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收录 >>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楞严经》46导读
返回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楞严经》46导读
精彩摘录
1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我们一般很多人都知道“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这个应该算是很出名的,只要说引用一个《楞严经》里面的教证的话,那可能很多人会说出这个来的。
但这个实际上是来自于什么呢?就是说,富楼那尊者,你心中的——我们前面讲的城市里面的演若达多,实际上是狂性自然而然歇的,狂性自然而然歇的时候,实际上它的停歇就是菩提。
所以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刚才演若达多他先有个误会,因为他照镜子,然后迷迷糊糊认为自己没有头了,然后跑了,跑了以后一段时间,幸好他恢复了,恢复以后,没有发生什么任何的事情。
其实我们众生得果也是一样的。我们认为有这种迷乱的心,最后他就自然而然自己就认识了,认识以后菩提就已经获得了。
但是在这里,这个是一般,应该是在显宗当中很深的依据,意思就是说我们的这种分别念自然停歇,然后这个歇的部分,停歇的、熄灭的部分就是菩提。如果我们从简单的语言来讲,我们的分别念自然灭尽,灭尽的时候就是菩提。
2
如果按照大圆满来讲的话,应该是正在起现各种各样的狂性的时候,实际上是如果你当下认识它的本体的话,这就是菩提。这里面稍微有一点,可能显宗和密宗的差别吧,有一点差别。显宗的话,一般是烦恼灭了,菩提现前,有这么一个过程;然后密宗当中的话,烦恼即菩提,他这里狂性歇也好,狂性正在起的话,其实它就是菩提。
3
大家如果《楞严经》背不到的话,那么“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这个就可以。
别人如果问问题的时候,你就说这句话,不说话了,就这样。尤其是问的问题有点深,你就如果实在是不太会答的话,就一直瞪到虚空当中,什么话都不说,就这样:“哦,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好,回答完了。”就这样。别人也许开悟了也不知道。
讲解全集,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