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对别人,永远不能说长道短 返回

对别人,永远不能说长道短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19-08-04


NEW  BOOK

201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

《宝鬘庄严论》

连载 15






往期: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4






第四,人生十项远离


 

八,应当舍离令他人不起信心之因——放逸行为。

作为佛教徒,起码应该是真诚的,不骗人,不撒谎,相信因果、尊重因果,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如果佛教徒毫无顾忌地杀、盗、淫、妄,随意点杀、吃海鲜等活物,其他人看到这种情况,就会对佛教徒失去信心。


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就是不伤害任何生命。不伤害有两个含义:


第一,不许做对任何生命有害的事情。


第二,不仅不伤害众生,而且还要尽量地利益众生。
 
其中第一条的要求主要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抢劫、不诈骗、不破坏别人家庭等等。佛教戒律中最根本的五戒,都非常有道理。从释迦牟尼佛出世期间到现在,乃至几千、几万年以后,这五条戒律都永远不会过时。


但有些人却没有这种概念,他们往往认为:在地球的所有生命中,人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他的生命一分不值。人类有任意践踏、折磨、奴役、杀害其他生命的自由,不违背任何法律,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自然的、非人为的法律,那就是因果。


世间的法律都是人制定的,自然都建立在人的利益之上,以人为主。但佛教讲的因果,却是所有生命必须共同遵循的,公正、客观的自然法则。释迦牟尼佛不是因果的创造者与制定者,只是因果的发现者。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后学者,我们都应该相信因果、尊重因果。


不杀生,是五戒当中的第一条。为什么第一条是不杀生呢?因为对所有生命来说,最重要的都是自己的生命。佛教历来强调生命的平等,从整个生命的立场来看,不仅是杀人,杀动物也是不对的。同时,抢劫、偷盗、欺骗、邪淫,都是不符合世间伦理道德法则的行为。


在杀盗淫妄的基础上,居士五戒还加了一条不喝酒。因为一个神智正常的人在喝酒以后,很可能精神失控,做出杀盗淫妄的罪业,所以要加上不喝酒这一条。


虽然佛教徒不可能在学佛的第二天,就把所有的杀盗淫妄都放弃,但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尽量不杀盗淫妄。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对佛教徒要求又太高,认为佛教徒除了烧香、拜佛、念经以外,什么都不应该拥有。一看到佛教徒戴金银珠宝、穿名牌、开名车,就会指指点点说:佛教徒怎么可以这样呢?


其实,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要求佛教徒一定要清心寡欲,只要内心没有伤害其他生命的念头,只要吃喝穿戴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佛教徒都可以享用。佛陀对我们的要求是,生活不要走太奢侈或者太贫穷两个极端就可以了。
 


九,应当舍离无有意义的住行之事与所作。


 

对自己和他人、现世与来世都没有太大意义的活动,要尽量减少,尽量远离。


当然,因为工作压力太大,通过旅游去放松一下,也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过度了,整天都在四处云游,那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内心也会变得散乱放逸。


很多人喜欢逛街,不需要买什么东西,也要到商场去看一看,东游西逛、讨价还价,是他们的最大乐趣,这都是毫无意义的行为。至于那些不正当的娱乐场所、赌场等等,佛教徒就更不能去。


不要把钱和时间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暇满人身非常珍贵,为这些事情费钱费时,非常不划算。


十,应当舍离隐藏自己过失、宣扬别人过失之举。


 


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问题,虽然自己在人格、思想、说话方式、待人接物上存在着很多缺陷,却深藏不露,害怕被人知道。但一听到别人有什么过错,就根本不思考、不观察,迫不及待地四处揭发、八方张扬,恨不得告知全世界。


如果受了菩萨戒,这就是犯菩萨戒。身为发心菩萨,任何事情,都要为别人着想。宣传别人的缺点,甚至是不确定的缺点,是人格低劣的做法。如果受了密乘戒,又恶意宣讲道友的缺陷,就可能会犯密乘戒。密乘戒对道友之间的合和非常重视,恶意攻击道友,一定会犯失密乘戒。


佛经要求,要尽量披露自己的缺点,要尽量地谦虚。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身处现代社会,太过谦虚显得不合常理。该谦虚的时候要谦虚,不该谦虚的时候,也要毛遂自荐、当仁不让。是否宣讲自己的缺陷,还是要把握好时机与场合,但对别人,却永远不能说长道短。







To be continued 



不要把钱和时间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暇满人身非常珍贵,为这些事情费钱费时,非常不划算。



——慈诚罗珠堪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