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在我耳边响起的最后声音 返回

在我耳边响起的最后声音



编前语


“以后不要舍弃自己的道,而且也不要扰乱他人的心,不管你们依止我多少年,这是我最终的教言。”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这是法王如意宝在临终前留下的最后叮嘱,也是给我们所有随学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生方向盘。


喇荣五明佛学院的创始人晋美彭措法王,生前留下很多教言,后来汇编成《不离》这本书,上师仁波切已经把它翻译成汉文出版,英译本也在海外出版。其中有一句箴言“莫舍己道,勿扰他心”,被当作法王教言的精华。我想知道它产生的因缘,有什么特殊意义,为什么如此重要?

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弟子都非常重视这句话,因为它是上师的最后遗教。法王是在成都的医院圆寂的,圆寂前五六天,他老人家通过电话对喇荣的弟子们做了最后开示,留下这句“莫舍己道,勿扰他心”的教言。


第一点“莫舍己道”,可以结合很多意义来理解。如果是修行人,应该不舍弃修行人的道;如果是世间人,不管从事任何行业,也要秉持各自的道。比如我是藏族人,就不要舍弃藏族的道;你是老师,就不要舍弃为师之道。无论做什么,不舍弃自己的道都非常重要。


如果从总义上解释的话,“莫舍己道”实际上是讲别解脱道。别解脱道行者主要就是受持清净的戒律,维护自己的道,并不会舍弃。虽然他没有利益众生的心,但是他自己一定会入一个非常珍贵的道,继续修持,最后获得解脱。


从世间的字面上解释,“莫舍己道”里面的这个“道”,与藏文相对应的话,有本质、本分的意思,也有自己的道德的意思。这个“道”有多种含义:不要舍弃你自己的本分,不要舍弃你自己的本质,不要舍弃你自己的道德,不要舍弃你自己的修道。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解释,总之就是不要舍弃自己的道。


其实“道”可以叫做一种思想体系,比如说孔孟之道、儒教之道。这时,“道”实际上指的是一个宗教或者一种文化,它的思想载体、思想体系叫做“道”。我们说不要舍弃自己的“道”,作为一个佛教徒,自己的思想体系、佛陀的见修行果就是道,这种思想和道德,不能舍弃。


摘自《莫舍己道 勿扰他心》)




第二点“勿扰他心”,是指为人处世,对上级、长辈要恭敬,对同事、同辈要随顺,对下级、晚辈要慈爱,如果懂得这些,就不会扰乱别人的心。今天这个世界有很多冲突,大到国家之间的战争,小到家人之间的矛盾,相互伤害乃至杀害,这些都是扰乱人心。所以“勿扰他心”往小了说,是爱自己的家人、老师等,往大了说是爱世界上的所有人,再大的话,是连动物也要去爱,去保护。


进一步来说,作为佛弟子,我们还当尽量保护别人的心。比如时时观察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妥,而让别人失了对正法的信心。


威仪清净,能护很多众生的心。《般若经》中云:“护持戒律,即是保护众生。”也就是说,守持清净的威仪,可以保护众生的心,不容易让人生邪见。《宝蕴经》中也说:“断除他人不信的行为,此乃唯一之正法。”如果我们行为不如法,身体摇摇晃晃,坐势歪歪扭扭,语言随随便便,别人见后不但不起信心,生邪见或招毁谤也不好说。所以佛陀说得非常清楚,凡是令人不起信心的行为,全部都要断除,这就是唯一的正法。《虚空藏经》中也讲过:“所谓行为清净,是指远离他人不信之事。”


真正具有智慧的佛教徒,不管到哪里去,都会事先打听当地的习俗,了解那里的吃饭习惯、说话风格等,方方面面掌握之后,尽量保护别人的信心。


(摘自《入行论讲记4 \ 第六十七课》)



同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最好还能让他们的心转到行持善法方面。


我们有些城市中的在家人,一想到五十万加行就压力山大,觉得每天要上班、要照顾家庭、要旅游、要和亲朋好友聚会等等,怎么来得及修啊?可是,上师仁波切每天日程排得可能比我们谁都满,翻译、写作、管理方面的会议与工作、要备课讲课、还有日常修行功课等。即便如此,上师仁波切还是亲自带修前行,就是为了护持我们修行的道心。



记得初到学院时,我也曾跟道友们一起共修过一次加行,从数量上说算是完成了,但我清楚,自己那时刚入佛门,出离心与菩提心的概念都比较淡漠,更不要说如理如实地观想与回向等等了。自己当初所修的加行,只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累积而已,离每一修法的完成标准还有着天地之遥,更遑论现证实相等境界了。这些年来,我将太多的时间倾注在管理、建设与慈善事业等方面,一直无暇顾及个人的修行。长久以来,我一直有重修加行的打算,但因为繁忙、懒惰、业障等因素,故一直未能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加重,我越来越意识到无常的恐怖,我时常反问自己:“如果哪一天死亡降临,我有面对死神的把握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下定决心,利用这次相互监督的机会,我也将和大家一起共同修持加行。我知道,命运之神不会那么青睐于我,既然赐给我那么好的上师、那么好的佛法、那么好的道友,就不会让我那么幸运地得到健康的身体与绵长的寿命。与大家一起共修加行,这也许是此生的最后一次,将来是否能再有机会与大家共修,这是谁也难以预料的。在共修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同修道友离开人世,而且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在其中,但我相信,哪怕仅仅修完其中的一个修法,或者甚至连一个修法都没有完成,但只要是在忆念三宝、刻苦修行的状态中死去,我们不用担心将来的去处,这就是实修独有的优越性。


(摘自《闻思修行 切勿偏堕》)




结  语


如同莱顿大学把宽容作为学校的理念,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也成为喇荣的核心精神。

不要舍弃自己的道,也不要扰乱他人的心

应该把利益众生作为根本——这就是法王遗教的意义所在。



——本文教言摘录自

《佛教与社会德行——荷兰莱顿大学座谈》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