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做”
堪布大师刚才谈了密宗的四个管理,我把它们和现代管理学对应了一下:给予的管理,我给它对应到财富管理;语言的管理,可以对应到沟通管理;同事管理,实际上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谈到了以身作则,这在管理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应到两个,一是人的管理,一是组织的管理;最后一个,我认为格外重要,大家也知道我个人在北大当创业导师,我对学弟学妹们老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为什么创业?”利他管理对应的,应该就是这个愿景管理。
我觉得这样对应很好,尤其是第四个利行管理对应企业愿景。
个人的创业、企业的创新,都需要一个愿景、目标,但大多数人的目标,可能带有自私自利,关键是要把利己转化为利他。如果你有强烈的利他心,自己的事业也可能自然而然成办;如果只想着自己,反而不一定成功。世间很多成功人士,正是因为对社会有利益,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为被社会认可,人脉、财富等因缘也会纷至沓来。
这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教精神,跟今天提倡创新的时代中的管理学,也可以非常吻合。
🐢
用东方智慧,补企业的“中气”
现代有很多的二元分化:管理和教育、东方和西方、美和丑,等等,这可能是现代人左脑主导的误区。
彼得·圣吉认为,现代教育是工厂流水线的模式,人像产品一样,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被塑造出来,这跟东方的教化完全不同。其实整个西方文化就是流水线,它是分化的,不是合一的。
所以现在就面临一个节点。教育要变,可能要包含做人;美学要变,可能要包含丑;管理也要变,除了管理知识、物品,按照堪布的意见,还要管理心,而且这是最重要的。
今天这个时代,一方面是信息共享、瞬息万变。我们在这里说话,西半球的人可以同步收听。我二十年前去过美国,对比来看,中国这二十年的发展非常快。很多时候确实能感觉到全球化的结果——世界已经成了“地球村”。
但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教育和管理也同化得很厉害。中国的教育理念几乎都在学西方,西方也有很多观念是从东方学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既舍不得放弃自己的传统,又不得不借鉴对方的思想,因为完全不学习,好像在全球化的今天很难发展。
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传统文化。因为改变起来或许很快,但恢复起来会很难、很漫长。
而且,西方模式不一定适合东方人的思维和心态。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学习西方的现代文化、管理模式,但同时也要看看,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现在还有多少?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很珍贵的东西,不要当我们想去寻找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
全世界都在发展,当我们的高楼大厦建得跟西方国家一样高的时候,或许会有一种成就感,但在这背后,可能失去了很多有价值的艺术和文化。
我们有自己的传统,包括佛教、道教、儒教中的一些知识、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是西方根本没有的,如果全都抛弃,那是我们的损失。
👣
成功的管理,是成全
归根结底,管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助他人。你管着多少人,就要想到多少人,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去看顾、帮助,而不是觉得自己是管理者,他们是被管理者,就高高在上,对他们不闻不问。这样即使表面看起来很有管理,但人和人之间,你不利益对方,对方也不一定会来帮助你。
非常感谢!因为本人也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讲“领导力”,领导力有一个定式:如果你能管事,你就能管一个三十多人的小公司;如果你能管人,也就是指导人,你就能管一个更大的公司;但如果你能管到他的愿景,管到他的心,你驾驭的组织就会更大,你的领导力就会更强。所以我觉得现代管理学和密宗文化确实是相通的。
摘自索达吉堪布
北京大学演讲《密宗文化与现代社会》
你能管(lì)理(yì)多少人?
会分钱,才会赚钱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如何做老大?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