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世的因从哪里开始?
这以上我们要知道,另外还有一个是十二缘起法里面讲两对因果,两对因果是什么?前面的无明和行是因,后面的从受这些以上都是果,从识、名色、六入、触、受这些都是果。
上一世我们的无明和我们的业导致了这一生的触和受,前几天我们也讲过了,我们的现世既有因的成分也有果的成分。上一世是因,这一世的一半是果,触和受这以上是果。
另外一对因果,就是下一世的生、老、死是果。下一世果的因在哪里呢?因,我们现在在做。现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下一世的因。
我们可以把这一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果,另外一部分是因。这以下就开始讲下一世的因,也是属于这一生。首先是什么?从第八个开始就是下一世的因。“名之为受”这是第七。
于受贪着
比如我们因为感官的触产生了受,产生了感受,比如快乐幸福的感受,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意识就特别特别地执著、贪。如果是不快乐、痛苦的感受,那么我们的意识是另外一种贪,另外一种贪是什么呢?这两个都是贪,但是对快乐幸福的这种贪,是希望拥有,希望不离开。
痛苦的感受为什么是贪呢?他希望尽快离开,他特别特别地希望尽快离开,尽快结束,这个希望也是一种贪。在佛经里面这两个都叫作贪,一个是拥有、不愿意离开的贪;另外一个就是赶紧结束、尽快离开的这种心愿。两个都是是心愿,所以都叫贪。
受就开始产生了贪,有了感受就开始有了贪。如果是幸福快乐的感受,有什么贪呢?就是拥有不愿意离开的贪;如果是痛苦,那就是希望远离、尽快结束的贪。所以有了受就开始有贪。
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受和贪,受是上一世的果,现在我们对受开始产生了贪,然后就开始创造下一世的因。如果不想有下一世的轮回的话,就在这个中间断掉,有了受,但是没有贪,这样的话,这一生不管怎么样,因为上一世的因已经诞生了,但是除了这个果以外,再不去种种子,再不去创造这个因,这样的话轮回就停止了,它不会继续,这叫作有余阿罗汉。
有余阿罗汉的有余是什么?余就是他有这个身体,身体还在,所以叫作有余。身体还没有消失,至少他没有死之前,这个有漏的身体还存在,但是阿罗汉他对任何一个感受都不会产生贪,所以他只有果,没有下一世的因。所以有余阿罗汉他死了以后不会再投生,他不会再轮回。所以,上一世的果和下一世的因的界线,就是在这个地方了。
比如因为我们的感官对各种各样东西的接触,有些时候有快乐,有些时候有痛苦,痛苦和快乐都有。因为人的感官是他前一世的因变成了这样的果,所以他对某一些东西的反应是痛苦,某一些东西的反应是快乐,这是他的本能,没办法改变的。一地菩萨可以改变这个,其他人没办法,阿罗汉也没办法,阿罗汉也有感官上的痛苦,但是他对这些受没有贪著,只是感官去感受而已,感官感受完了以后就过了,我们的意识不再去贪,不再去执著,这样的话,上一世的这些果就成熟了,一个果成熟了以后就少一个果,最后所有的业都成熟完了以后,他没有造新的业,所以他不会轮回。
但是我们普通的人不一样,我们在感受上一世果的同时,我们也在制造下一世的因,下一世的因从哪里开始?从对受的执著——贪开始。
贪是十二缘起支当中的第八,贪以后又是下一世的因。所以十二缘起支就讲这么几个字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佛为什么这么讲十二个字?一个人的上一世、下一世、这一世当中有很多的环节,每一个都是因都是果。为什么只讲这几个呢?他是有这样的考虑。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慈诚罗珠堪布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