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的六种过失
饮酒之人,即使刚开始很有钱,逐渐也只能借钱买酒喝了。因为爱喝酒的人,稍微喝一点就变得特别大方。
我之前读的中学不太好嘛,有时候老师让学生学喝酒,学生学会之后就跟着一起喝。喝完酒有两个特点:一是大方——那时大家本来也没钱,有也只是五毛、一块,但喝酒之后特别大方,“没事!我借钱再去买一瓶,以后慢慢还。”还有一点就是特别大胆,想打架——当时快毕业了,我们在学校喝酒,迷迷糊糊地看见很远的地方来了一个老师,本来我们平时特别怕他,但我当时就想:他要是敢过来,我要狠狠地揍他,没啥!那时确实有很多恶心。
饮酒的第二个过失是生病。
人们会因为饮酒而生各种病。特别是肝脏不好的人不能喝酒,因为肝脏是排毒的,而酒精里有很多毒素,饮酒会增大肝脏的压力。医生一般会问病人,尤其是有肝病的人:“你喝不喝酒?你不喝酒就会好一点。”酒精不仅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对整个五脏六腑都有损害。平时身体健康的人,如果经常喝酒,身体也会逐渐垮下去。
本来美国的医疗水平相当发达,但每年因为饮酒而死亡的人数却有八万八千左右,这还是好几年前的统计数据,现在估计更多了。而且各个国家、地区因为饮酒而死亡的人数都非常多。酒确实是一种危险的饮料。
也许有些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无酒不成席”,缺了酒根本没办法谈话,不仅如此,他们还有很多敬酒的“格言”“金刚语”,以此更加激发自己喝酒的激情——也不知道他们最后喝成什么样。
萨迦班智达认为:喝酒的乐趣,不过是将癫狂执为快乐而已。其实也确实如此。本来正常的时候,心一点都不快乐,但喝得醉醺醺了就觉得:“哇!真是快乐!整个世界都是恍恍惚惚的,像大圆满的境界那样!”这样真的很不好。
前几天,一个领导到我这里来戒酒,他说:“我做了很多很多特别惭愧的事情。今天要是再不戒酒,我绝对完蛋了!昨天我跟几个领导一起吃饭,结果在饭桌上就跟别人打起来了。我喝太多,倒在地上,被别人狠狠地打了一顿。”喝酒之后,可能打架的心态是有,但能力不一定有。
喝酒也会导致恶名远扬,因为喝醉之后会现出种种丑态、过失。《大智度论》中讲了饮酒的三十五种过失,像“耗尽财富”“经常生病”“好赌”“裸露无耻”,等等,讲了很多。大家方便的时候再去参考。
喝酒后,会自然而然产生嗔恨心、暴躁之心。
经常喝酒的人,嗔恨心的确很大,一言不合就大发雷霆,也不需要什么理由,言辞稍微不当就大打出手。有些爱喝酒的父亲,晚上喝完酒,一到家就开始打自己的妻子、孩子。这其实也给自己的人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饮酒还会导致智慧日益损减。由于酒精直接刺激大脑,经常喝酒,记性会越来越差,智商、情商都会受到影响。酒喝完了,智慧也消失殆尽了。
世界上很多人都对饮酒持歌颂、赞美的态度——“没事,喝点红酒,心情快乐,身体健康,疏通经络。”包括很多广告也说:饮酒有益健康。但真正去分析饮酒的利弊时,会发现,弊远远大于利。《大智度论》中说:“益身甚少,所损甚多。”酒对身体的利益很少很少,造成的损害却相当之多。喝酒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快乐的感受,或是变得更容易交谈,很多想说的话能表达出来——平时不敢说的话,那个时候能表达了是吧。
总之,相较于利益,过失更大。我觉得《妙法圣念处经》中的一句偈颂讲得很好,“饮酒之人,但贪美味,不虑苦果。”饮酒之人觉得喝酒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但他并没有考虑其中的苦果。很多人酒醉之后,既没有了惭愧心,也失去了控制语言的能力,本来需要保密的事情,结果全暴露了;有的甚至上吐下泻,现出种种丑态。
因此,佛·教·徒尽量不要喝酒。我听说,有的居士本身很虔诚,度化众生方面也觉得自己非常不错,但在应酬的时候还是会喝酒。其实,如果你连基本的不饮酒戒都没有守持,其他的四戒就更没办法。佛陀在《增壹阿含经》中说,有一种法一定要守持,若守持了这一法,则所有的佛法都能守持。这一法是什么呢?就是不饮酒。
一切有部的戒律中引用过一个教证,意思是说:无论是谁,即使只喝了草尖许的酒,他也不是我的弟子,我也不是他的本师。这在藏传的教言中也有,《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译为:“从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弟·子连一根草头上沾的一滴酒都不能饮;滴酒不沾的,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敬摘录《善生经》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