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蕴灭尽了以后~ | 《楞严经》111导读
精彩摘录
下面讲,识蕴灭尽了以后是什么的样呢?主要讲识蕴灭尽。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
如果对我们十二类众生识的本体,同样的获得、开悟,或者已经认识到了,十二类众生具有共同的也好,或者我们个人通达了自己心的本来面目,在这个时候,“销磨六门”,我们的六根就已经销磨,没有局限性了。
本来六门六根的话,眼睛听不到声音,耳朵看不到色法,等等。就像有一些寝室,中间隔开,互相都没办法进去一样的,六根门都是这样的。
但是在这个时候,“合开成就”,六根的话,可以合在一个根上面,叫“合”;“开”的话,一个根也可以开启六个根,它们完全互相通用。
那么这个时候,“见闻通邻”,见到、闻到、觉知到,全部就像邻居互相可以串门一样,里面都通了。
本来六根的话,各自一间房子,现在中间的这些隔断全部拿开,全部都可以串门,像一个大寝室一样,可以互用。
“互用清净”,没有任何的障碍。
就像佛菩萨,大家都知道佛菩萨为什么能照见一切万法?实际上他们没有粗大的分别念,他们有一个细微的智慧,这种智慧在无分别的境界当中是可以通用的。如果我们得到真正的六根圆通定的话,完全也是可以的。
所以诸佛菩萨为什么能见到一切众生各自不同的相续,而我们凡夫人有自己的肉体、根门,各种隔阂,没办法互用互通,原因在这里。
【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
那么这个时候,十方世界也好,器情世界也好,还有我们众生的身体和心,这些没有什么隔阂,全部都消融。
“如吠琉璃”,就像是吠琉璃,玻璃晶也好,水晶也好,“内外明彻”,内外都是透明的,“名识阴尽”,这个时候叫做识蕴尽。
因为下面很多人在修识蕴灭尽,修的时候遇到了不同的魔障,识蕴尽的功德是这样的。
【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如果这个人,识蕴已经灭尽的话,超越了命浊,五浊黑暗这个时候就没有了。
观识蕴的元由,会发现它是罔象。罔象好像时有时无,非有非无,表面上是虚无缥缈的有,但实际上是虚无的、虚幻的,无实的,这样的一种颠倒妄想。
这个颠倒妄想可能是不是我们《般若波罗密多经》当中讲的一样,最初的一念无明也好,凡是我们众生没有认识到自己本性。
“以为其本”,这个作为它的根本。
识蕴的话,为什么现在我们没有认识到它的本体?被各种颠倒妄想也好,或者虚幻无实的东西,把它已经遮住了,这个意思。
这以上的话,讲了识蕴的一个概要,讲了识蕴灭尽的功德,行蕴灭尽以后的利益,讲了这些,那么接下来就开始讲识蕴的十种阴魔。
如果识蕴圆满的话,会什么样呢?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吻,能入圆元。】
我们都知道,本来身根是有隔阂的,刚才讲的,眼耳鼻舌身,互相都没办法消融,没办法通用,有隔阂的。但是,如果自己的身根,全部的隔阂都已经消融,一个根开合,一根开启六根,或者说六根可以和合在一根当中。
如果这样的话,与十方十二类众生,一个根可以通用,整个觉知都是完全相同。这么多的觉知,可以在一个根上面吻合。
如果我们真正把识蕴通达了,或者已经破除了的话,那么根中间的这些障碍都去掉了,去掉以后,十方众生都可以互通互用。
我们为什么现在别人的相续见不到,肯定有相,《金刚经》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因为我们有我相,我只能见到自己;众生有众生相,众生互相也没办法,但是如果识蕴真的已经破了的话,就像佛菩萨看到我们屋子里面的所有人一样,心也好,里里外外的这些事情,没有任何隔阂。
“能入圆元”,完全入于圆妙觉性的根元。
这一段,每一个修行当中都可以讲,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识蕴如果搞明白的话,会有这样的一个作用。
但是众生修的时候,外道修的过程当中,这一点没有懂。
原来法王如意宝有一个教言,名称叫做《魔穿天衣》。外面看起来好像都是天人的衣服一样,但实际上是魔。外道的话,用了很多我们的“觉性、自然本智”,但实际上他执着一个相,所以没有开悟,有一种歧途。法王的道歌当中专门有《魔穿天衣》,或者是《魔佩天饰》,有一个这样的道歌。
讲解全集,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