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以智慧代替迷信 返回

【大学演讲】以智慧代替迷信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1-22

藏传佛教历来强调以智慧辨别真假,从来不以教主所说作为根据,要求人被动信受僵硬的教条,而是引导人通过探讨和辩论抉择真理。

 

古印度一位佛教大师曾说:“我既不贪执佛陀,也不嗔恨外道导师,谁的语言符合正理,我就承认他是本师。”

 

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无论在辩论场或者其他地点,从来没有人害怕问难,只要对方说的合理,就会欣然接受,如果不合理也会以正理驳斥。这种开放求真的精神,一直在藏传佛教的体系中不断流传。现在许多自认为客观公正的知识分子,也并不一定具足这种包容的心态。

 

出于对真理的崇尚,加上具有严谨完备的理论体系,藏传佛教从古以来培养出许多高层次人才,至今一直延续不绝。在藏地的正规寺院,那些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精进学修,通过严格考核的僧人,最后会获得格西或堪布学位,担负着弘法利生的责任。这种智慧特征,与其他建立在简单信心和形式上的宗教完全不同,这也是藏传佛教在东西方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此培养出的人才,既有深广透彻的智慧,也有怜悯一切众生的慈悲心,还有对整个世界勇于担当的态度。以此为根本因缘,导致其传承和教法被世界广为接受。

 

因此,藏传佛教的兴起并不是暂时的热潮,它并非如气功一般,只是吸引人的好奇心,热闹一时就消失了。实际上,许多人皈依藏传佛教,根本上是出于对真理的渴求,从这一点来看,藏传佛教的未来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摘自藏传佛教在中国的现代表述——德国马普研究所演讲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