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三十五佛忏悔文》第3课 返回

《三十五佛忏悔文》第3课

日月心 今日当精进 2021-05-17



课前开示——闻思修

一.感恩。

1.2018年1月2日发愿宣讲《三十五佛忏悔文》,2019年发愿成熟,并圆满传讲。

2.不管在山上山下,大家都应该好好闻思修行

3.重视发心与感恩。

①各部门的发心人员发心广大,克服寒冷缺氧一直在坚持。

②“饥荒是一年的,恶名是一辈子的”。出现一些事情时,有些人显出他的一些胆量、智慧和勇敢;而有的人始终处于患得患失当中,闻思和发心都放弃了。这些可以理解,因为每个众生的根基不同,佛陀亦转八万四千法门。

③培养综合性人才。

A.不是只听闻为主,或者只是发心为主,亦或只是修行为主。

B.喇荣并不是一个只是修行而不管弘法利生的道场。

a.很多堪布堪姆与普通人一样一直发心,建筑、慈善、医疗等很多事情得以成办。感谢法师们、发心人员、闻思人员、修行人员、弘法利生的道友们。

b.上师说:我来到这里也应该三十多年吧,快乐的事情也享受过,痛苦也感受过,不苦不乐的等舍也感受过,但是现在看都是一场梦。所以喇荣的未来也是这样的。


二.精进。

1.上师的2019年弘法。

①今年讲了许多显宗的法和密宗的法,包括密法方面有传承的《法界宝藏论》、《大鹏展翅》;显宗方面个别法还没有圆满,以后因缘成熟时还会继续讲下去。

②微博分享《365个钻石》。

A.从2018年12月底开始发愿,所以每天给大家提供一张法王如意宝的照片和一段教言做加持,包括以前翻译过的、法王如意宝在不同的场合中讲过的……今年可以圆满。

B.每天分享藏文教证,包括以前翻译过的、当场遇到过的、看到的书中教言……也是有365个教证。

C.送给有信心的人,730颗“钻石”。

a.上师刚来学院时,有汉文的《108个智慧》,是从《法句经》、《楞严经》、《华严经》等经典里引用的教证。

b.分享教证并不是没事干,心是一点一滴逐渐潜移默化的,能否通过这种方式慢慢逐渐与法适应,对自己也有一个强迫性。

③因为年龄、身体的原因,也为培养新人,从2014年逐渐退下来管理等工作。

2.翻译和传讲的课程对大家闻思修是足够的。从1998年,二十多年对藏传佛教中非常珍贵的书都已经翻译过来利益后人,一直在努力。

3.总体方面,法王如意宝、护法神三根本的加持,我们没有遇到修行的违缘,个人可能有遇到一些,大家都过得也是非常得好。


三.实修。

1.希望道友也要不断地努力,不要因为非常微小的事情断了自己善根,断了闻思修行,断了弘法利生。

2.学习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的传记,要思维他们是如何闻思修行、怎样利益众生的。

3.大家不要忘记修学。

①可以闭关念咒语。

②五加行也要完成。

③念阿弥陀佛名号一定要完成。

4.功课不要欠得太多。

①修行人今天发愿这个,明天发愿那个,但不要像“月光族”那样成为“月欠族”。

②稍微有时间的时候,尽量闭关式好好修行。

5.要以佛法对治。

①应舍:表面学佛多年,遇到烦恼时,和自己没学佛时、和没学佛的人、和其他有道德约束的人相差很远。

②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做到用所学的佛法对治相续的烦恼,但是毕竟我们是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弟子,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努力修学。

修行是很重要的,不然光是一个闻思,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对治烦恼。

A.对传过很多法的人,要求实修。

B.以后有机缘会传法,也欢喜对线上线下传法。

C.上师翻译、讲经说法、学院管理方面付出了很多,修行(包括在法王如意宝面前发愿的念诵)欠了很多。在如果各方面因缘有困难(包括网络限制),有时间的情况下,可能想闭关补功课。可以随缘欢喜接受修行的机缘。

D.大家有机会的话不要散乱,要修行。

E.得到法却没有修行,心的相续越来越坚硬,越来越不堪能。这样的会变成法油子,即使听了多少多少堂课、念了多少经也没有什么利益。


课前开示——《三十五佛忏悔文》

1.很多老上师、老修行人特别精进和欢喜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

2.经文版本差异。

①有些是汉文上不同,有的是藏文上不同,汉文的很多版本也不太相同。

A.《决定毗尼经》、《大宝积经》、《喇荣课颂集》有不同版本。

B.对照藏文和龙猛菩萨的讲义、多拉那他的讲义、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的注释,都不是特别好懂。

C.因为有不同的译法。

②前辈译师都是成就者。

③与藏文差异解析。

A.无垢佛和离垢佛,藏文中只有离垢佛。

B.藏文中有清净光游戏神通如来,汉文很多版本(不空、敦煌、菩提流支)中都没有。

C.也许梵文版不同造成的,龙猛菩萨的注释中确实有这个佛的名号。

④版本虽有不同,但一个都没有错误,只是名称不同。

A.事例:

a.一个人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称呼。

b.娑罗树王/山王如来,从唐卡上看,可以说是山王,也可以说是树王,因为绿色成份比较多一点。所以藏文中叫山王,不空的也是叫山王。

B.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分析,没必要纠结到底哪个名字是对是错。依靠信心,这个名号就是这尊佛的。

C.每尊佛也有不同的名称。

a.释迦牟尼佛有不同名称:

·能仁狮子王,释迦王,日亲……

·在不同场合或不同版本中可以不同名字。

·因为不懂词藻学和因明,可能不能认为日亲不是释迦牟尼佛,这样并不合理。

b.要理性分析对待不同版本上的差别。

⑤都是35佛,数量没有差别。

3.可以继续用以前的念诵方式,根据比较熟悉、比较有把握和信心的版本都可以。

4.《三聚经》。

①第一聚:顶礼。南无三十五个佛并对其顶礼。

A.每个佛名号,边念诵边礼拜,无始以来的罪业得以清净。

B.顶礼也是健身,每个人包括修行人也需要锻炼身体。

C.顶礼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议。

D.希望经常礼拜佛陀,光口头上“南无”也不行,身口意要拜佛。

E.我们希望对三十五佛要经常去拜,光口头上“南无”也不行,身体上,身口意拜佛很重要。

②第二聚:忏悔。以三十五佛为对境进行观想、顶礼,是为了忏悔清净无始以来的罪障和业。


忏悔支经文详解(授课版)

如是等十方一切世界中,如来应供正等觉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愿诸世尊,慈念于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物,若僧物,若十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由是罪障之所覆藏,我有情,应堕地狱,饿鬼旁生,诸余恶趣,或生边地,及蔑戾车,或生长寿诸天,设得人身,诸根不具,或持邪见,或厌诸佛出兴于世。所有罪障,今对一切诸佛世尊,智能者,眼证者,称量者,知者,见者,彼诸尊前,发露忏悔,不敢覆臧,从此制止永不再犯。

【经文】

如是等十方一切世界中,如来应供正等觉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愿诸世尊,慈念于我。

1.释义:

以三十五佛为主的,在现在十方世界中的如来应供正等觉的佛尊,你们要慈悲地垂念我。(你们要给我机会,我对你们有一些请求和陈述。)

【如是等】【十方一切世界】三十五佛也是在十方当中;《譬喻经》和《宝积经》中都讲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当中都有三十五佛为主佛陀。

【如来应供正等觉】如来的十名号或者部分名号。

【诸佛世尊】所有的世尊。

【常住在世】前面所讲的三十五个佛,还有现在正在住于十方世界中的世间的佛陀们,你们以慈悲垂念我。

2.重难点:

①我们忏悔时,首先祈祷佛陀垂念我们。

A.这是讲祈祷所忏悔的对境、观想佛尊。

B.我们在忏悔、念诵时真的要想,十方所有的现在住世的如来一定慈悲垂念我,一定要观注我,一定要对我关心我,要听到我的祈祷。

我们以恭敬心和欢喜心来祈祷时,佛陀的智慧没有远近,他一定能了知。佛陀的法身没有远近,谁祈祷和祈请,依靠其愿力,必定是现在祈祷者面前进行加持。

③为什么祈祷住世的佛,不说未来佛?

A.本来佛陀有过去的佛陀,现在的佛陀,未来的佛陀。

B.祈祷者境界不同。

a.一般所化对境。

忏悔的所化的众生,认为过去的佛不在世间当中,如果要迎请过去佛,一般的凡夫众生无法接受。

未来的佛没有出世,一般的所化众生难以接受。

一般所化众生的分别念,对现世为主的佛是能接受的,对过去、未来,一直认为离不可得。

释迦佛相当于现在佛,因为他的教法没有隐没。《妙法莲花经》中所讲,如来没有涅槃,妙法没有隐没。

b.法身角度。

过去佛、未来佛的法身是一体的,我们也可以说是“三世诸佛垂念我”。

④所化众生回向时,会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善根。


【经文】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

1.释义: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不论在即生当中能回忆得起来,或者不能回忆得起来的)我今生(胎生或化生为主)所造的罪业,或者是四生(化身,胎生,卵生、湿生)所摄的前世,或者前世的前世……在无始以来生死轮回中转生无数次的所生之处。

【所作众罪】无始以来一切轮回所摄处,所造的身口意,自性罪和佛制罪……相续中的罪业不会消除的,它一直留在阿赖耶上。

【若自作】自己身口意亲自造作的。

【若教他作】自己是修行人,让他人帮自己杀生、指挥打仗……这样做的罪过是一样的。

【见作随喜】因为自己的恶心,赞叹他人的罪业,对他人的善行不随喜也不欢喜。

2.重难点:

①所忏:从无始以来,身口意所作的、或者劝别人做的、或者见随喜的罪业,这些罪是忏悔的总的罪业。

②佛号功德很大,能清除长久的罪业,为什么我现在还有罪业?

A.唯物主义者认为今生做了善事,自己是个善人,为什么还怎样怎样……。这是因为很多人根本不考虑、不相信前世。

B.佛教徒应该深深意识到,无始以来所造重罪确实无边无际,它们一直存留在阿赖耶上不会消失。

C.佛号功德能清除几万劫的罪障,但相比无始轮回之久都不算什么。

D.佛的名号确实有功德和加持力量。

③对他人的善事善行应该随喜和欢喜。

④见他人打仗说“活该”类的言语,是对恶事见作随喜,算中等罪业。


【经文】

若塔物,若僧物,若十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

1.释义:

【若塔物】做佛塔或修佛塔的(资材),包括金、银、钱款等修建佛塔之用的,还包括造佛寺,印经书,造佛像等。

【若僧】供养僧众的物质、钱;

【十方僧物】僧物是一个僧众团队的,十方僧物是很多地方的,包括供斋款、念经款等。

【若自取】偷、抢、夺,或擅自享用;

2.重难点:

①世间中最严重的无间罪和近五无间罪。

②近五无间罪。

A.【教证】《极乐愿文》:“杀害比丘与沙弥,染尼毁像塔寺等,发露忏悔近无间。”

B.对三宝物(如印经书、造佛像、造佛塔、僧众的),自己取,或者让他人取,或者别人盗用、挪用、毁坏,罪业非常严重。

a.一般不会盗取三宝物,但有些佛教徒对三宝所依不恭敬,有踩踏、毁坏等不如法行为。

b.事例:特殊时代多芒寺很多佛塔、玛尼堆被摧毁。不论是自愿、被迫、无奈、参与或随喜等,一些造业者感受现世现报。

c.教诫:

没有真正不退转信心的人,受到外界有些很容易改变内心,随风飘荡、人云亦云。

没有信仰之前不恭敬三宝所依,以及无始以来,自己和家人造作过毁坏三宝所依的罪业,应该真诚忏悔。

C.近无间罪的过患:死后不经他世立即堕入无间地狱。


【经文】

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

重难点:

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坏僧众和合、出佛身血。

②详析五无间罪。

A.破和合僧。

a.真正的破和合僧在佛陀在世时才会出现。

b.相似的破和合僧:如僧团间、寺院间、金刚道友间的不合和。

c.戒律里有三种破和合僧。

d.破和合僧的过患:两个僧团不合和,这个地区已经被晦气染污了,善根的草不会生长。

(《藏传净土法》53课讲到,直至僧众没有合和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为生嗔心而堕入地狱,而且好似焚焦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所在地数由旬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的功德。)

e.教诫:

·如果佛教徒没有基本的善念,内部拉帮结派、互相破坏,发生争斗时不能制止甚至叫好随喜,这些是很可怕的。

·所有的上师是都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应该对所有的众生以慈悲心去对待,没有我和你的分别。

·上师身边的护持者非常重要,如果他宽宏大量、有包容心,对所有上师、教法、众生都有一种好的力量;如果以嫉妒心、狭隘心分别这个上师那个上师,对上师的事业没有丝毫利益。

·不管学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应该学习如来的教法,尤其出世间大乘佛教,要有利益众生、弘扬正法的崇高精神。舍弃世间对你和我的强烈执著。

B.出佛身血。

a.佛陀不在世,没有真正的出佛身血。

b.相似的出佛身血:摧毁佛的慧命,如诽谤佛法、摧毁佛像(包括火烧、扔河里等)。

c.教诫:要恭敬佛经、佛塔。

·把佛像、佛经丢弃在路边、垃圾桶等,罪业非常大。

·对无法处理的佛像、佛经等,要放在寂静处,如放在佛塔里、寺院里。(《藏传净土法》69课讲到可以放在高山、森林等清净地。)

·如果佛经等实在没办法处理,用火烧不会有过失。(《藏传净土法》69课讲到,确认无法使用或保管,如果没有不好的心态,可以将其销毁。)

C.杀父、杀母。

a.真的佛教徒应该不会杀害父母。

b.孩子从小喜欢看打打杀杀的动画片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父母要小心对待。

c.父母对子女有恩德,子女对父母(尤其有生之年)要有恭敬心。

D.杀阿罗汉(有些经典说杀阿阇黎)。

a.真正的杀阿罗汉是没有的。

b.对自己有法恩、有传承的上师、堪布、堪姆,即使不能报答恩德,但也不能摧毁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

c.应舍的行为:亲自用武器杀害、用其他方式摧毁、让阿阇黎不欢悦的事、对教言不依教奉行反而背道而驰。

E.要学习《地藏经》,何为无间,无间地狱果报,地狱名号等。(生起怖畏心)

F.对自作、他作、见作随喜的五无间罪要忏悔。


【经文】

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

释义:

【十不善道】就是身体所造的杀、盗、淫,语言所造的妄语、绮语、恶语、粗语、两舌,心所造的贪心、嗔心(害心)、邪见,这十种不善业。

【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自己做,让他人做(包括通过各自方式让他人产生贪念邪见等),随喜别人造恶业。


【经文】

由是罪障之所覆藏,我有情,应堕地狱,饿鬼旁生,诸余恶趣,或生边地,及蔑戾车,或生长寿诸天,设得人身,诸根不具,或持邪见,或厌诸佛出兴于世。

重难点:

①因方面。

【由是罪障之所覆藏,我有情,应堕】

A.自性罪为主的,还有佛制罪(包括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所发生的一切罪业。

B.一般经典前说某某人,也就是我所犯的……

C.按我所犯的罪业,理应堕入八难(即八恶趣、八无暇)。

②果方面。

【地狱,饿鬼旁生,诸余恶趣,或生边地,及蔑戾车,或生长寿诸天,设得人身,诸根不具,或持邪见,或厌诸佛出兴于世。】

A.十不善业特别重大的堕入地狱。

B.中等的堕入饿鬼和旁生。

C.小品的堕入旁生和饿鬼。

不同经典中,有些说中品堕入饿鬼,有的说中等堕入旁生。可能因为饿鬼中有罪业浅的或重的,旁生中也是。

D.边地,指佛法不兴盛或没有佛法的地方。

E.蔑戾车,指野蛮人。

a.通常会当恶为善。如很多地方把杀生作为善事、功德。

b.非洲、中东有很多蔑戾车的众生。

F.长寿天。

G.设得人身,诸根不具,如聋哑等。

H.持邪见,如不相信因果,或持断见、常见等。

I.厌诸佛出兴于世,如讨厌佛陀或善知识出世,当所化众生被善知识吸引住时,他们会特别嫉妒、不开心。


【经文】

所有罪障,今对一切诸佛世尊,智能者,眼证者,称量者,知者,见者,彼诸尊前,发露忏悔,不敢覆臧,从此制止永不再犯。

重难点:

①对转生八难的罪业,我要忏悔,不论是造的因方面的业,或是果方面的业,所有的罪障,我今天在三十五个佛为主的十方佛面前忏悔。

②对所有佛陀做祈祷。

A.祈祷对境:佛陀。

B.佛陀的六种名号/特点:智慧者,眼证者,称量者,知者,见者。

a.智慧者:佛陀通达一切万法实相,是遍知的,是胜义方面如所有智的对境;是总的智慧者,一切智者,是超越凡夫和世间人的智者。

b.眼证者:佛陀具有五眼者,能现量见到善或恶,毫无隐藏,无有任何阻碍。

c.称量者:佛陀所说的语言,符合现量和比量,都能经得起考虑和推敲。佛陀也是不妄语者。

d.见者:是世俗方面尽所有智的对境;世俗存在的所有的法,都能见到;对众生多生累劫的造业、转生、感果……都是见证者,清清楚楚照见。

C.忏悔罪业,要把佛陀当做真正的量士夫。

③忏悔。

【发露忏悔】

·一般要从语言上说出来自己所造的各种罪业,只是心里想,不敢说、不想说是不行的。

·忏悔要发自内心的,只是口头说说,心里不忏悔是不对的。

·发露忏悔,是语言和心里两方面的。

【不敢覆藏】

·对过去的罪业不覆盖,对现在或未来的罪业不藏。

·不覆,是自己承诺不覆藏,是语言上的;不藏,是实际行为上不藏。

·忏悔罪业时,在上师、佛陀、僧众面前,自己做到不覆不藏是很好的。

④对治。

【从此制止永不再犯。】

·是返回对治力,从现在开始再不会犯这样的罪障。对以前所造的罪业如同吸毒药一样,自己特别特别后悔。

·真正忏悔能清净的话,是需要以后再不造这样的罪业的决心。如果没有这种决心,忏悔并不能完全清净罪业。


补充

①第1-2课是第一聚——顶礼支。

②第3课是第二聚——忏悔支。

A.忏悔支很重要,我们每个人相续中一定会有很对罪业,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没有什么罪业。

B.唯以三十五佛为忏悔是特别特别好的。

C.我们从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应该在三十五佛为主的世尊面前忏悔。

③第4课是第三聚——回向支。



往期推荐


《三十五佛忏悔文》第1课

《三十五佛忏悔文》第2课

(根据分别念整理,仅供参考)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