劝我第二年5月和她一起从观音桥磕头到拉萨。


她说,她会武功,几个人她完全能够对付,沿途不用害怕。


“如果你不能磕头,”她说:“帮我推车也可以。”

她从口袋掏出几百元,小声问:“你身边的钱够不够?我有。”她想给我钱,她的这一举动让我吃惊和感动,我连忙谢绝。


世事无常,我不敢承诺,说,如果我准备加入她的拉萨之行,明年5月,我将会赶到马尔康,和她相会。


益西拉姆抢着付了茶钱,我们手牵手走在大路上。一辆自行车从我们身边飞骑而过,车上的喇嘛说她什么,她立即反击。


“喇嘛说什么?”我有点猜出来。


“说我们。”她说。一定是说她和我手牵手吧。


暮色降临,分别的时刻已近。我拿出相机,给她照了几张照片,益西拉姆担心不能得到这些照片,拉着我到处找照相馆。


“我想和你一起照一张相,”她说:“我可以在这里取到。”但是,我们没有找到照相馆。


她赤脚穿一双皮鞋,脚痛得一瘸一拐,我坚持把她拉到一家鞋店,供养她一双鞋。刚出鞋店,她飞快地奔过大街,一转眼,她又穿过大街,回到我身边,她手上那双旧鞋不见了。


“我把鞋给了一个人。”她解释道。 

Apsara

我们在阿坝的大街上流连。


“一想到马上就要和你分开,”她对我说:“不知道今生还能不能见面,我的心都痛。你说,你们还会见面吗?”


我不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如此迅速,不可思议,我对她那么眷恋,可她的话还是令我吃惊。


我们在一家小饭馆坐下,希望还能拥有一段面对面的时光。


益西拉姆慢慢吃着面,说:“你和我一起磕头到拉萨吧,然后,我们一起去印度,你就在印度出家。”


我不置可否。她沉吟:“你真的有出家的缘分!” 


“什么时候?”


益西拉姆说了一个时间,和学院空行母授记我出家的时间相同。


她似乎非常悲伤,低目,很长时间,她慢慢地对我说: 


“如果你想我,你就到拉萨,到了拉萨,你就能见到我。”


“你在拉萨有联系地址吗?”我有些惊讶地问。


她欲言又止,没有说话。


她在路边招手,一辆三轮车疾驰而来,她上了三轮,她的脸在暮色中白皙而迷蒙。她右手手心向上,向我致意。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问候的方式,那么优雅、高贵,令我砰然心动。


三轮车载着她消失在渐深的暮色中。


我到了学院,立刻就出家了。


益西拉姆曾经给我家中打过一个电话,我打回去时,是一个出家男众的声音。他听到我的名字,非常欢喜,似乎他对我熟悉已久。


“我是益西拉姆的师父,”他说,“你等一会。她马上过来。”我眼前浮现那位在五台山闭关20年、穿百衲衣的出家人,怀疑我是否听错了。


益西拉姆接过电话,我告诉她我已经出家,她没有丝毫惊奇。我说我不能和她磕长头到拉萨了,我将留在学院学习。


她一时无声。后来,她说话时,声音很轻,非常失望。


我忘记了她说什么,后来,我再也没有找到她师父的那个电话号码。


也许,有人能够告诉我,为什么我们会相逢?我横穿整个国土,改变行程, 在前往阿坝的途中,益西拉姆两手空空,站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上,向我坐的那辆车招手。


益西拉姆不住在拉萨,为什么她说,只要想她,我就可以去拉萨,到了拉萨,我就能见到她?


她温厚、宽和,如无所不包的天空,我多么希望和她一起,沐浴在她无所不 在的温暖和慈爱的光辉里。她光芒四射,庄严动人。


她的面容和菩萨的雕像如此相象,可她是那么真实,和她在一起时,我感到自由,生命充满活力,仿佛大地与我同在,没有怀疑。


也许,有一天,奇迹会再一次降临。我们会穿过大地和人群,穿过无数世,再度相逢。


她会牵上我的一只手,笑吟吟回头望我,和我一起坐上三轮。藏民到拉萨是为了朝觉卧佛,也许她就是觉卧佛,看见觉卧佛,我就看见了她。或者,她是观世音菩萨,见到了布达拉宫,我就见到了她。


一位活佛看了我和她的合影,沉吟: 


“她是你前世的上师。”


推荐阅读

《行者随笔》(1)转经轮

《行者随笔》(2)撑花色大伞的小喇嘛

《行者随笔》(3)三姐妹

《行者随笔》(4)宁静的声音

《行者随笔》(5)窗外的少女

《行者随笔》(6)上师座下

《行者随笔》(7)还俗觉姆

《行者随笔》(8)蚯蚓

《行者随笔》(9)摩顶

《行者随笔》(10)法王的歌

《行者随笔》(11)为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