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不是为了快乐》十六 | 上师即是“法” 返回

《不是为了快乐》十六 | 上师即是“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上师”的梵语“guru”,其中一个词义是老师”(teacher)或“大师”(master),代表教授并传递知识的人,如教导学徒的木匠大师。假设你毫无天赋且正在失业中,还有一家人要仰赖你活口,有一大,某个木匠教你学做木器,和他工作了几个月之后,邻居们也开始付钱请你为他们做些木器。


想象你会多么感激教你谋生技能的老师,对他的帮助会多么感恩。在心灵之道上,我们只能在上师的帮助下才能证得圆满证悟,这可是比单纯喂饱空腹还大得多的工程。因此,当我们发现某人愿意接受并教导我们时,感恩是无限的。


金刚乘的经文中提及,对于寻求证悟者而言,上师比三世诸佛的总和还要重要。他的工作不仅是教导,而且还要引领学生。他是我们最重要的同伴、家人、丈夫、妻子与心爱的孩子,因为只有他才能带领我们达到证悟。


遗憾的是,近年来,“上师”一词已失去其原有的意义。这个时代的迷惑众生贪著一切纯净、无染的事物,因此他们紧抓着上师的原则,恣意地破坏它、丢弃它,然后移向下一个他们能践踏的完美珍宝。这太常发生了,因此在现代世界中,上师不仅不被信任,还经常被通俗文化拿来嘲弄取笑但是,对于认真追随心灵之道的人而言,上师的引导是无可替代的。


我们之所以追随心灵之道,是为了想要战胜情绪并获得证悟,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需要戒律、指引与勇气,来面对自己多生多世一直逃避的一切。这正是上师所能提供给我们的:挑战我们先入为主的概念,搅乱我们的生活,还有最重要的是,否定“我执”的每个愿望。因此,如同吉美·林巴所极力建议的,我们将通行证给予上师,让他来摧毁自己的生活之前,应该对他做大量的研究,因为我们必须能够完全信任他。不幸的是如今很少人会关注这种细节,因此这个阶段的过程往往就被忽略了。


是什么促使学生寻求老师呢?理想上,是为了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的证悟,但从这样的愿望开始是很稀有的。人们经常是在面对灾难、身体的痛苦或无望的病情诊断时,才开始对心灵的观点感到兴趣,因为直到此时,我们才认识到生命是充满了令人恐惧又担心的无尽痛苦,于是我们开始到处寻找避免它的办法。在这种背景之下,当我们初次遇见上师时,很可能只视他为可以抱怨、哭诉、讨论或祈请的对象,类似是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甚或“神”的替代品。


虽然可能会花上一段时间,但最终我们会了解,想要从这种痛苦的存在中解脱,唯一的办法是“证悟”;而要达到证悟,我们只能藉由追随心灵之道,以及找到一位心灵上师,才有可能成就。


我们对证悟的渴望,有助于对心灵之道培养出真正的虔敬心,但这种渴望很难唤起,更难以维系。在我们过度拥挤的脑子里,虔敬心可能会昙花一现,但许多其他邻近而不安的情绪马上就会将它染污。然而,纵使我们只经历到真实虔敬心的吉光片羽,其价值却无可估量,因为即使是最轻微的一瞥,也能引导我们走上正道。


理论上,我们是因为渴望证悟而寻找上师,但实际上,学生常常由于相当不同的理由而被上师所吸引。例如,上师可能体态优美,或拥有一个令人无法抗拒的翘臀,或拥有美妙的声音;而对于我们某些人而言,这些可能就是让我们有所反应的唯一准则。但是,一旦被勾摄住了,我们就应该试图将这些世俗的吸引转为虔敬心,并以对证悟的渴望来追随上师。如果我们能够以这种方式调整自己的发心,与上师的关系就永远不会动摇。但是,如果我们的发心被物质利益或其他的世俗欲望所染污,事情就一定会出错错误的发心会导致虚妄的期待,任何上师都无法令你满足。即使我们自认为是心灵道上的学子,但是这种错误的发心仍会令我们经历世俗的失望,一如我们在轮回计划受阻时所感受到的一样。


当关系逐渐成熟之后,我们不仅会视上师为自己的导师,更会视他为心灵之道的关键。他不再只是提供读书清单,回答无止境问题的那个人,而是我们佛性示现的体现。由于佛性太过抽象,以至于我们几乎不可能靠自己之力而与它连接上,所以我们得请上师—也就是自己佛性的反映来替我们连接。这就是“以上师为道”( take the guru as the path)的金刚乘中说,上师即是“佛”,上师即是“法”,上师即是“憎移”。

 

在此不仅是指外在的上师,也指内在的、秘密的上师。因此,从次而言,上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心灵之道的整体。

在佛经中,关于如何跟随上师,相同的建议一再出现,那就是“法”*(Four Reliances):(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做了不依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单凭外表与举止就成功地判断别人,而在灵之道上,过分依赖上师的个性与特质更不是个好主意。如果经过彻底析,而决定以上师为法道,那么很重要的就是不要再把他归类为一个因为从此刻起,上师即是“法”。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