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忏悔
标题为方便阅读所加
我们往昔造作的恶业就像一粒苦的种子,因缘成熟时便会以各种苦果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VAJRASATTVA
有道是“但有去翳法,别无与明法”,就是说,眼睛里长了翳,看不见东西,你若放着眼病不治,而总想在外面找个视力来加在眼睛上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是把眼翳去除,自然就看见了。光明自现,非由外来。
我们当中很多人大概对增长智慧、证悟空性的法门更感兴趣,而看轻了忏悔法门,觉得只有那些罪业深重的众生才需要去忏悔,而自己,自我感觉还是蛮好的,聪明,博学,有福气,业障很轻的样子,应该不用修什么忏悔法门吧?
佛法中对“业障”的定义,宽泛地来讲,指的是障碍我们见到实相的烦恼及习气。很显然,如果我们还没有证悟实相,就说明业障够深重。
试想,你满心的贪嗔痴,层出不穷的烦恼,念念背离实相,又怎能见到实相?修行不是做样子,也不靠花架子,是硬碰硬下功夫积资净障。
业障并不抽象,它有形有色、具体可指,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那样不顺利,感受的大大小小接踵而来、似乎从不让人有片刻安宁的愁、苦、无奈,还有衰老、疾病、死亡的步步相逼,以及更根本的烦恼执著等等,这些都是业障的表现。
你能说你已不再受到这些苦的困扰?你还会认为自己业障已经轻到无须忏悔了吗?
VAJRASATTVA
我们往昔造作的恶业就像一粒苦的种子,因缘成熟时便会以各种苦果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时候因缘成熟很快,苦报即很快呈现出来。有的成熟很慢,一世、几世或者更长时间,但不论多久,种子结苦果的潜力一直都在,只等因缘具足便即时显现苦果。
这是因果规律的一个特征:已造业不失坏。
我们不要心存侥幸,觉得有些没有成熟的恶业,隔着太长的时空会不会就找不到我们了,最后像流星划过天空,走着走着,自己就把自己耗尽了。
恶业可不会这样不给人添麻烦,自己默默了断。你要么吞下苦果,要么通过忏悔改变缘起使苦果结不出来,否则永远摆脱不了恶业如影随形的追讨。
你说,既然有忏悔和吞下苦果两种选择,那么我选择吃苦果子好了,敢做敢当,咬牙吃下,一了百了。不过,苦果子可不是那么容易下咽的。
因果规律的另一个特征是:业增长广大。
就是说,一粒苦种子不是只结一个苦果子,它法尔自然地会长成一棵结满苦果的树,所有那些苦果都是从那一粒苦种而来的。从因到果,因缘成熟的过程好比自带了一个功率放大器,苦果一旦显现,它的样子比那一头的苦因狰狞太多。
经上说,你杀死一个生命的果报,不是简单的一命还一命,是你要在轮回转生中被杀五百次,以五百次感受生命被强夺的痛苦来偿还。
而且这五百次,你不大可能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承受,你不由自主会生嗔害之心,嗔心、害心生起来,往哪里去呢?
《普贤上师言教》中说:因嗔心造恶业则堕入地狱,因贪心而造则转生饿鬼,因痴心而造则转生旁生。嗔恨心如果带着箭头,箭头指向便是地狱。
如此,感受痛苦的同时不断造作新的恶业,每一个恶业又招感新的体量无数倍放大的苦果,每一个苦果现前又触发更多的恶念恶行,就这样没完没了恶性循环下去,无有出期。
知道什么是轮回吗?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轮回六道里的三善道跟我们的关系不是很大,大部分时间我们是在三恶道里恶性循环,仿佛我们的轮回版本是个三恶道版。没有最苦,只有更苦。
VAJRASATTVA
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此生为人是多么难得,佛经中以盲龟入轭为喻,发生概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不知是认真活过多少世才有的这个暇满人身,白白空耗掉就太可惜。这一世也许是从今往后直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的长远未来里,我们唯一一次机会,可以不必呆等恶业成熟低头吞下苦果此外别无选择。
暇满人身意味着我们有改变缘起为自己和其他众生创造幸福安乐的自由和能力。
积资净障,首先你需要有足够的福报和智慧,才会愿意才有机会去积资净障,如果不是这个暇满人身,轮回中数不清的生生世世里,恐怕我们很少有过这样足够的福报和智慧,比如听闻到金刚萨埵忏悔净障法门,对之生起信心并愿意修持。
没有什么事是平白无故发生的。修持金刚萨埵法门的背后,是金刚萨埵佛尊无尽的宏愿悲心、祖师大德不遗余力的护持弘扬,以及我们自己无数世的善愿善行。
说实话,这次共同念诵过程中,对上师三宝的感激自不必说,对自己,我也是常常随喜并心怀感激,随喜自己的福报,感激自己往昔发的善愿、做的善行。
VAJRASATTVA
我们知道,让恶报成熟现前并不是最好的了结恶业的办法,原因很简单:实在太过痛苦,且苦中生苦,旧债未清新苦又来,永远没个了结的时候。
你想等恶业全部报完,苦尽甘来从此过上安乐无忧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大家且看自己现在一日又一日地过活,苦恼烦忧此起彼伏、相互衍生哪有断过?今生是这样,前生来世也是这样。
已经因缘成熟现前的苦果,我们只能承受,而尚未成熟的,我们可以通过忏悔改变自己的心行,从而改变缘起,使得苦种子因为生长条件不足而无法结果,或者即使结果,也是又小又少,不再那么令人无法承受。
此外,忏悔法门的清净罪障与显发自性是同时的,就像一颗被尘土蒙住的明珠,擦拭尘土的同时,珠光便在一分分显露。
忏悔修到最后,罪障尽除,便是自性现前。反之亦然,证悟自性则是最彻底最有成效的忏悔。
——选自《永不失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