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25:正论之二十一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什么是彻底究竟地利益众生呢?
佛教徒必须要观察、证悟空性。
什么是彻底究竟地利益众生呢?就是帮助众生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生老病死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话,虽然通过扶贫,可以暂时地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却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哪怕我们将一个人一生的贫困问题都解决了,但他下一世还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吗?这是很有可能的!既然如此,那你下一世还可以帮他吗?下一世他去哪里我们都不知道,又怎么去帮他呢?所以,佛教认为这些还不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老病死。要解决他们的生老病死,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智慧。只有具备了智慧,才可以帮助他众。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众,首先就要消灭我们的自私心。如果有自私心,又怎么去帮助他众呢?不可能!
比如说,当上面拨下很多专款,让有自私心的人去发给老百姓用以扶贫,或者送到灾区去救灾的时候,这个人就会想方设法雁过拔毛,从款项当中克扣掉一些,揣进自己的腰包里。再比如说,有些人为了博取别人的赞叹,为了让大家奔走相告:“他真是大菩萨啊!他做得多好啊!”而拿出一些钱,去做表面的救苦救难,实际上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如果自私心没有铲除,很多时候所谓的利益众生也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证悟空性以后,就彻彻底底地断除了自私心,消灭了贪嗔痴。在那个时候,如果没有慈悲心,也会有这样一些问题:也许就会像小乘阿罗汉一样,认为所有该做的都做完了,自己已经万事大吉,随后就趋入灭定了。但大乘佛教却把菩提心灌输给了我们,让我们时时刻刻都知道,我的工作不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我还任重而道远,还有成千上万的众生等着我去度化。我要把自己如何断除烦恼的心路历程告诉别人,让他们沿着我曾经走过的路去走,并最终获得我现在的果位,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众生。
所以,佛教徒就必须要观察、证悟空性。
如果别人的痛苦和自己的痛苦都不管,除了日子过得好一点就别无需求,像这种人就不需要劳神费力地去思维这些,纵然下一世受苦,也只能自己去想办法。
当然,量子物理学家并没有这样的目的,他们一开始的意图,就是想找到整个宇宙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然后将其应用于世间的日常生活、军事、科技等。然而,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当他们费尽周折,去一步步分割粒子,希望找到更细微的坚固之物的时候,最后却适得其反——找到了一个接近于空性的结果。这就像佛经里面所讲的——剥开芭蕉树皮,终将一无所获一样。芭蕉树树干本来就没有坚硬而实在的中心,在将一层层的树皮剥开之后,最终什么都不会得到。
粒子是非常小的东西,而粒子加速器却是长达一两公里的大型仪器,科学家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粒子加速器让粒子通过碰撞而分割,试图将粒子一再细分,最终得到一个最基本的粒子。这样的结果,其实已经违背了他们当初的意愿——本来想得到一个东西,却无意当中发现了类似空性的结果。
爱因斯坦开始接触原子物理学新的实情时,也同样感到震惊。他在自传中写道:“我为了使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与这种(新型)知识相适应而做的一切努力都彻底失败了。就像是从一个人的脚下抽走了地基。他在任何地方也找不到可以立论的坚实基础了。”
海森堡也写道:“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此时物理学的基础开始动摇时,才能理解近代物理学最新发展的强烈影响;这个变动所引起的感觉是,科学失去了依据。”
当量子力学与佛教携手并肩地走到这里的时候,量子力学就停滞不前了,而佛教却能够继续前行,并最终走到量子力学根本看不到的、遥不可及的地方。佛教的很多其他领域,量子力学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这就是量子力学与佛教的差别。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呢?就是要推翻我们自己的观点。
如果不能推翻自己的观点,即使推翻了无神论,即使战胜了一切外道,我们仍然还在轮回当中流转,还是不能获得解脱;反之,如果推翻了自己的观点,则其他什么都不用去消灭、去战胜,别人认为有神无神也好、唯心唯物也罢,我们都一概无须过问。
如今,量子力学已经可以帮我们推翻了很多的执著,剩下的部分,就只有靠佛教自己来推翻了。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色即是空”的具体修法。
最方便的空性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