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我们为什么有执着?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 返回

我们为什么有执着?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2-02-04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悟性

获得已连载合集


 *注:因为某些不可控的原因,暂时不能上传视频了,大家只能听音频,请理解,且听且珍惜!


不染于色,就是说看到了某一个东西没有执著。像大圆满里经常讲的一个比喻——婴儿看佛堂一样。


佛堂里面有许多许多的壁画,特别多的佛像,婴儿的眼睛可以看得到,但是他的意识不会去执著这些,他不会去分析,他也不会有成人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执著,这就是不染于色。简单地说,就是这样的。


比如说你看到了,但因为已经证悟了,所看到的这些色,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样以后,你就深深地体会到所看到的色就是如幻如梦的,所以他的视觉也不会去贪,意识也不会去执著,那这个就叫作不染于色。不染于色就是不执著。


耳闻声时,不染于声”,这都是一样的道理。“皆解脱也”,那这个叫作解脱。达摩祖师其他论里面也讲过这个。尤其是大圆满里面,它有一个专用的术语,叫作六根自解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自解脱;或者是六门自解脱,门就是眼耳鼻舌身。“皆解脱也”,这些全部都是解脱。


眼睛看到了物质,它不执著。因明里面有一个观点,比如说我们的眼睛,看到了特别多东西的时候,但是我们的注意力不在这些上面,焦点可能只在一个东西上面,所以你心里面就只记住了这一个。



比如说我们看到了一百个人,那么我记住的就只有一个人,焦点就在一个人上面。其他人是看到了,但是心里没有记住,这个时候,只有这一个人是焦点,其他九十九个人都没有记住。那么是不是对这九十九个人没有执著呢?这个不叫没有执著。


这里讲的不染,就是说必须要证悟。必须要知道这一百个人都是如幻如梦的,这样才叫作不染于色。所以,六根自解脱就是这样的。


眼不著色,眼为禅门”,眼睛不执著物质的时候叫作视觉的禅。“耳不著声,耳为禅门”,这个就是听觉的禅。难道眼耳鼻舌身它们也有禅吗?有禅。眼识看到了东西,然后证悟这是如幻如梦的,这个就是它的禅。


当然这个证悟说准确一点的话也不是视觉证悟的,而是意识证悟的。但是意识的证悟对眼耳鼻舌身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视觉、听觉它们也不会执著的,这个就叫作视觉的禅定、听觉的禅定。


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这个地方,着重点就是两个字:一个是性,一个是相。这就是说看到了万事万物的本性者,他就会常解脱。本性是什么呢?本性就是空性。他看到了空性,那么他就解脱了。



眼见色相,相就是表面的这些显现。看到表面的显现,没有看到它的本质的话,那就是常系缚。因为没有看到它的本质,没有证悟空性,他只看到表面现象,然后他就产生了执著,就被执著捆绑或者是束缚了。


比如说,我们的眼睛看这张桌子的时候,视觉当中的这张桌子,它永远都是一种错觉。我们自以为看见了这张桌子的真实面目,但是我们看到的绝对不是真实的面目,我们看到的完全是一个假象。


如果我们真的看到了这张桌子的本来面目的话,那我们的眼睛就像显微镜一样,至少要看到它的原子核,和原子核周围电子的转动。至少要看到这种层次,才能够叫作看到了这张桌子的本质。实际上这个还不算本质,但是相对来说算是本质。


如果我们的眼睛看到这张桌子的原子,那么,这张桌子一定会在我们的视觉当中消失。根本没有桌子了,就是一大堆的原子。并且原子它自己的结构,99.9999999%是空的、都不存在,它自己都是这样,更不可能构成这么庞大的一张桌子。



所以,如果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本质的话,那我们不会对桌子有这种执著,因为在原子的层面上没有桌子。没有桌子,怎么可能对桌子有执著呢?不可能有的。正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它的本质,看到的是它的相。这个相的层面上就有一个静止的物体存在,所以我们也就对这张桌子产生了执著。


所以,凡是只看到相的人,就会对相有执著;凡是看到了本质的人,对相没有执著。比如说,因为有光、空气、水分,我们远处可以看到彩虹。彩虹虽然不存在,但是我们对它也有执著,我们不是一直都认为是彩虹吗?但是它的内部结构当中,没有这七种颜色,颜色是从我们的视觉当中产生的。如果没有我们的视觉,空中是不会有彩虹的。


如果看到了彩虹的本质,对彩虹就不会有执著,因为不存在彩虹。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彩虹的本质,看到的是彩虹的相,所以对彩虹有了执著。


同样的,这个地方讲的“见色性者”,凡是见到了色的本质的人常解脱。他知道没有这样的色,没有这样的物质,所以他根本没有执著,这个就是解脱了。


见色相,凡是只见到了物体的相,没有看到它的本体的人,他永远都有执著。因为有执著,这个执著把他捆在轮回当中,不能解脱,不自在、不自由。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如果没有证悟,生与死都是痛苦;但只要拥有证悟的智慧,生与死都没有痛苦且可以度化众生

何谓有余涅槃?

大乘佛教徒不应该讨厌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