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你会怎么办? 返回

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你会怎么办?

求学足迹 2023-10-02




先给大家分享一首火遍朋友圈歌吧,这首歌叫《大梦》,这首歌作词非常朴素简实,但就是种朴素的表达却直击众多人的心灵,让不少人听后泪流满面,陷入沉思:假如生命只是是一场大梦,你会怎么办?


对此,我们特别摘录了一位大德的智慧开示,希望能对我们有所启发和帮助,愿每个生命都能逐梦而生,自在喜悦!



海南大学问答
CORPORATE CULTURE


问:我们在青年、中年、老年,每个时期要做的事都不一样,都在变化。我们有没有必要随之改变自己的做法,还是应该坚持原来的做法?


答:其实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都不得不改变。


孩童的时候,我们特别执著玩具;到了少年、青年,可能会对玩具不感兴趣,开始执著知识、感情;到了中年,可能觉得这些也没那么美好和重要,又开始执著家庭、事业;到了老年,家庭和事业也不重要了,会执著自己的健康、快乐;最后到了离开人间的时候,这一切也都是不重要的。


我们追求的很多事,其实都只是当时觉得重要而已。孩童时代,当玩具被别人抢走,你会非常痛苦;年轻的时候,当感情、家庭受到伤害,你会特别执著;但到了老年,会觉得这些就像一场梦,对你来讲都不再重要。


每个执著,都是阶段性的,随着时过境迁,你就不会再执著;但在当时当地,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你可能很难自拔。所以要懂得,今天特别执著的事,到了明天再回顾,可能根本不屑一顾。


孩子对玩具特别执著的时候,在老人看来是很可笑的。同样,我们对感情、事业特别执著的时候,在一些有修证或者懂得无常观的人看来,也是跟游戏一样。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对境在诱惑,你要有一种淡定的智慧。很多东西,不想舍弃也是会自然舍弃的。




人生应该认清真相
CORPORATE CULTURE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逐梦人生·开启心灵教育”。一提到“逐梦人生”,不少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是讲追逐梦想,让人生更加辉煌,大多是从金钱、物质上安立的,而很少关心内心的宁静。我刚才在你们中心看到一个特别亲切的字——“静”,其实这个很适合现代人。现代人就是静不下来,每天的生活就是忙,做什么都要快快快,电梯一刻也不愿等,要快快下来,快快上去;地铁、火车也不能停,速度要越快越好;就连吃一顿饭,也是快餐、速食,拼命地在与时间赛跑。


其实,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赚钱怎么多、地位怎么高、长得怎么漂亮……尽管不少年轻人把这些当成人生目标,但等你到了一定的年龄,对生活稍有经验时,就会深深感到人生的价值并非建立在长相上或钞票上。所以,大家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到底我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


在这方面,我今天的开示跟其他人有点不同,我主要是从佛教的角度来剖析人生,让大家明白幸福并非源于物质。假如没有认清这一人生真相,每天就像发疯了一样特别忙,结果忙来忙去为的是什么?到头来自己也不知道。


济公和尚曾说:“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的确,我们可以想一想:任何一个人,当最后的呼吸停止时,这一辈子为之辛苦忙碌的钱财、子女,又有什么东西可以带得走?所以,许多人拼命追求、特别执著的事物,实际上都是虚幻的一场梦。


或许有人不以为然:“我吃饭、走路、买房子、开轿车,都是真真实实的,怎么会是一场梦呢?”对此,我有很多依据可以证明。《金刚经》中也说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表面上这个偈颂谁都会讲,但其中的甚深道理,不少人并没有去仔细体会。要知道,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身体、吃的饭、住的房子、开的车、走的路,全部都如梦、如幻、如泡影、如阳焰,没有一个实有存在。


这一点,个别人也许很难接受:“不会吧,我跟朋友聊天,早上起来穿衣服,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怎么会是梦呢?”但实际上,我们在做梦的时候,也会有这些场景,“有”并不代表就是真实。



怎样修持一切如梦?
CORPORATE CULTURE


其实,人生在世,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生死大事,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用什么方法才能超越它?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佛教中,超越生老病死的方法很多,比如梦修法等。但这些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每天安排一些时间,切切实实地修行。否则,人生特别短暂,一旦错过就没有机会了。


只有明白了一切如梦如幻,对万法才不会特别执著,这是极为殊胜的一种中观教言。也就是说,在胜义中,诸法皆为空性,了不可得,远离一切思维、分别、语言,这也是诸佛菩萨的超胜境界,就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中所描述的那样;而在名言中,一切法如梦如幻,虽有显现,但非实有。这种见解,是般若中观的最高见解。


那么,观想一切如梦如幻,会不会太消极了呢?并不会。这就像我们在做梦时,为了消除梦中的恐怖,需要依靠梦中的对治方法一样。当然,没有实地修持过的人,对此不一定完全明白。所以,这些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修,若能持之以恒地训练,最终自己定会有所了悟,此时,不管你走路也好、坐着也好、晚上睡觉也好,都会安住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虽然一切都在显现,却不会特别耽著它。然后在此基础上,你再继续观察它的本性,就会像《心经》所讲的一样,终将到达不可言思的彼岸,证悟最甚深的境界。


这种境界,实际上并不是一种传说。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术界的人,把佛经讲得头头是道,但从来也不去修,自己不修,也不让别人修,这种行为很不可取。我们学习任何一个知识,学了以后却用不上,就像衣服做了却不去穿,只是挂在衣架上一样,对谁都不起任何作用。


当然,想用上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你们学习几何、物理、化学,没有花一定的时间,肯定无法将其要义灵活运用。同样,人生如梦的这个道理,若没有付出精力去实修,也不可能掌握它的奥秘。只有深入地探索了、修行了,才会在面对生活、工作、人生时,既不会过分地贪求,也不会消极地逃避,而会寻找中庸之道,懂得掌握其中的分寸。


现在的许多人,很多分寸掌握不好,一直盲目地追赶时髦,明星怎么弄头发,自己也怎么弄;乔布斯留胡子,自己也要留胡子,这叫随波逐流,没有“刹车”的能力。这些人根本不知道怎么面对人生,人生建立在物质上还是内心上?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内心的随缘、看破、宁静,远远比外在的装扮、金钱更重要。如果给你一件名牌衣服,表面上价格非常昂贵,但实际上也不过如此。而且,它并非在哪里都可以穿,如果是一件厚衣服,天热时就穿不了;如果是一件薄衣服,天冷时就不管用。但若通过听闻一些道理、格言,获得了内心的充实,明白今后的人生方向,这会让自己终身受用,而且,在什么环境中都用得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