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有一法简单易行,却能涵盖一切
《前行》已经讲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下面讲第五个共同加行:
五、解脱利益
首先是作者对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毕恭毕敬地进行顶礼:
多成就者智者所摄受,依照上师言教而修行,
解脱胜道无误示于众,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他的上师究竟有什么功德呢?为历代大成就者、智者所慈悲摄受,并依循这些上师的言教如理修持,最终生起了无我智慧,通达一切万法实相,同时将自己所证悟的解脱圣道,无误地传授给有缘众生。在如此具无上妙德的上师足下,华智仁波切恭敬地顶礼。
我们作为后学者,也要经常对大恩根本上师为主的一切传承上师,进行皈依、顶礼、供养等。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念诵仪轨,也可以观想功德,还可以用这些偈颂作祈祷,以令自己生起无比的信心、欢喜心。
丙五(解脱利益)分二:一、解脱之定义;二、解脱之分类。
丁一、解脱之定义:
所谓的解脱,是指脱离轮回这个大苦海,依靠《三主要道论》所讲的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断除自相续的一切烦恼,远离三界的一切痛苦,最终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其中任意一种果位。
当然,世间人对“解脱”也有不同的定义。例如他们认为,从监狱释放出来是种解脱,从疾病缠绕中得以康复是种解脱,摆脱困境获得自由也是种解脱。然而,这些解脱只是相似的,唯有根除了一切烦恼种子、一切痛苦之因,才能称为真正的解脱。这一点,我们要发自内心有种向往之心,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了。
对于《前行》的这些内容,大家务必要先从文字上明白,然后再对意义不断去思维、串习。否则,只是把所学的理论留在书本上,当翻开书或听上师宣讲时,自己好像有一种感觉,而一离开这种环境,心态马上恢复到往常一样,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前行》也好、其他法门也好,大德所讲的每个教言,其实都可以滋润我们相续,都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和利益。然而,由于众生的根基不一样,所得的收获也不相同:有些人依靠这些书本和教言,自相续的烦恼完全可以遣除;而有些人长年累月都在闻思,可真正要与烦恼进行搏斗时,由于缺乏正知正念,始终不能大获全胜。
所以,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哪怕每天只听一节课,也要有一节课的收获。比如前面刚讲了“因果不虚”,讲完了以后,在没有别人的劝导下,你应该自觉地总结一下:因果不虚大体上讲了什么内容?里面的公案和教言对我有什么帮助?我以前是什么样的心态?以后要趋向什么样的道路?……作为智者,理应方方面面地反观自己,这对修行来讲不可缺少。
总之,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知道何为解脱。现在有些佛教徒,口口声声说希求解脱,但他们有没有去寻找解脱之路呢?这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丁二(解脱之分类)分二: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二、三菩提之果。
戊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
从“人身难得”开始,以四种厌世心的修法先调顺相续;然后,再修持“皈依”、“发心”、“修金刚萨埵”、“供曼茶罗”等,直到圣道正行完全圆满之间,每个修法都有各自的功德,这就是解脱之因。
其实,四种厌世心的修法——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是一切修行的基础,以此可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倘若你没有打好这个基础,其他修法根本没办法进行,即使修了最高的大圆满、大手印、大威德、大中观,和禅宗、净土宗的甚深法门,也将会统统成为今世之因。
今世之因与来世之因有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在有经验的上师看来,要想弟子修有所成,首先必须以共同四加行看破今世,不然,修法肯定不会稳固,修行境界也不会长久。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了解并修持每一个不共加行。若能做到这一点,那解脱之因就具足了。
《前行》这本书从头到尾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完整无缺地阐述了解脱之因。若能明白这里所讲的断恶行善之路,远离一切恶业,欢喜行持一切善法,那现世中会享受快乐,来世必定会得到解脱。诚如《正法念处经》所云:“若人远离众恶业,喜行善法心爱乐,此人现世常安乐,必得涅槃解脱果。”
因此,大家一定要知道修加行的重要性。这一点,我在前面也详详细细介绍过,相信很多人会比较重视,否则修行无法成功。然而,也有不少人不愿修共同四加行,反而对气功、瑜伽,以及观明点、观佛像、观文字感兴趣。其实这些修法并不难,但你若要变成个修行人,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生不起定解的话,修什么都不会太长久。因此,大家一定要再再努力,要明白解脱之因!
戊二、三菩提之果:
无论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三者中任何一种果位,都是寂静清凉的,因为已脱离了轮回痛苦的狭道。尤其是如今我们遇到了大乘佛法和善知识,理所应当唯一希求圆满菩提,精进奉行十善,修四无量、六度、四静虑、四无色、二止观 等一切法门。并且在实修的时候,先要发起菩提心,然后一心专注、不被违缘所转,最后为利益一切众生作回向来摄持。
就像一个人不论做任何事情,有了前因,才会有后果。同样,在座的人都是希求解脱者,若能具备前面所讲的解脱之因,最后肯定会获得解脱之果。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首先要从出离心修起,明白轮回中一切感受是痛苦的,一切万法是无常的,无我寂灭才是永恒的安乐。
唐朝的义净法师,就曾译过一部特别短的经典,名叫《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经中记载 :一次佛陀在龙宫,为1250位比丘和众多菩萨宣讲佛法。当时龙王问:“有没有一法简单易行,却能涵盖一切?”佛陀说:“有四殊胜法,若能受持读诵、深解其意,则与读诵八万四千法藏的功德无异。四殊胜法是什么呢?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这即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四法印”。你们若没时间读很厚的经典,那每天念一遍这个偈颂,我觉得应该没有问题,佛陀说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精要。若能把这四句偈放在课诵里,经常读一读、想一想:“万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感受皆为痛苦,若能通达无我的境界,便可获得寂灭为乐的涅槃。”这是相当有必要的。
实际上,“寂灭为乐”就是解脱之果,这也是三界众生的究竟目标。我们行持的一切善法若以菩提心摄持,最终即可获得这种殊胜果位。 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搞错目标了,否则,修行再精进也是徒劳无益!
【解脱利益之引导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