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里也有夫妻间的相处之道丨《慧灯·问道》第三季
本期话题
佛教是如何看待婚姻的?
如何平衡修行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隐瞒配偶拿家里的钱去修寺、供僧,这样做对吗?
公司待遇不公平,领导对员工尖酸刻薄,该如何与这样的领导相处?
如何与不喜欢的人相处?
疑问是觉醒的开始,《慧灯·问道》系列因此而诞生。它围绕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及社会热点等展开,在“问”中追寻“道”,在“道”中化解种种烦恼。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在《慧灯·问道》第三季中,以他无碍的智慧为我们答疑解惑,和您一起静下来,思考世界,阅读自己。
下期精彩预告
劝说他人信仰佛教而引起烦恼,有必要吗?
佛教徒应该如何与信仰其他宗教的人相处?
如何应对信仰其他宗教的教徒的传教?
如何与喜欢搬弄是非的道友相处?
读
版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慧灯·问道》。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也是家庭关系的决定因素。今天我们现场来了这么多人,多是已经成家的,所以也想在这里请教一下堪布:佛陀的经典里有没有阐述过夫妻相处之道的要素或者诀窍?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佛陀亲自讲的佛经里面有,后来佛教的成就者、修行人的著作里面也有,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多。佛经里面有一部《善生经》,《善生经》里的大部分内容是讲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也就是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其中的一部分就讲了夫妻间如何相处:例如在家庭成员中,丈夫应该有什么样的职责;妻子应该怎样做;他们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才能使家庭和睦、幸福......这部佛经网上有,也有白话文的注解,包括太虚大师的注解。内容比较简单,谁都能看得懂。《善生经》是佛教里阐述夫妻相处之道和维持家庭和睦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讲得非常清楚、非常好,我建议大家去网上搜一下这部《善生经》,看一看。
主持人:这期节目之后,我们都到网上去搜一搜这部《善生经》。因为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的关系是中流砥柱。夫妻关系好了,子女、老人也就好了。而家庭和睦了,我们的社会也就和谐美好了。谢谢堪布为我们解惑。
观众朋友们有关于夫妻之间相处的问题吗?
观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婚姻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白头偕老;在外国的文化里,婚姻也是非常神圣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离婚率都非常高。我想请问堪布:在佛教里是怎样看待婚姻的?谢谢您。
堪布:刚才提到了,一个家庭是否和睦主要由夫妻之间的关系来决定。比如夫妻俩是夹心阶层,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他们的关系不好,那么儿女的前途和老人的晚年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佛教里面也非常重视遵守家庭和夫妻之间的伦理道德。
例如,佛教徒有五条戒,其中一个叫作不邪淫。不邪淫的意思就是不能破坏别人的家庭。破坏别人的家庭罪过比较大,因为会导致整个家庭受到严重的打击,也令小孩、老人很痛苦。因此佛教对此很重视,不允许破坏别人的家庭。
对一个在家人来说,婚姻是很重要的,所以佛经里面经常提到要遵守夫妻之间的伦理道德,比如《善生经》;此外,密法和一些论里面也提到过。所以能看得出来佛教对此比较重视。
观众:我是一个家庭妇女,上有老人要照顾,下边有孩子准备高考,生活特别忙碌和繁重,又想安心修行。我想请教您,怎样才能够平衡修行和家庭生活的关系?谢谢。
堪布: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平时我们要拿很多时间去修行,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说因为我们忙,所以先暂时不修行的话,也不对。平衡好工作、生活和修行非常重要。我想,对今天在座的所有人来说,也都有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在修行上多花一点时间,那么工作等方面就会受到影响;只努力工作、不修行的话,连我们的心理健康都会成问题。所以两个都不能放弃,都要做。
比如一天上班八个小时,路上两个小时,加班也许一两个小时,这些全部扣除以后,可能还有一点点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平衡的方法比如可以早上稍微早一点起,或者是晚上少看电视,少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安排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打坐。如果是早上和晚上各有四十分钟,那已经很不错了;实在不行的话,那就早上半个小时,晚上半个小时;这样也不行的话,那一天中半个小时应该是有的,要不早上,要不晚上,在半个小时的时间当中打坐、禅修。
平时走路、坐车的时候,可以持咒,也可以通过手机听一些佛教的课。我们现在很方便,手机里面视频、音频等,什么都有。
然后等学佛稍微有一点点感受和改变的时候就好办了: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把修行带到工作当中,用修行的方法去工作,也可以用工作的方法去修行。最后,二者完全可以变成没有矛盾的一体,那时,实际上修行就成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也可以成为你修行的一部分。
但是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到这样。开始时,需要工作的时候工作,修行的时候修行,这样专门用一个时间去训练,训练好了以后,就可以逐渐把佛法带入到生活中。将佛法带入生活,并不是说在生活当中,把很多东西放弃、不要了;而是用佛法的观念、理念和眼光去看问题,人在很多时候都能自在、轻松,为人处世方面也能得到非常好的帮助。
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人忙心不忙”。这个时候人虽然很忙,仍然要做很多事情,但是忙碌不会导致内心的浮躁与狂躁。现在工作比较忙碌的人,比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等,都有相当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没有方法化解的话,那么人越忙,性格、脾气就越坏,内心就越狂躁、暴躁。这样以后,和家里的人都没办法相处,也会导致各种各样精神上的疾病,再发展下去身体也会不健康,最后整个人都会崩溃。
所以修行和工作、生活要逐步地融合,做到平衡应该是没问题的。
主持人:习惯了堪布说的方法后,你就可以做到修法、家庭两不误,都会处理得非常好。
观众:现在有些佛弟子供养寺庙、供养师父的时候,都是背着自己的配偶,配偶知道了以后往往不开心,甚至闹矛盾。我想请问堪布:背着、瞒着自己的配偶做供养对吗?谢谢。
堪布:这个问题非常好,的确有这样的问题。比如有些人在一时冲动的情况下,哪里有建庙等活动,就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捐了,他的配偶不知道,知道了以后就开始闹矛盾,甚至闹离婚,这个确实不好。慈善机构也好、寺庙也好,如果你想捐助、想供养,首先应该跟配偶商量。
比如出一百块钱,或五十块钱,哪怕是二十块钱也可以,这个配偶应该会同意。不管钱多少,这是我们积累福报的一个方法。积累福报应该让全家人参加、参与,不要一个人去做。一个人做,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和矛盾。如果有了矛盾,那之前积累的福报,有可能因为吵架,最后全部都没了。
主持人:吵没了。
堪布:对,钱也没了,福报也没了。所以首先两个人要商量,在承受能力范围内,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这个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实在是对方不同意的话,那我想最好不要去捐,不要去供养。
其实,除了帮助灾区、贫困学生等,从佛教的修行上讲,捐钱和供养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习。佛教的核心是慈悲和智慧,不是供养钱。自己好好学习、修行,就不需要供养,闻思修里面已经包含了一切,包括福报。不需要用其他的方式积累资粮。
所以我想还是要避免导致家庭矛盾。我们学佛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吗?如果说我们学佛了以后,连家里的人、身边的人都帮不了,这种学佛的方法可能有一点问题,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要想好。
主持人:谢谢堪布的解答。刚才我们谈了夫妻关系,实际上朋友关系和同事关系,在我们一生当中也非常重要。处理好与朋友和同事的关系,对我们的工作、对社会、对我们自己都有好处。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在慧灯之光官方网站上收集到的,由我代为提问。
“尊敬的堪布您好,请问,如果我知道某个人的人品不好,出于善意,我把他做过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告诉其他的朋友,提醒大家跟这个人交往要多注意,这种做法是不是在搬弄是非?”。
堪布:这个问题也比较重要。在佛教团体里面,有时候,某个人某些行为会不太符合佛教的要求,可能也不是故意的,是他自己不明白,以为是对的。
这个时候,首先不是让大家不理他,而是要当面告诉他这种行为不对。如果可以讲,就去讲;如果觉得对方不太可能接受,那就暂时不要去讲。佛教里面要求不能太多关注和讲别人的是非和问题。
此外,有人行为有问题时,如果发现别人跟着他学,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你可以告诉其他的师兄不要跟着他去做这样的事情。从自己的角度来讲,这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是善意,不是故意去搬弄是非。比如你想的是“一个人走错路了,如果我现在不说、不提醒一下的话,很多人也不知道,就会有更多的人走错路,这样是不对的。”如果你是这种心态,就没有问题,可以提醒一下其他的师兄。
是不是搬弄是非,主要看动机。如果是故意去挑拨离间,肯定有搬弄是非的罪过;如果是好意、善意,那就没什么问题。
主持人:我替这位观众谢谢您!那么我们现场的观众有没有关于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的相处问题?
观众:我是一家企业的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工资待遇等方面的不公平;还有一个是公司有一位领导,对待员工会比较尖酸刻薄。尽管我自己认为这可能是自己以往造作了一些不善业的结果,但是每次有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还是不能淡然处之,所以想请问一下堪布:我应该如何与我的这个领导更好地相处?谢谢。
堪布:如果你希望在这个公司里面继续工作,那就不要跟你的领导过不去。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你都要忍住,是吧(众笑)?
主持人:要不就丢饭碗了。
堪布:公司里面有那么多员工,你的上司要照顾那么多人,你以为他故意不公平,其实也不一定。
首先,就像佛教讲的,有些时候,我们自己心里有了“他对我不公平”的想法之后,确实就会发现他有一些不公平的言行举止。但实际上这也许只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是自己的一个错误的判断,真相可能不是这样。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看是不是自己误解了。
其次,如果你确定真的不是自己错误的判断,他的确不公平,那么就要想一下他为什么不公平。他为什么对其他同事好一点,对我不好呢?也许是自己在一些工作上不努力、不积极,或者是有些事情没有做好,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否则的话,无缘无故对你不公平,也不太可能,对吧?
如果你觉得这些问题都没有,自己一切都是好好的,他就是不公平,这样的话,有两个选择:如果你觉得无所谓,那就辞职;如果你觉得这个工作还是很重要,那就看看《入菩萨行论》的《安忍品》,忍住(众笑)。
观众:我学佛以后,告诉自己对每一个人都要很好,但其实有些人我心里并不喜欢,不太愿意关心和帮助他们。这种情况下,我内心就会非常矛盾和挣扎,想请问堪布:应该如何说服自己跟这些人好好相处?谢谢。
堪布:这个是有方法的。首先,大乘佛教告诉我们要平等地爱所有的众生、对所有众生好,但这是最终的目标,并不是说现在就要这么做,现在你是没办法做到的,但可以通过训练,一步一步地做到。
首先对你最亲的人,比如父母,对他们好,特别地好,发自内心地好。然后对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如同事、同学等平时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人,对他们特别好,在他们的身上训练。这个你做到了以后,你的同事、同学里和你关系既不很糟糕、也不很密切的中间的人,对他们能不能这么好,继续训练。这个也做到了以后,最后就开始对平时你不太喜欢的人好一点。并不是要你一开始就在行为上对他们好,而是在内心当中训练;当你的内心能够接受以后,再在行为上做对他们好的事情。
这是有一定次第的,按照顺序一步一步来的话,并不难。如果没有这么一步一步去做,一开始就让我们要爱所有的众生,一定要做到平等,那就只是一个口号而已,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主持人:谢谢堪布。我们这一期节目,说了很多非常现实的相处问题。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感谢堪布的精彩解答,也感谢朋友们的积极参与!下期再会!
精彩推荐
《慧灯·问道》第三季 相处之道篇01
每个疑问,都将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慧灯·问道》 每周四与您相约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