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来谈一谈净观和金刚乘。首先我想告诉你们,净观不应该被理解为一种行为准则,这点很重要。净观不是一种规则。不幸的是,在金刚乘的传授里,有时会提到行者应该对金刚上师具有净观,因而这听来像是金刚乘的戒律。你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趋近净观,它应该被当成一种修持,意即你必须去习惯它。身为初学者,你有时会失去它,但你应该记着,不要期望从一开始就有完整的净观,那并不存在。如果你有那样的期待,它将使你产生内疚,为你造成许多罪恶感。你要把净观看作一项应该发愿达成的事,你必须修持净观。当你对空性有兴趣,就会产生净观;当你像个法器,能够接受空性概念时,净观就比较容易。了解空性基本上就是了解到,不管看到什么或感受到什么,都是你自己的诠释,那只是你的认知而已,在实相上它们并不是那样存在。当你可以接受这个观念——不只在智识上、同时也在实修上接受,你就会对空性有越来越切近的了解。每当你做判断时,要告诉自己:“这只是我的认知,是我有限的概念。”如果你能从最细微的事情做起,譬如一杯茶的好坏,或者金刚上师的外表,你就能逐渐习惯净观。我们不是在谈视金刚上师为佛,也不是在谈他的身体为金色,有好多手脚和第三只眼睛。我们不需要假装,也不需要创造新的现象然后把它认为是净观,那都是错误的。净观是,你知道不论你想什么,尤其是与上师有关的,都只是你的认知。如此归咎、责难和抱怨将会慢慢减少,当这些停止时,你的认知就会比较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